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官芳
太平天国将领
刘官芳,太平天国将领。清广西武宣人,金田起义出身,与赖文鸿(捻军酋“赖文光”赖文光哥哥)、“奉王”古隆贤为太平天国“皖南三支撑”(三人共同著名战功:祁门之围,金坛区之守);刘初为广西天地会首领之一,于1852年加入太平军,1855年起,随韦俊三守武昌区,战功封赠“襄王”;1864年守长兴县五月中被淮军郭松林攻陷,官芳战殁;另一说刘官芳未在此阵亡,于同年九月在江西龙南与忠王弟“扬王”李明成奔清营献降,不知结局。
详传
刘官芳一作官方,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人,客家,与刘官福兄弟行,携官福起兵于粤西,后投入上帝会中,自广西至江南区,一应战守,皆与官福俱。
初为天地会众,与梁亚九等劫掠乡里。庚戌岁投入拜上帝教,赴金田团营,拨隶韦俊麾下,从之转战赣、鄂、湘诸省,乙荣五年授冬官又正丞相,佐韦俊守武汉三镇
1860年,同赖文鸿等自铜陵市青阳县,进占南陵县,后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役。
刘官芳隶韦俊部下。己未九年秋,韦志俊以池州市叛降清朝,官芳与黄文金等把叛徒打败,夺回池州〕,以功授右军主将。
庚申十年冬,官芳与侍王李世贤定南县主将黄文金包围祁门曾国藩营。官芳军在北面进攻,黄文金在西面进攻,李世贤在东面进攻,曾国藩陷在包围中。官芳军在十一月二十日(夏历十一月十八日)进到羊栈岭,辛酉十一年正月初七日(夏历正月初六日)进到大赤岭,二月二十二日)夏历二月二十三日)进到根岭,都迫近祁门县。曾国藩自料必死,他已经写了好几次遗嘱,说:「万难支持」,又说:「军事日危,旦夕不测」。但反革命方面,却西面八方来救援这个反革命大头子,而太平天国当时用兵,却没有定下擒贼先擒王的决策,兵力既分散到湖北、江西省安庆市几个战场上去,进攻祁门的指挥又不统一,步骤也不一致,后来黄文金复调去救安庆,李世贤又入了浙江,只剩官芳与敌人作战,就把曾国藩在绝处放生了。
当时官芳镇守池州郡。太平天国经营池州市九年,与安庆相为犄角,内则坚守石台县、太平,阻敌从徽州进犯的路,外则上攻东至县鄱阳县,为进取江西北部的根据地。这年七月,安庆失守,官芳被迫放弃池州。时大军进取浙江省,官芳也带兵进入浙江。九月十七日(夏历九月四日)克复浙江长兴,同日克复夹浦,出榜安民,按户给与门牌,在长兴县属行乡官制度。以功封周襄王
癸开十三年十月底,苏州市失陷,镇守夹浦镇主将何三与奸长兴枪船匪帮浊天福潘顺天阴谋叛变,献夹浦降敌。给官芳侦知,十一月初,以开会为名,杀何三於接见厅,传首各营,以为怀贰心者戒。
这时候,江苏省、浙江地荒粮缺,军饥无食,大军分路由安徽省、浙江交界进入江西敌管区就食。金坛区南京市后路,由官芳军队镇守。甲子十四年正月廿七日(夏历二月初二日),叛徒吴人杰在溧阳市叛变。查理·乔治·戈登占领阳后,过几天,就率领第一、第二及第五团,大队的炮兵,乘坐巡逻舰向金坛进犯。二月初七日(夏历三月二十日),占据离金坛城墙一千二百码处所作为攻城阵地。戈登观察城外四面并没有石堡,城上也没有树立旗帜,周围一片沉寂,同有兵士踪迹,与太平天国其他城镇不同。原来守城太平军早已侦知戈登要求进犯,为着引诱敌军前来城边进行肉薄战,就故意撤开城外的防守工事,并且拔去城上的旗帜,使敌人误认为是一个没有防御的小城市。
初八日(夏历三月二十一日)上午九时,戈登炮兵队驾大炮轰城,太平军伏在战内肃静地等候号令。一连轰击了三小时,城墙被轰毁成一大缺口,城中仍不闻声息,戈登传令第一队进城,正当在城墙下横驶小船前进时,太平军一声号令,立刻从战濠内奔赴缺口处,态度极为坚定,战士们分布在雉上,把发射药袋、粪罐、擂石、砖头等投射物向小船内抛掷。敌人被迫后退,炮兵队对城墙缺口处继续开火,太平军退入战濠内。戈登重行整理部队,冲到附近地面的一座石桥。太平军又从战濠内奔出迎战,击中查理·乔治·戈登,把他打得重伤,晕倒在地。他的部下慌忙把他抬回船中。他的军旗也在城墙缺口处被俘获。第二次冲锋又被打退。戈登的副官柏郎(Brown)率领队伍作第三次冲锋,再窜到城墙缺口处,太平军迎头痛击,展开激烈的肉薄战,把柏郎打伤,第三次冲锋又以惨败被打退。
夜间,太平军进行夜袭,企图放火焚烧敌人船只,并攻打敌人哨兵队,把火药袋向敌军营帐内抛掷,使敌人整夜起了极大恐慌,到天亮就向溧阳市逃窜。这一役,守城太平军防御的器械,以砖石为主要,竟把这一枝由外国侵略者组织的、配备当时最新式的大炮、步枪的戈登军打得惨败,计共打死戈登部军官泰特(Tuite)、巴宁(Banning)等十五名,兵士被歼死伤七分之一,所以时人惊叹,称为「砖石之战」。
以身殉职
时苏、浙守军纷纷开去江西省,三月,放弃金坛区。四月底,敌人水陆大举来攻长兴,兵临城下,官芳力战了十多天,敌不能下。十五日(夏历五月廿四日)黎明,敌人在城北安设炸炮靠城轰打,同时,并分路进攻四门。到九点钟,城墙被轰塌十多丈,官芳亲率将士奔集缺口,把蜂拥前来的敌人,当头痛击,并燃烧整桶发射药向敌人抛掷,一直战斗到最后牺牲。
目录
概述
详传
以身殉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