郑学勤,热带作物科学家,橡胶遗传育种及
生物技术专家。参与研究了
橡胶树无性系在
中原地区热带北缘复杂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为中国植胶区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产胶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曾参加国际探险队,深入
亚马孙河原始大森林采集了大批野生橡胶树
种质资源,并鉴定出一批优异种质,对中国橡胶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橡胶树
染色体和
细胞工程方面,创造了一年内即可诱导出橡胶树三倍体的新方法,最早创建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一批高级科技人才,为中国
天然橡胶事业和热带作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学勤,1929年7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
黄山市(原
歙县)
堨田村一个山清水秀的江南鱼米之乡。5岁入
私塾开始受教育,父亲在南京前
中央大学教育系任教,6岁随父亲前往南京就读于莲花桥小学。1948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考入
北京大学理学院植物系,继续读完大学课程,他的毕业论文是做
橡胶草的营养生理,凑巧那时正值
抗美援朝战争,国家急需
天然橡胶这一
战略物资,动员500名大学师生以及
中国科学院一批老专家开赴
海南岛勘察,于是他把新疆橡胶草与海南岛的
橡胶树连在一起。
海南省的几个月勘察生活,住草房、吃番薯,双脚溃烂,他回想起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对比之下,能为建设祖国的事业贡献力量,浑身是劲,完成任务后在总结表彰大会上,他被评为植胶勘察模范。1952年他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把到祖国的边疆海南岛从事天然橡胶事业作为自己第一志愿,从此他把毕生精力贡献在天然橡胶和热带作物
科学教育事业上。重返海南后,他又住进草房从橡胶树育苗开始,研究无性繁殖、有性杂交技术,不断改良品种,与他的同事和同行专家们一起,就品种改良一项就使大面积产胶量提高了1~2倍,每年获得经济效益数亿元,然后又研究橡胶树的细胞学,并将这些技术扩大到许多热带作物和农作物。继而积极承担了组建热带作物
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任,大步推进
分子生物学和
基因工程研究水平,结合
细胞工程和
种质基因资源,发挥热带生物技术整体特色,使分子及细胞水平与整体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热带农业
高科技学术水平,并探索挖掘潜在的应用价值,系统地发展了热带农业遗传育种学科,并创建了这一热带农业学科的博士点,将高科技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1996年的国家评估,获得良好成绩,他把毕生精力都贡献在
天然橡胶和热带农业
科学教育事业上。
1987-1991年 任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副院长兼热带作物
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2-1998年 任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他现任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而且还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CIAT亚洲木薯育种委员会委员、
新加坡农业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中新生物技术合作项目顾问、热带农业院校学术顾问、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还曾经担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联合国FAO顾问。
5 郑学勤。重返
亚马逊原始大森林。热作科技,1981(6);1982(1);1982(3)
橡胶与钢铁、石油、煤炭号称四大工业原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
天然橡胶年总产量只有200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当时正值
抗美援朝战争,外国反动势力将天然橡胶列为
战略物资,予以封锁。于是中央决定在
海南岛热带北缘地区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事业,动员一批教授和科研人员、几百名大学生、几个师的部队、几十万
民工,还调来500部汽车,500台
拖拉机,日夜兼程奔赴海南岛。郑学勤在
北京大学刚毕业,立即响应号召来到
海南省岛,当时海南种植的
橡胶树全是未经选择的实生树,其群体产胶能力低下,原因是树皮
韧皮部中乳管列数和在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乳管个数少;通过
光合作用产生
合成橡胶粒子的
前体物质低;以及较低的产胶分配率,在未经选择的实生树群体中自然分布的高产单株(其标准是比群体平均产胶高2倍)只占0.15%。如何使橡胶树的群体产量迅速提高?当时有的外国专家主张只能从0.15%的高产单株中优选,建立芽接无性系,推广种植这些无性系就必然可以成倍地提高产胶量,并认为只有遵循环境起主导作用的原理,才是中国发展
天然橡胶选育种的唯一道路。
而当时郑学勤则根据植物遗传基础原理,结合环境因子提出了引进国外优良无性系进行地区适应性研究。结果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两种不同的方法同时开展起来了。郑学勤将引进的数十个橡胶无性系,在
热带北缘和南亚热带地区建立了20个试验点,重点研究了这些无性系对抗风、抗寒、抗病及高产胶的适应性。在各试验点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他冒着台风、寒流跑遍了华南四省区的试验点,调查了大量数据,研究了高产无性系的乳管系统及许多高产
性状表现,终于选出了一批高产抗风或抗寒的优良无性系。经全国橡胶品种评审汇评后迅速推广于各植胶区,大面积橡胶单位面积产胶量比20世纪50年代未经选择的实生树提高了1~1.5倍,有些品种甚至提高了2~3倍。而应用前一种以环境因素为主导理论依据的方法所建立无性系的后代,平均产量只提高5%~10%。为此,1966年国家科委特授予“橡胶无性系适应性研究课题”重大科研成果奖励,他是当时这一课题的负责人之一。在优良无性系推广过程中他还研究了“绿色芽片小苗芽接快速繁殖及其遗传性”、“按环境小区划分推广优良无性系方法”、“苗期产胶量预测方法”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优良品种培育和推广使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获得了
全国科学大会奖及国家科委成果推广奖。由于中国自1952年大面积植胶以来所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和产胶量的大幅度提高,1982年国家授予“
橡胶树在北纬18°~24°大面积种植技术”研究国家发明
一等奖,他在橡胶树选育种研究方面发挥了这一综合成果的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