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修琦
方修琦
方修琦(1962年11月生),祖籍吉林省,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
人物经历
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曾任自然地理学专业学士(1984)、古地理学专业硕士(1987)、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1994)。从1987年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现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任教。
1994年3月至1995年3月在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的Climatic Impacts Centre 做访问学者。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系统开放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项目研究员(2001-2005)。
第四届CNC-IGBP-GCTE工作组成员。
主讲课程
主要讲授《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生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自然灾害和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科普工作。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重建与影响评价中原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演变等研究。
主要贡献
全新世气候演变研究方面,根据仰韶-龙山文化时期(7000-4000aBP)的旱作、稻作北界,复原了我国全新世暖期的降水,证明当时降水较现代多100~200mm;并进一步根据稻作区-伏旱区-副高区之间的对应关系,推断出我国全新世暖期时古副高的位置。发现了4~3.5kaB P的环境突变过程中降水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300-500年。
在环境演变对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影响方面,从环境演变引起资源变化的角度分析我国考古学文化的兴衰:提出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农耕区的扩大与水稻种植界线的北移与全新世暖期的暖湿环境相对应;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由原始农业文化衰落形成的,是对全新世暖期结束的环境变化的响应。
在人类对环境演变的适应研究方面,发现人类对10年际气候变化的响应滞后2-3年左右。
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面,提出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特征划分城乡过渡带、并利用突变检验方法对于城乡过渡带位置的检测。
发表论文50多篇。
教材编写
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全球变化》(高教社,2000)专
科研项目
主要集中在过去环境演变重建、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人类对环境演变影响的适应研究。
近期项目
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机理的实证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
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大事件复原及其影响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2002-2005)
过去2000年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2000-2003)
近期论文
2005年
1. 方修琦,萧凌波,葛全胜,郑景云. 湖南省长、衡地区1888-1916年春季植物物候序列重建. 第四纪研究2005,(1):74-79
2. 王媛,方修琦, 徐锬, 戴玉娟。气候变暖与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应行为. 资源科学. 2005, 27(1): 121-127
2004年
3. 方修琦,王媛,徐锬,云雅如。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分析. 地理学报. 2004. 59(6):820-868
4. 方修琦, 王媛, 云雅如。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 见: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编. 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论文集. 气象出版社 2004. 272-278
5.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古地理学报.2004.6(1):85-94
6.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全新世寒冷事件与气候变化的千年周期。自然科学进展.2004. 14(4):456-461
7. 方修琦,孟胜修. 地球年龄探究史话. 地理教学. 2004.(5):4-6
8. 陈泮勤,方修琦. 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地球科学进展. 2004,19(4):664-665
9. 陈晓霞,方修琦。对江苏邳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状况的调查。环境教育.2003,(6):22-23
10. 王培华, 方修琦. 公元1328-1330年寒冷事件的历史记录及其意义。古地理学报.2004.6(4):480-484
11. 王媛 方修琦, 徐锬,云雅如. 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产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自然资源学报. 2004.19(4):531-536
12. 叶瑜,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 从动乱与水旱灾害的关系看清代山东省气候变化的区域社会响应与适应。地理科学 2004,24(6)
13. 葛全胜,陈泮勤,方修琦,林海,叶谦 全球变化的区域适应研究:挑战与研究对策.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4):516-524
14. 马玉玲,余卫红,方修琦. 呼伦贝尔草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干旱区地理.2004,27(1): 29-34
15. 葛全胜,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张丕远。过去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4):449-455
16.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 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地理研究. 2004, 23(3):374-384
17. 邵雪梅,黄磊,刘洪滨,梁尔源,方修琦,王丽丽。树轮记录的青海德令哈市地区千年降水变化。中国科学.2004,34(2):145-153
18. 朱海峰,王丽丽,邵雪梅,方修琦. 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地理学报.2004.59(6):863-870
主要论文
1. 方修琦, 盛静芬. 2000.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 自然资源学报. 15(3):213-217
2. 方修琦. 1999.从农业气候条件看我国北方原始农业的衰落与农牧交错带的形成.自然资源学报 14(3): 212-218
3. 方修琦.1999.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人文地理.(2):19-21
4. 方修琦, 章文波, 张兰生1998.全新世暖期我国土地利用的格局及其意义。自然资源学报 13(1): 16-22
5. 方修琦,孙 宁.1998.降温事件:4.3kaBP岱海老虎山文化遗址中断的可能原因,人文地理,(1): 71-76
6. 方修琦 张兰生 1998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3500aBP的降水突变事件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
7. 张兰生, 方修琦, 任国玉 索秀芬 1997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地学前缘. (1): 127-136
8. 方修琦 1989 天山托木尔峰地区7500年来的气候变化 《干旱区地理》(1) 6-10
9. 方修琦 1989 建立历史灾情序列方法的探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增刊2 57-64
10. 方修琦 1987 陕北地区鄂尔多斯市地区的降水变化与沙漠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90-95
科普作品
1. 方修琦,孟哲虹,王燕津. 环境教育资源库,华夏出版社2001.
2. 方修琦 李志尧 罗海江 漫步地球村。知识出版社 1998
3. 方修琦 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地理环境卷)南海出版公司,1994 环境演变部分
4. 方修琦。面对气候变化话说人类“适应”.中国气象报/ 2004 年/ 03 月/ 18 日/ .2004(1368)
5. 方修琦,孟胜修. 地球年龄探究史话. 地理教学. 2004.(5):4-6
6. 方修琦, 孟胜修。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增加的主要证据. 地理教学. 2002, (12):
7. 方修琦,周苹. 全球变化研究与地理学. 地理教学. 2002, (8):3-5
8. 方修琦. 2000. 固体地球系统的过程及其意义. 地理教育. (5)
9. 方修琦,孟胜修.1999. 大气成分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 地理教育.(4):6-8
10.方修琦 孟胜修 1991 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 地理知识 5期 28
获奖记录
获得教育部等部委级奖励多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讲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教材编写
科研项目
近期项目
近期论文
主要论文
科普作品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