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一中
创立于1943年的公立学校
奉新一中始创于1943年2月,初名“奉新县立初级中学”,校址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奉新县,距省会南昌市60公里,到南昌昌北国际机场68公里,离港口城市九江 160公里,是一所三年制的公立省属重点高中。200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18所示范性高中试点学校之一。
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2月,为了培养反法西斯主义的后备力量,当时的政府在离奉新县城100多里的山区澡溪澡面里创办这一学校。后来,6迁校址,6易校名,抗战胜利后迁址城郊赖家地,1949年8月迁址县城西门。1958年增设高中部,学校易名为“奉新中学”。“文革”期间,校址先后迁往罗坊镇(现罗市)胡楼坪、县城张家地等处,1972年迁回县城西门。1978年8月改名为“奉新县第一中学”,并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98年8月,奉新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奉新县第一中学、奉新二中的高、初中分离,高中部合并组建成现在的奉新一中,校址由县城西门迁至县城西北的城西路146号。
校园简介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260多亩,东邻教育园区,西连森林公园,北傍狮山,南滨潦河,东距县城中心2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校园规模颇为壮观。学校布局合理,建筑精巧实用,教学用房鳞次栉比,附属建筑参差错落,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绿化、硬化、亮化均已达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荣获了“江西省园林绿化单位”和“江西省绿化模范单位”称号。校园空间的拓展和田家炳楼的兴建,为全县普及高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地理位置
学校毗邻森林公园,四周青山叠翠,地势开阔,发展余地大,2012年占地面积160多亩。学校绿化面积60多亩,绿树掩映,花木葱茏。校园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学生活动区、休闲区、植物园区、教工住宅区共七大部分。除教工住房外,学校用房建筑面积达27300平方米。新校组建后,新建了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多功能的文体馆、采用电脑管理外观堂皇的食堂以及配有卫生间的学生公寓等八幢建筑。
学校设施
科技楼拥有1个天文台,10个理、化、生实验室,2个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和2个72座多功能语音室,3套多媒体投影仪和视频展示台,3个 多媒体投影系统,视听阅览和课件制作设备完善:其设施均按最新标准一步装备到位,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多功能文体馆,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学校建成了六频道卫星电视接收发射中心,组建了闭路电视系统,每个教室均配有29彩电和幻灯机。办公室设施齐全,教师办公电脑40多台,配置到备课组,并与多媒体教室联成了一个多媒体教学网。建筑面积2160 平方米的图书馆,内设藏书室二间,目前藏书四万多册。阅览室五间,约600 平方米,一次可容纳400多人阅览,各类报刊300多种,每天借阅量达1600多人次。校内开辟了多处学生活动场地。标准化运动场、室内外篮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健身场所。路边警示牌、阅报栏、宣传窗、黑板报显示出浓厚的人文氛围。
师资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陈少平;全国优秀教师谢祥援、温声林;全国优秀班主任杨剑秋;全国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工作者陈光英;省“劳动模范”徐公田;省“优秀教师”熊藻类、洪畴伟。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奉新一中已成为一所教学质量优良、有一定知名度的省级重点中学。
学校2012年有教职工237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82人,一级教师75人;有教学班58个,学生3161人。
学校荣誉
教师获奖
1992年,陈少平、金继忠、邹仕澄三位教师获全省物理实验教学竞赛第二名;1994年刘胜强老师获全省化学优质课竞赛高中组第一名;1998年刘蔷薇老师获全省化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近两年来,在全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校老师多人获得一等奖;物理教师自制的教具参加第四届全国教师自制教具展评,获得我省唯一的全国一等奖;学校先后派出十几人参加省级、一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我们还鼓励在职教师报考研究生,目前有一名英语教师正在脱产攻读硕士课程。我校是《江西省现代化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的研究,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省级科研科题《提高语文能力素质多元教学课题研究》、《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每学年各阶段的教学实践》已立项运作,参与了国家立项的《全国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方法》的课题研究。近两年,我校教师论文在省级、国家级竞赛中有60余篇获取一等奖。学校经常派员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积极组织校内教师培训,现在全校50岁以下的教师大多能较熟练运用电脑为教学服务,还有一批人通过了国家一、二级计算机考试。此外全校每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幻灯机、录放机等。面对新世纪教育大发展的趋势,学校年轻的领导班子正以超前的眼光、蓬勃的朝气描绘着新一中的美好蓝图。
学科建设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的办学规律,制订了“爱国、求真、勤奋、创新”的校训,形成了“敬业、爱生、博学、自律”的教风和“静心、刻苦、诚实、进取”的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养出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仅近十年就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3872人,其中本科以上1769人,弟子遍布全国各著名重点院校,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有35人,其中1996年熊瑞勤同学以全国报考科大少年班750名考生中第三名的成绩录取中国科大少年班,1994年丁毅同学以全地区理科第一名的成绩录取清华大学,1998年熊奏凯同学以全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录取北京大学。这两年,该校高考成绩也连上台阶,尤其是2001年,该校总录取率在全市位列第三,该校的高考和各方面工作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仅近十年就有23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校航模队多次代表宜春市地区参加全省、全国比赛,先后获全国比赛金牌6枚,省级4枚。新校组建后的两年,在宜春市举行的高中生计算机应用和英语听力比赛中,我校均取得优良成绩;生物、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分获省一等奖二等奖;作文在市、省及国家级比赛也获得好名次。
近八年来,先后有600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各学科竞赛奖,为高校输送本科学生5500多人,每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的万人比均名列宜春市前四名,先后有11位同学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其中有两位同学夺得2002和2006年高考全市理科“状元”。1位同学夺得高考全市理科第2名。学校文艺社团体育球队多次代表奉新县参加市级演出竞赛。
学校称号
近年来,学校于1987年和1998年度两次被省教委、省体委命名为“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后获得省教委授予的《田径业余训练先进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1999年获“江西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组织奖”;1994、1996、1998、2000年度学校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1999年8月,校领导在 新校组建之时提出“以德治校,以德兴校”的办学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长期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之中。学校创办了以德育为中心的《风华》校报;设立了校长信箱;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广播站。积极开展“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养成教育”等活动。2000年初,我校被宜春市评为“德育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高中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宜春市学校建设与管理优秀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8年3月,奉新一中还以其优异的成绩,赢得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为学校新建的教学大楼200万港元的无偿捐助。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校园简介
校园环境
地理位置
学校设施
师资建设
学校荣誉
教师获奖
学科建设
学校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