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记》是现代作家丁玲所创作的一部日记体短篇小说,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2号,同年收录于10月
开明书店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后编入《
丁玲全集》第3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莎菲女士的日记》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以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女主人公莎菲爱上了一个
新加坡留学生凌吉士,后又厌恶其没有精神追求、因而离开的故事。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
小说细腻地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而赋予其深刻的、矛盾的复杂内涵,正是这种对时代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使《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当时具有
轰动效应,也成为丁玲早期的代表作。
作品简介
《莎菲女士日记》由34则日记构成,是主人公莎菲灵魂的自白。前三则写
陈衡哲单调的生活和孤寂的心境,从第四则起主要写莎菲与凌吉士邂逅相遇后的狂热、矛盾和痛苦。莎菲是一个走出家庭、漂流异地的青年女性。去年,与她相伴相依的蕴姊和一个苍白脸色的青年结婚,她便一个人到了北京,住在旅馆里养病。虽与几位关心她的朋友常相往来,但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带来的心灵寂寞和痛苦不时地煎熬她的心。生活既单调又空虚,以至于有时一天把牛奶煮几次来消磨时光,把报纸一字不漏地读遍以打发日子。四堵粉垩的墙,一块白垩的天花板,使她感到非常压抑,住客、伙计、饭菜等都使她感到十分嫌厌。没有人来看望她,她便感到恼恨;有人来探访她,她又觉得很厌烦,给人一些难堪。蕴姊透露婚后并不幸福的来信,引起她无限的人生感喟,于是,便以
酗酒来作践自己的生命,以至于吐血住院。她渴望获得一种“真的爱情”,但当比她大四岁的苇弟真诚热烈地爱她时,她又不接受,认为他是一个性格懦怯、没有男性应具的阳刚之美的男人。一个偶然机会,她认识了
新加坡大学生凌吉士,便立即为其外貌、丰仪所倾倒。她虽只有二十岁,但于男女间事所知不少,并颇为自负地说:“不是我自夸,我所受的训练,至少也有我几个朋友的相加或相乘”。为了征服凌吉士,她用了许多心计,如找借口搬到凌的住所附近,请凌补习英语等,有时还大胆主动进攻,有时欲擒故纵,把凌吉士诱引过来。但凌吉士美丽、高雅的躯壳中包藏着一个卑劣的灵魂——他所追求的是金钱、肉欲和享受;既是一个
资产阶级纨绔子弟,也是一个情场老手——家里已有妻室,还在外面拈花惹草,追逐女学生,甚至女娼。莎菲在理智上鄙视他、拒斥他,但又经不起美色的诱惑,内心充满矛盾,有时肉战胜灵,不顾一切地爱,为有凌这个“传奇中的情人”感到快乐,甚至颠狂地接受凌的拥抱和亲吻;但在关键时刻,灵又战胜肉——她用力推开凌,恢复了理智,为自己的堕落自责和痛苦,决计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去消磨生命的余剩。
创作背景
社会时代
1927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
中原地区上空弥漫着瞬息万变的历史风烟,广大
小布尔乔亚知青因为一时找不到出路,产生了普遍的苦闷与彷徨。五四知识阶层的“最终分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绪的蔓延,尤其是一些从封建旧家庭冲出来的新女性,不仅没有找到自己渴望的真正爱情以及新生的道路,反而在冷峻的现实面前,逐渐减退了
五四运动焕发起来的热情,进而转化为一种悲哀与幻灭。
人物原型
陈衡哲的塑造,有两个生活原型:一个是丁玲的同学杨没累。据丁玲的同学周敦说:“《莎菲》写的就是杨没累。”杨没累是由周南女中转到
岳云中学的七个同学中的一个。她是个脾气很古怪的人。1924年丁玲在北京见她时,她已有了恋人,叫
朱谦之。这是位不修边幅、纯朴、热情,还富于幻想的人,写过一本书《唯爱哲学》。他们与丁玲、
胡也频夫妇是邻居,住西湖葛岭山下14号。几个月后,杨没累患病死了。另一个是丁玲的好友吴绍芳。她没有父亲,而母亲又患精神病。虽有哥哥弟弟,但只像是为了约束她。她非常聪明,感觉敏锐,爱好文学,常为好友吟诵宋人词曲,且特别爱读
李煜、
李清照的词。
丁玲以五四以来新女性阶层的思想状况,自身的社会经历为主,写下了这部日记体小说。
角色介绍
莎菲是一个“五四”退潮后,“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一个有进步思想、不甘庸俗的
知青;一个20世纪20年代充满感情苦恼、性格矛盾甚至
变态的时代女性的典型形象。她具有叛逆性,在“五四”浪潮冲击下,勇敢地冲出了封建家庭,迈出了个性解放的第一步。虽漂泊数年,但并未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所追求的目标也只是个性解放和理想爱情。在理想不断幻灭的打击下,她身心俱伤,于是,带着一颗痛苦的心和一具肺病之身,来到“五四”的策源地北京。在百无聊赖的旅馆养病生活中,她又燃起了追求之火。她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痛恨、厌恶周围的一切,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勇敢的叛逆者,强烈地追求个性解放;另一方面不明白主要应反抗什么和如何反抗,沉湎于个人主义的狭小圈子之中不能自拔,也找不到摆脱困境的出路。她追求一种灵与肉统一的爱情,要求所爱的对象既有美的外表,又有纯真的感情。因此,她虽喜欢苇弟,但又看不起他的软弱与幼稚,并认为他不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加以蔑视,并尽情地嘲笑他、捉弄他,但又为此感到自愧与内疚。遇到凌吉士,她便自以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伴侣,并狂热地爱上他,但当她发现他是一个灵魂卑琐的男子后,便陷于性爱的泥淖之中难以安宁。最后,在经受了痛苦的感情与理智的考验之后,她悄然出走,远避人世以摆脱凌吉士。在她的身上颇为鲜明地体现出了
中原地区现代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幻灭,反映出了特定历史时代投射于部分
知青身上的印痕。
凌吉士,凌吉士则是一个极端的
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他是一个徒具美的躯壳而灵魂极为丑恶的人,为人俗不可耐,生活的目标只有金钱和女人。追求于莎菲的仅是肉欲,给予莎菲的仅是官能上的满足。
苇弟
苇弟是一个
