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是贵州省
遵义市市汇川区辖镇,地处革命圣地
娄山关脚下,南距贵阳市180公里,北离重庆市206公里,距遵义中心城区仅34公里。渝黔快铁、
川黔铁路、
兰州-海口高速公路、G210国道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截止2021年,面积13760公顷,辖3个居民委员会(社区)、6个
村民委员会,
户籍人口27613人。
板桥镇
森林覆盖率73.7%,年均气温15℃左右,
相对湿度82%,素有“天然氧吧”“重庆后花园”之称。板桥镇人文内涵厚重,有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毛泽东词碑《忆秦娥·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摩崖石刻、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等。依托
娄山关红色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建山庄,改民居,完善设施,形成了成熟的集旅游度假、纳凉避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2017年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卫生乡镇、国家级文明村镇、省级生态示范镇、省级示范小城镇、市级小康示范镇等荣誉称号。2021年,有工业企业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6个。2022年,板桥镇入选
贵州省“第二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
历史沿革
板桥镇初建于
清代康熙帝元年(1662),史称板桥塘。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汇川区板桥镇位于革命圣地
娄山关脚下,距
遵义市中心城区34公里,南距贵阳市180公里,北离
重庆市206公里。区域面积139.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板桥镇最高海拔1780米,最低海拔900米。环境优美。
气候特征
板桥镇处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积温4500℃。年日均气温14—15℃,极端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4℃,
相对湿度82%,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年降雨量110C圆圆、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较为适宜居住。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由于该镇
森林覆盖率广,无“三废”污染,全镇大面积地区的水质良好。清澈,无
水垢和其他有害物质,属于纯天然低矿钠度‘
饮用水。其中以
娄山关“观音泉”最优,公分钟流量10立方,’含(0。581—0。606毫克/升)等
微量元素,经检测达到国家饮用
矿泉水界限标准(即国标GB8537—87),属低钠低矿化度合锶的
碳酸氢钙型矿泉。
生物资源
植物
镇内森林资源丰富,有针叶林、阔叶林等木材资源,全镇森林覆盖率高速80%,现有127公顷育林封山面积,其中
水杉、
红豆杉、银杏为镇内主要珍稀树种,同时竹木资源也较为丰富,竹木资源总存量达15000亩,
方竹、
车筒竹、
斑竹、
苦竹等竹类品种繁多。
药材资源
一向以旅游资源丰富而著称
娄山关,在其境内生长繁殖的水杉、红互杉等珍惜树种和半夏;紫菀”
大血藤、
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却鲜为人知,二00二年四月经省中药材研究所等几家科研所调查了解,
大娄山山脉娄山关段现存的个药材种类达100种之多,珍稀树种和中药材达20种之多。
矿产资源
板桥接属于
喀斯特地容地貌区域,矿产资源丰富。经地质部门多次钻井勘测
取样探明矿产资源主要种类有硫铁 矿、煤、
白云石、
高岭土等。
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平均高度2.8米,
矿石合硫14%一20%,储量(D+E)级共1亿余吨;储量(D+E)级共1亿余吨;
煤:有可开采的煤有两层,主要可采层C1、C6煤,C1厚度0.81—2.87米;C6层厚度为0。78—1.68米。平均灰份28.03%,挥发份12.58%,含硫平均4.4%,储量达1亿吨;
白云石:分布在猫猫岩至点灯山一带。储量为3亿余吨,平均含镁26—28%,含钙16—18%,主要生产
轻质碳酸镁和
碳酸钙;
白陶土:从AL4(SI2O3)(H2O)8,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经勘测储量以2000万吨。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8261人。
文化
文物古迹
镇内闻名全省的中寺,又名云龙庵,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毁于文革时期,但精湛的
