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根
中国“紫砂七老”之一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他出生于清末一个贫困家庭,十四岁离开家乡来到蜀山拜汪升义(汪生义)为师,吕振羽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三年学成。他的作品风格朴实稳重,光润内敛,深受人们喜爱。
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任技师、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1954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11月开始为紫砂厂招收第一批学员传授紫砂制作技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 ,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高海庚汪寅仙吕尧臣以及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极有影响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
概述
他待人谦和大度,德艺俱佳,作品如人品敦厚、朴实,大批学 子在其扶掖之下,步入紫砂工艺殿堂。现今著名制壶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以及吴震、何挺初、葛明仙等均出其门下。汪寅仙最早由他亲沐教泽,并推荐于师弟朱可心处学艺。
吴云根的体质特好,70多岁长新牙,大腿骨折后恢复得与年轻人一样快。1969“文革”中,因承受不了政治运动的压力,不幸为小事而寻了短见。
生平简介
吴云根,(1892—1969),宜兴和桥人,曾用名芝莱,1892年11月出生于丁蜀窑场窑务员工家庭,其父有一手较好的烧 窑“看火”本领。人称“吴大师傅”。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14岁时到蜀山南街拜著名紫砂艺人汪生义(春荣)为师学习制壶技艺,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旧时紫砂艺人拜师学艺和其它很多手工艺行业一样学徒时要帮师父家打杂,师父也以此观察考验徒弟的天赋和耐性。紫砂学徒通常给师父家先扫地、挑水打杂做家务一些时间后开始帮师父捶捶泥、洗洗泥桨布。吴云根本来就出身贫寒,耐得了苦,白天帮师父打杂帮工,晚上刻苦学艺,加上他手脚勤快,天资聪明,悟性较高,三年满师后就在业内小有名气。汪生义擅长紫砂光素器和竹饰器制作,在师父精心辅导下,吴云根得到真传,打下良好基础。艺成后,吴云根随汪生义受聘于“阳羡紫砂陶业公司”为技工,专制仿古器具。
民国四年(1915年),“宜兴利用公司”成立,汪生义等被聘为公司技师,吴云根亦随师进公司制壶,技艺得到迅速提高。然时逢清末光绪后期,内忧外患,百业萧条,紫砂艺人谋生艰难,吴云根凭着自己年轻有体力,他边帮人家做粗活搬运泥坯和窑货以维持生计,劳动间隙依然专心做壶,使自己的制壶技艺不断提升,并逐渐进入紫砂名手之列。
1915年秋,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到宜兴市请名手到山西做技师发展当地的陶业。由师傅汪生义推荐,宜兴利用公司介绍,吴云根和当时的紫砂名手杨阿时、江祖臣、李宝珍等一起入晋至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瓷工厂任技师,成为民国时期宜兴陶业界首批被外省邀请的技师,历时三年。吴云根在山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熟练的成型技艺,同时他的聪明才智也有了展现。他用山西当地的窑炉烧制成类似宜兴紫砂的山西陶器。在这期间曾数次为当时山西省省长闫锡山仿制宜兴古壶,制品为阎锡山等收藏。
吴云根在山西平定县任技师三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木炭釉炉窑试验成二次烧成的炉均釉紫砂陶,取得相当不错的“仿均釉”效果。对山西平定的陶业发展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并为当地培养出了一批制陶技术人员,成为近代宜兴市陶业界向外省传播紫砂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
1918年,吴云根回到宜兴蜀山,仍接受宜兴利用公司的订货制作。所制《竹鼓》、《竹段》、《竹鼎》等壶端庄大度,并一度以专制《双色柿扁壶》、《卷柿壶》等为市场畅销。汪生义在家中收授朱可心为徒后,每日必去烟馆抽大烟,有时请吴云根去帮忙制作,吴云根作为师兄,尽力关照师弟朱可心。时朱可心心心念念想学制《鱼化龙》壶,吴云根不但尽力辅导,还将自己收藏的范承甫的《鱼化龙》壶赠给朱可心,当作样品标本摹仿,使朱可心学 到制作《鱼化龙》的技巧本领。其时,吴云根所用印款均为“芝莱”、“吴芝莱”、“阳羡吴制”
1929年,吴云根在萧条的市况下经过较长时间的维持,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师,又结识了民国时期的紫砂职业教育家、设计家、江苏省立陶校校长王世杰