小布尔乔亚恋爱至上主义者,他性格温柔,真挚,多情,但是软弱,缺乏男子气概,因此在
陈衡哲心目中值得同情却不值得爱。他没有积极的人生思想,也缺乏莎菲一样的叛逆精神。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莎菲女士日记》以日记体和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写了一位受到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女性在追求以性爱自由为内容之一的道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苦闷,从一个特殊的侧面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女性
知青因受时代、环境的制约而感受到的孤独。这种困惑、苦闷以及孤独等,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深刻的社会内容,也表达了作品对旧中国的使人窒息的社会现实的控诉。小说通过
陈衡哲的生活遭遇及内心活动,给读者展现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的心里波动,尤其是处于其中的女性,她们在经历了数千年封建压迫之后,迫切渴望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取得真正的妇女解放。虽然轰轰烈烈的
五四运动已经退潮,但“五四”精神却不容置疑地进入每一个年轻人的心中,莎菲正处在彷徨之中,她不甘沉沦于庸常的人生中,但事业又没有什么出路,于是她把希望寄托在爱情上,小说描写了莎菲生活中的两种不美满的爱情:一种是“苇弟”式的爱情,那是一味地迷恋和盲从,莎菲对此极为厌烦,她需要的是心灵上的理解与沟通;可当她爱上一个外表俊美的男性,选择另一种爱情时,却陷入了新的痛苦,因为这个男人的内心肮脏卑劣,莎菲倾倒于他的丰仪而厌恶他的灵魂,在经历了矛盾与挣扎后,莎菲选择了一个人离去,悄悄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莎菲女士日记》通过对莎菲不断追求、幻灭的描写,鞭挞了病态的社会、腐败的教育,揭示出了当时一部分
知青追求个性解放但又在爱情问题上充满矛盾痛苦并难以自拔的面影,显示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爱情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沉痛的足迹;表明
小布尔乔亚知识青年在未能走出个人小圈子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时,很容易陷于“爱”的旋涡而处处碰壁,没有出路,如仅以性爱的满足作为生活幸福的主要标志,其内心必然是寂寞的、空虚的,要摆脱追求失败后的更深的寂寞与空虚也更为艰难。
艺术特色
日记体写作形式
《莎菲女士日记》采用日记体写成,这对坦露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极为有利——莎菲的内心痛苦既与时代社会有关,又有个人情感深处的难言之隐;从其感情和性格的内涵和表现来看,既有空虚、寂寞,又有焦急、狂躁;既有情绪的冲动,又有理智的思虑...…对这样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的表现,运用日记体的形式来表达是至为合适的,日记体形式的运用与作品的内容相得益彰。
大胆细腻心理描写
《莎菲女士日记》通篇采用了心理独白手法。以奔涌的内心独白,直率的性格语言,将人物自身所历之事,所交之人,以及所想所感,包括内心的隐秘,都充分吐露出来,行文流畅自然,从而构成小说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真实而大胆的特色。同时,小说通过心理独白所展示的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主人公在叙事、回忆时,时而思索、感慨,时而想象、幻想,时而又出现闪念、欲望等,于是,这位年轻的知识女性细腻、敏感、多愁善感又任性孤傲的复杂个性就被表现得十分真切自然。
作品评价
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茅盾《女作家丁玲》:莎菲女土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叫绝者。
陈衡哲女士是一位个人主义,旧礼教的叛逆者;她要求一些热烈的痛快的生活;她热爱着而又蔑视她的怯弱的矛盾的灰色的求爱者,然而在游戏式的恋爱过程中,她终于从腼腆拘束的心理摆脱,从被动的地位到主动的,在一度吻了那青年学生的富于诱惑性的红唇以后,她就一脚踢开了他的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这是大胆的描写,至少在中国那时的女性作家中是大胆的。莎菲女士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作者简介
丁玲(1904—1986),中国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出身于湖南临县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1921年中学毕业后,入
上海市陈独秀等创办的平民
女校读书,后转入
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 年赴京,认识了
胡也频并结为伉俪,开始了创作生涯。1927年用丁玲的笔名在《
小说月报》卷首发表处女作《
梦珂》。1928 年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从此驰名文坛。1931年加人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编左联机关刊物《
北斗》。1933年被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拘捕,1936年经营救获释。抗战时期任
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解放后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丁玲早期创作以写觉醒的
资产阶级女性的叛逆性格与时代苦闷见长,感情浓烈、率真、细致。自1931年发表《水》之后,有意识地表现工农生活,倾向
于力之美的追求。她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一九三0年春在上海》《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后者曾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创作奖。
参考资料
丁玲.book.douban.com.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