石雕、
木雕、诗词、
对联等文化长留群众之中,始建于
清代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云峰寺,古木参天,寺相森严,
食用葛缠绕,
丹顶鹤栖息,钟常鸣,是唯一开放寺庙。原国家林业部部长雍文涛就出生在板桥。
特产美食
藤编制品
藤制茶几、沙发、逍遥椅、
沙发床、茶盘等俏而藤制工艺品,线条柔和、造型典雅、美观大方、做工精细。适合于办公室、酒搂、家居使用。各种藤椅、
藤床兼具按摩功效并对心血管病有辅助疗效。板桥新红藤编工艺品市场,年制成品可达4万件(只)以上。产品远销
重庆市、
广州市、
上海市等地。
拥有近50年传统工艺和生产历史的板桥“谭氏卤豆腐干”,已成为民间颇受欢迎的黔北特色风味小吃,原汁豆腐在加工房内经卤药浸泡加工风干后,色泽金黄,口感绵软纯正,受到了210国道上南来北往客商的喜爱,是餐桌上的佳肴和可口的零食。
“灵山多妙药”。
娄山关野生
天麻采自大娄山
原始森林中,在省内外中医药界素来享有盛誉,与人工培植的天麻相比,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是真正的天然绿色保健品和名贵中药材,年可采量大2000公斤。
板桥镇白果村是红皮大蒜的原产地,白果红皮大蒜以其个大、色鲜、味美、
保质期长等特点而畅销、被列为省内外多家大蒜种植基地的选育品种,特别适宜作蔬菜基地生产
蒜苗和蒜苔的蒜种’。种植规模已达1000亩。每年都为贵阳蔬菜基地提供蒜种80多吨。曾为《
贵州日报》、《
遵义日报》、
贵州广播电视台《发现贵州》剧组等媒体宣传报道。
大娄山山林中的方付,生长于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其什笋有较高的食用价值,笋肉鲜嫩厚实,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经窑胳和风干的竹笋制成品史是城市餐桌上的新亮点。
烟酒茶
清末至民国年间,镇境内广种
罂粟,罂粟皆呼为鸦片烟,种时,满山遍野;出售时,满行路边;吸时,遍人家也。街市上鸦片烟馆林立,有的家庭也置备烟灯、烟枪,用以自吸或待客。各阶层”瘾君子“长脸青嘴,形销骨立,瘾发时,涕泪交流,呵欠连天,
精神萎靡。嗜吸者”甘之苦饴不惜费“,典卖田地房屋,甚至破产倾家,妻离子散,沦为乞丐。外省戏称
黔军士兵为”双枪兵“,携步枪、烟枪各一支。1949年前,板桥镇有烟馆20余家。1949年后,政府严令禁止吸烟毒,
地方武装、儿童团抓烟馆,收烟具,吸毒恶习绝灭。20世纪80年代,有秘密贩毒吸毒者,为数极少。几经公安机关打击教育,无人吸食
鸦片。农民吸旱菸,俗称土烟、叶子烟。用长、短烟杆,卷烟叶为短筒吸食。老年人多用三尺以上烟杆,讲究者用铜斗、铜嘴,外出当手杖。解放前,镇上富家居民多备铜质水烟袋,内盛水滤烟气,吸时呼呼有声。解放后,改抽香烟。年轻人学吸烟多,多数中老年人自觉戒烟。
镇境酒坊多,善酿
玉米酒、高梁酒。农家自酿”小作酒“、
米酒等。办席多要上酒,赴宴称为”吃酒“,亲友相会前来吃酒,席间以各种名义轮番劝饮,猜拳、估子、打”酒官司“,一吃半天,必至客人酣醉而止。
春节时,富家设酒席轮流聚饮,醉倒许多”英雄“.农忙时尤要喝酒解乏,特别喝栽秧酒,目的是舒筋活血,驱散疲劳。豪饮者多精于猜拳、酒令。酒量大而有瘾者俗称”酒海“、”酒罐“.父母在世,不可饭后喝酒。父母去世守孝三年内,赴宴不可坐首席。有长者、长辈在位,不能坐上席。猜拳时除空拳外,不能倒拇指,帮会中尤其禁忌。1949年后,酒类消费日渐上升,豪饮酒之风不减。每有酗酒滋事,造成家庭不睦,朋友反目,酒醉渎职,肇事翻车。20世纪80年代后,名烟名酒消费日增,购买高档烟酒者大多不是自己消费,而用作赠礼,联系业务,打通”关节“,有”酒搭桥,酒开路“之说。
镇境产茶,饮茶较为普遍,旧时多用砂罐熬茶,倒杯碗中饮用。以茶壶泡浓茶汁,称”
茶膏“,饮时加开水冲淡,接待贵客则泡
盖碗盖,或用瓷杯现泡。农村常饮
老鹰茶、
苦丁茶、
茅岩莓茶。夏日,农户用
翼柄花椒、小菊花、苦丁茶泡饮解热防暑。有的人家施茶行善,于寨边路旁设小桌,置敞口坛盛茶,旁放小碗或杯,任人取饮。
交通
板桥镇交通便利,信息畅通。
川黔铁路、210国道、渝黔高铁(在建)、
崇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年货物吞吐量30万吨的货场一个,火车站2个,客车站1个。通讯网络覆盖各村。
旅游
遵义会议,在
解放战争中挽救了党,挽救了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而
娄山关又在其中起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作用。娄山关既有其深刻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又存其瑰丽、逗人和雄奇的自然风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
九八年新发现和开辟的娄山关附近的
喀斯特地容地貌洞群一一
观音洞,以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猎奇的游客,洞中凉风习习,怪诞、奇异石。石像把各个历史时期的古典人物描绘得维妙维肖,或以形同,或以神似,简直形如古老的
中华文化中的一本人物宝共。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