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夫人(1010-1057年),原名武阳君,是宋代著名文学家
苏洵的妻子,也是
苏轼、
苏辙的母亲。她出身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深知礼仪。18岁嫁入苏家后,勉励夫君读书,并亲自担任两个儿子的启蒙教师。程夫人去世后,被追封为武阳县君,
司马光为她撰写墓志铭。她是一位文化素养高、家庭教育有方的宋代女性,也是宋代女性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人物简介
三苏父子成为一代文豪,程夫人功不可没。司马光为她写《墓志铭》说:“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不愧为古代一贤母。”
史料记载
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
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也,同垄而异。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光固辞,不获命,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光拜受,退而次之曰:
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自宋兴以来,惟故资政殿大学士吴公育与轼制策入三等。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之也。若夫人者可谓知爱其子矣。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孤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
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其年十二月庚子葬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今东坡区富牛镇),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
凡生六子,长男景先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铭曰:
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
轶事典故
勉夫发愤
程夫人,
苏洵之妻,
苏轼、
苏辙兄弟的母亲。史学家
司马光所作《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对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夫人姓程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倨可讥可状。由是共贤之。……喜读书,且皆识大义……。”
苏年轻时候,喜欢游历,且屡试不中。程夫人从不像别人那样冷眼对他,反而尽量去理解,关心,支持他。她觉得苏洵本身天资过人,有独立个性,并非“不学”。苏洵看着程夫人为苏家操持劳累,教育子女尽心尽力,却能安贫守志,“甘此蔬粝”,深为感动。他对程夫人说:“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如果自己要静下来,一心一意的学习,可家中的生计又靠谁呢?程夫人盼望丈夫“迷途知返”的这天终于到来了,“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只要你立志苦读,家庭生计的事我来担当,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苏洵从此杜门谢客,发奋读书,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的成就与程夫人对他的勉励和无私的奉献是分不开的。“勉夫教子,底于光大”这是
司马光对他的最高评价。《
楷体金文三字经》上对苏洵的记载:“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如果再加上“得妻勉”就更为公正和恰当了。
慈母教子
程夫人不仅勉励丈夫上进,而且对苏氏兄弟精心抚养教育,谆谆教诲,鼓励他们“奋厉有当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程夫人除操持家务外,还担当着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任务,亲自教授他们的诗书,并经常给他们讲古今成败治乱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操和气节。
有一天,程夫人给
苏轼兄弟讲
东汉史《范滂传》,
东汉末年的
刘志和
刘宏时代,宦官把持朝政,贪污贿赂,结党营私,草菅人命。当时有位官吏叫范滂,他是个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很有学问的人,而且为官清正,很有胆识和才干。他因同情百姓疾苦,抨击奸党豪强而遭到诬谄,他愤慨地长叹道:“古人循善,自求多福;我今循善,身陷大戮。若我死后,愿将我埋
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
伯夷叔齐。”范滂在临刑前,去向母亲告别,他对母亲说:“母亲,弟弟仲博是个孝顺的儿子,可以尽瞻养母亲的责任,儿今天要离开你了,望您老人家不要过分悲伤。”范母擦干眼泪对儿子说:“你今天得到的是与李,
杜密一样的好名声,我还有什么悲伤的呢?名誉与长寿,二者何必一定要兼顾呢?”程夫人讲到这里,不觉“慨然叹息”,她敬重刚正不阿的范滂,更敬重平凡而有骨气的范母。
苏轼听到这里,忍不住地扑到母亲怀里,激动地说:“母亲,我长大了要做范滂那样的人,你允许吗?”程夫人感动不已,对苏轼说:“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在母亲的教诲下,“刚正不阿”、“舍生取义”、“忠心耿耿”……一颗正义的火种深深地埋在苏轼兄弟心中。
仁义为本
程夫人教子,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教育,而是抓住生活中一切对于子女教育有利的事情,并用自身言行,做出表率,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两件寓意深刻的事,可以说影响了
苏轼的一生。这两件事,苏轼都有记载。
苏轼在《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和《异鹊》诗中记叙到:小时候自家的书房、院落中,
竹柏丛生,杂花满院。美丽的
油桐凤鸟三三两两飞聚于桐树上,与主人和睦相处,巢穴低得可随手拿到。邻里乡亲见状,惊叹不已。有一天,家中的一只花猫捕着了一只漂亮的
蓝喉太阳鸟,可怜的小鸟在猫的利爪下拼命挣扎着,发出凄厉的叫声。虽然在苏轼兄弟的救护下,小鸟也未能幸免。苏轼手捧血淋淋的小鸟不知所措。小伙伴中有的吵着要烤来吃。这时,程夫人来了,当问明情况,便教育他们说,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这件事让
苏轼终身难忘。
另一件事,家里搬进纱行新居不久,便发现前人窑藏的一坛金银,这意外之财对一般人来讲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可程夫人却叫人重新埋好,并把土夯得严严实实。并用此事教育启发苏轼兄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非份之财,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准则。这在苏轼《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曾提到。
正是程夫人教导有方,铸就了苏轼兄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参考资料
苏母程夫人.青神县委 青神县人民政府.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