1931年,“省立宜兴职业学校”在蜀山设立“陶工科”,王世杰任陶工科主任,创立紫砂职业教育。不久,“陶工科”单独建校为“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王世杰任校长,聘任吴云根、程寿珍为“宜兴职校”工场教员兼技术辅导。而后,吴云根推荐师弟朱可心进“宜陶职校”任技术辅导,师兄弟联袂授艺,两人共同总结前人经验,在王世杰校长的支持协助下,以自身的制壶体会为基础,编写紫砂技术教材,为当时的紫砂制作技艺教育做了大量工作。
吴云根性格豪爽,脾气倔强,因数次为王世杰设计的的紫砂出口《咖啡茶具》制作不为肯定而赌气,一度离开“宜陶职校”,先后为“吴德盛”、“铁画轩”等老板制壶。三十年代中叶,吴云根重回“宜陶职校”担任工场辅导,所创制的《线圆壶》、《孤菱壶》、《四方傅炉》等古朴大方、端庄圆润而受到时人的喜爱和收藏。这段时期为吴云根第一次创作高峰期,所署印款均为“芝莱”、“吴芝莱”。
抗战爆发之后,“宜陶职校”停办,吴云根为生活所逼,以窑务杂活搬运泥坯度日,有时亦进山桃松枝,挣“脚夫钱”,亦间歇制壶烧坯,艰难过日子。整个四十年代,吴云根制壶较少。
桃李芬芳
1954年10月,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范正根、邵六度、施福生、范祖德等7人组建紫砂工场,隶属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是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他也成为了宜兴紫砂工艺厂主要创办人之一。其中,吴云根在紫砂工艺人才培养上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
此间,吴云根创制出《二节竹段》茶具,以其古朴典雅,清秀端丽的特点风格为市场接受,为紫砂业的恢复作出一定的贡献。
1955年11月开始,紫砂厂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培养紫砂制作技艺人才,一大批学子步入紫砂工艺殿堂。吴云根担任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这时其“门墙桃李盛极一时”。他的学生有高海庚王洪君、王亚杰、史济华、鲍秀云等。我们可以从学员 名单上看出,其中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吴震何挺初葛明仙等人均出其门下。这也显示着吴云根对当今紫砂艺术界的深刻影响。
而汪寅仙最早由他亲沐教泽,并推荐于师弟朱可心处学艺,于同辈中摒弃门户之见之范例。吴云根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而师徒又十分和谐首开师徒间竞技比赛之先河。
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了7位紫砂名艺人为“技术辅导员”,也就是著名的“紫砂七大艺人(俗称紫砂七老)”。这在当时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既表达政府对紫砂行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对这些优秀的紫砂艺术名手在行业里的地位以及艺术造诣的肯定。吴云根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他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工作热情。
1956年11月,紫砂厂招收第二批学员共30名,其中汪寅仙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许慈媛、范盘冲、王月仙、李有仙、朱丽君、吴欣南、吉德宝、方立品、史玉琴、葛岳彬、陈秀云等15人由吴云根负责带领培养。
1958年,紫砂厂又招收新一批学员,吴云根又添新学员吕尧臣吴震、周坤生、程辉、俞金凤、吉奋英、周林生、张树林、顾玉英、刘生娣、周洪科、崔红妹、唐素秋等。
1961年,厂部安排储立之鲍志强等人在吴云根身边学习。
此时吴云根虽年事已高,但技艺不衰,为徒弟们作示范,逐一评讲,深受弟子们爱戴。他长期从事学院的正规艺事教育,十分重视写生,尤其对竹的形态特别关注,为他制作竹段壶充实素材,丰富内涵,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教导徒弟制壶要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态规律,识其品相,从生活中体会写生,方能融会贯通。
这一时期所创制的《竹段》、《竹提》、《竹春》和等作品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
《竹提》现藏于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选用段泥材质,表面呈米黄色,近似竹色。壶身为二节竹段,跑满圆润,竹枝顺弯胥出为流,缀一枝牙攀于壶身,顺畅自然。所饰竹叶疏密有致,有随风飘 拂之感。曲折别致的小竹根饰以盖钮,细竹弯枝横跨壶肩,端庄挺秀,肌理纹饰,细腻逼真,使整体更显协调均称。
