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镇
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
阳平镇,隶属于宝鸡市陈仓区,地处陈仓区东部,东接岐山县蔡家坡镇,南临渭河钓渭镇隔河相望,西接东关街道,北依凤翔区虢王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8千米,总面积约4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阳平镇下辖16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15个行政村。2018年,阳平镇户籍人口46500人。2011年,阳平镇农业总产值5.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2.7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5亿元,各类存款余额3.812亿元。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15246人。
历史沿革
因辖地有秦宪公置平阳宫遗址,又地处渭河之北而得名。
1949年7月,建立阳平区公所,驻地阳平镇。
1950年6月,并入镇区公所。
1957年7月,将凤翔区虢王区公所所辖20个村划归宝鸡市管辖,随之建立宁王乡。
1958年,将宁王乡改为宁王公社,辖12个生产大队,阳平乡改为阳平公社,辖11个生产大队。
1959年4月,将两公社改为阳平、宁王管理区,归虢镇公社管辖。
1961年9月,恢复公社,宁王公社辖11个生产大队,阳平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
1966年5月,将宁王公社更名为前卫公社。
1970年3月,恢复公社原名。
1984年4月,改为乡,辖22个村。
1987年2月,撤销阳平、宁王二乡,合并建立阳平镇,驻地宁王村,下辖22个村。
2005年10月,撤销水庄村,并入东风村,辖21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1996年,辖东风、同心、水庄、东枸、野寺、第六寨、姜马、宝丰县、大帐寺、宁王、晁阳、东港头、西港头、报李、窑底、联合、居村、龙家湾、三联、新秦、五星、西枸22个行政村。
2002年,辖窑底、新秦、联合、宁王、晁阳、龙家湾、五星、居村、三联、东港区、西港、报李、同心、宝丰、东风、野寺、水庄、大帐寺、西枸、东枸、第六寨、姜马22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辖阳平1个社区,窑底、新秦、联合、宁王、龙家湾、晁阳、五星、居村、三联、东港市、西港、报李、同心、宝丰、东风、野寺、大帐寺、西枸、东枸、第六寨、姜马21个行政村;下设3个居民小组、16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阳平镇下辖16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15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阳平街道东部。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阳平镇地处渭河川道,地势平坦。境内最高点位于龙家湾村,海拔569米;最低点位于第六寨村,海拔507米。
水系水文
阳平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从同心村至姜马村流经境内的宝丰县、大帐寺、东风、野寺、西枸、东枸、第六寨等9个村,境内流长11千米,流域面积4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1.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阳平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雨涝、冰雹、病虫害、霜冻、地震等。雨涝灾害年均发生0.2次,主要发生在6—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8年8月20日,造成危房125间,淹没秋田5820亩,蔬菜、果园525亩,导致秋粮减产30%,直接经济损失总计217万元。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辖区总人口44829人。其中常住人口44811人,城镇化率99.9%。另有流动人口18人。总人口中,男性23096人,占51.5%;女性21733人,占48.5%;14岁以下6680人,占14.9%;15—64岁34249人,占76.4%;65岁以上3900人,占8.7%。总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阳平镇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12人。
2018年,阳平镇户籍人口46500人。
经济
综述
阳平旧址在今镇东南约2里东王堡村。秦宪公二年(前714),自宝鸡市东迁,都于平阳邑,即此。至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迁都于雍,秦在此建都37年,商业、手工作坊渐起。秦穆公平阳公主在此建有平阳封宫(今已废),
唐朝在平阳宫南(今东王堡—集贤村)修筑东西大街一条,长2里,南北两侧有烧房、染房、木行、药店、杂货铺、铁匠铺、绳铺、裁缝铺、客店、饭店等10余家,东街有露天戏楼一座。
明清时,单日逢集,其交易仅次于虢镇。清宣统二年(1910年)八月四日至十日,连降暴雨,渭河漫溢街头,冲毁民宅、街房478间,镇区仅存三分之一,集市开始衰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今窑底村设陇海铁路阳平火车站后,旧镇逐渐萧条,集市贸易随火车站西移,办起客店、饭馆和小吃摊点。
2010年,阳平镇社会总产值4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46元。
2011年,阳平镇财政总拨款收入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8910元。
2018年,阳平镇有工业企业102个;其中,规上企业9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2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阳平镇耕地面积27259亩,人均1.1亩。2011年,阳平镇农业总产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阳平镇粮食生产18717吨,其中小麦8829吨,玉米9591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食用菌等。2011年,阳平镇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3.5万吨,主要品种有青菜、萝卜等,其中青菜8186吨,萝卜9900吨;食用菌栽植400座大棚,干鲜混合蘑菇产量5782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阳平镇生猪饲养量16.5万头,年末存栏9.5万头;家禽饲养量18万羽,上市家禽25万羽。2011年,阳平镇生产肉类13785.5吨,禽蛋3000吨,鲜奶1000吨;畜牧业总产值0.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8%。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累计造林18695亩,森林覆盖率29%。2011年,阳平镇水果种植面积878亩,产量1697吨,主要品种有猕猴桃、酥梨等。渔业以个体、零星小鱼塘为主,渔业总产值14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4%。2011年,阳平镇大型农业机械3500台(辆)。
第二产业
阳平镇形成了以宝丰县、窑底、宏达为中心的阳平工业园区,以建材建筑、造纸印刷、冶炼化工、机械制造、木器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阳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企业88家,职工8009人,其中区级规模以上企业19家,职工10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商业网点320个,职工500人。2011年,阳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0.6亿元,比上年增长5%。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260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550份、期刊460册,业务收入9.5万元。电信服务网点9个,固定电话用户5109户,移动电话用户7876户,宽带接入用户1492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36万元。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8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13亿元。
交通
阳平镇境内西宝高速公路、西宝中线、陇海铁路过境。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有县乡(镇)级公路3条,总长35千米。有镇村道路23条,总长165千米。
社会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有各类科技人才3666人,其中技能人才2516人,农村实用人才1150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260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0所,在校生1696人,专任教师16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027人,专任教师10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有镇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30平方米;农家书屋21个,建筑面积630平方米,藏书2.1万余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察回音乐、刺绣、剪纸、布艺、彩塑、雕塑、锣鼓、社火等,其中姜马村察回音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有线电视用户698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5%。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有体育场地21个,100%的城市社区和9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22个;病床65张;专业卫生人员121人。2011年,阳平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3578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856人,参合率96%。
2011年,阳平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0户,人数1374人,支出167.62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人,支出4.49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3人次,共支出54.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26人,支出9.4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2983人。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万余亩,倒塌房屋150间,直接经济损失560万元,救灾支出88.8万余元。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个,铺设干线水管15.5千米,生产能力500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6吨;排水管道7.6千米。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镇区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1个,主变压器1台,总容量50千伏安。年售电量累计完成73.2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供电可靠率100%。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镇区园林绿地面积1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1公顷,绿化覆盖率4%,人均绿地2.8平方米。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6-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经济
交通
社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