《双色竹段》以竹节为壶身,挺拔刚劲,流、钮、把由曲析构成,辅以几片竹叶攀于壶体,舒展有姿似风中飘动。两种泥色处理,相互呼应,色泽和谐得体。在造型技艺处理上以竹节为主体结构,以叶、茎、芽为衬托,充分表现其翠竹的神韵。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为吴云根第二个创作高峰期,其间光素器的创作更趋成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他所制作的《提把弧菱》,在传统壶形式上提炼改进,壶身四周圆润的壶体与直角提梁所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圆与方的对比效果,实用方便,把玩适宜,更富有浓郁的紫砂古韵,现藏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傅炉壶》犹如吴云根本人一样敦厚朴实。《线圆壶》光润内蕴,楚楚动人。《线云》等壶均具有老辣浑厚的自然韵味。五十年代以后印款署名均为“云根”、“吴云根”。
吴云根学到老,做到老,一生奉献,勤劳纯朴,光明磊落,勤劳纯朴,公私分明。制器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识其品相,尊重规律,从自然中体验,从实践中融会贯通。
1969年,文革浩动无情落在吴云根头上,在“清理”、“追查”、“莫须有”问题中,吴云根由于想不通而在宜兴紫砂工艺厂上吊自杀身亡,酿成悲剧,享年77岁。而直到去世,吴云根未给子女们私下留存一件他个人的作品。
纵观老艺人吴云根一生,为人仗义耿直、宽厚善良、对人真诚;工作上顾全大局、尽职敬业;艺术上博采众长,成就卓越,蜚声壶界,并有“声名盖及师,来者有几人”的赞语;新中国成立后,他尤其是在带徒授艺、培养人才方面,没有门户之见,热诚和蔼、平易近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紫砂艺术人才,为传承紫砂艺术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艺术贡献
吴云根长期从事学院的艺事正规教学,十分重视紫砂陶艺的写生技巧,尤其对竹的形态特别关注,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教导艺徒们制壶要 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态规律,识其品相,从生活中体会写生,方能融会贯通。他的制壶风格朴实稳重,擅长光素器、筋纹器制作,于仿制传统产品中别抒机心,善作变化,给人以新颖之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他的作品喜用双色泥质表达主体,主体与附件用两种泥色处理,相互呼应,色泽和谐,鲜明得体。造壶讲究整体的气韵,端正稳健,有挺拔之势,流、把、肩、盖处用线过渡十分流畅,触觉舒适、便利、实用;营造艺壶,讲究虚与实、方与圆的对比效果,使壶富有浓郁的古色古香的韵味,点缀装饰细腻逼真,整体造型布局匀称,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
他的紫砂作品,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制作的《提把弧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选定参加国内外陶艺大展,声誉远播。创作设计的竹花盆、大长方水底盆及新石桃、菱角茶具、双色柿子,还有《鱼罩壶》、《春宁壶》等在传统手法上颇具创意。他的作品喜用双色泥表达主体,较多的用竹为题。竹节为壶身挺拔刚劲,壶咀、壶把、钮、缀以小竹枝攀于壶体,由曲枝构成,辅以几片小竹叶,舒展有姿似风中飘动,疏密有致;两种泥色处理,相互呼应,色泽和谐得体。在制作处理手法上以竹节为主体的合理结构,以叶、茎、枝、芽为衬托,充分表现翠竹的神韵。又如《柿子壶》是常见的造型,他采用多种手法制作,有宜于装饰铭文,且光润的四瓣茎纹柿子壶,也有重在表现柿子生态的翻盖柿子壶,光润内蕴,楚楚动人。《传炉壶》敦厚朴实,《弧菱壶》方中富圆,圆中见方,他的作品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
吴云根生性耿直,脾气倔犟,喜欢主持公道、直言仗义,同时又心地善良,宽厚仁慈,待人谦和大度,德艺俱佳。在艺术成就方面,所谓壶如其人,吴云根的作品也显示出温厚稳重、朴雅润泽的气度。他技艺全面,擅长光器、花货、筋囊器等各类器型的创作,而尤以竹货见长,风貌独具,有代表作“竹段提梁壶”等为传世经典。而他的另一件作品光货代表作之一“线圆壶”,尤见他对点、线、面、体的妙精领悟,简约之间尽显雅和之气,是近现代最优秀的紫砂光货经典器型之一。其它还有众多代表作品,光货有:“线云壶”、“菱角茶具”、“传炉壶”、“菱壶”、“春亭壶”、“鱼罩壶”、“龙胆壶”等;筋纹器有:“上合梅”、“合菱”等;花货品种较多,如“方竹提梁壶”、“桃碗壶”、“柿子壶”、“大型竹节”、“上竹段壶”、“圆竹提梁壶”、“竹鼓”、“大型竹节咖啡壶”等,其中,“特制大型竹节咖啡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十周年为人民大会堂而作。
作品成交记录
吴云根绞竹提梁紫砂壶拍卖 成交价402.5万
吴云根“传炉”紫砂壶拍卖 成交价103.5万
吴云根制紫泥孤菱壶拍卖 成交价59.8万
目录
概述
概述
生平简介
桃李芬芳
艺术贡献
作品成交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