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东乡位于
福建省松溪县北部,距县城38公里。村镇沿渭田溪东岸布列得名。辖11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83个村民小组,聚居汉、、黎、侗4个民族。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8220公顷,常住人口10930人。
乡镇概况
截至2013年,下辖11个行政村(其中一个少数民族
畲族行政村——雷畲村),48个自然村,83个村民小组,聚居汉、畲、黎、侗四个民族。是全县唯一被
南平市授予“闽北竹乡”的乡镇,属省定老区乡,是国家级生态乡。
历史沿革
清属毫田里,隶属水和分县,建国初期属渭田区,1959年成立溪东公社,1984年撤社改乡。
自然资源
溪东乡山地10.35万亩,耕地1.36万亩。
龙头山海拔1349米,为
松溪县第一高峰。
孟宗竹4.1万亩。地下矿藏有钨、
大理石、
花岗石等。
社会
基础建设
三年来,共争取到8500多万元项目资金,在抓好烟基项目、农综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和溪
东大街改造的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3年末,投资近60万元的朝阳新村107户民房立面装修、投资600万元的西溪小流域治理项目、投资200万元的杨梅溪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投资160万元的溪源村至龙头山道路硬化项目,已全部完工;投资80万元的竹林下危桥和投资30万元的柯田中桥改造项目,已接近尾声;结合畲族风情村创建的入乡口大门正在抓紧施工;小农水项目、“回龙系列”开发、变电站、烟草站、标准农田改造、溪东后门山地灾点和周墩地灾点等项目建设正在扎实推进中。
集镇建设
2012年末,溪东乡集镇总体规划已完成并着手实施。对原经联委、供销社地块的新建户实行“统一户型、统一层高、统一外墙”,并按照时间节点的要求完成建设,配套建成400平方米的集文化、休闲、集贸于一体的广场。以“回龙塔”、“回龙潭”、“回龙社仓”及滨河路的修建为载体建设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的集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公园,截止2013年,公园的道路拓宽已完成征地、规划,回龙社仓、回龙潭建设已完工,下一步将配备成套的体育健身器材。依托溪
东大街改造、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一条200米的集镇示范街道,先后完成路面硬化,架设路灯,广告灯箱安装,道路两侧绿化工作,并建设一座标准的水冲式公厕。
新村建设
溪源村是国家级生态村,村里的36幢标准民房全部完成了立面改造,随着“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达到整体美观的效果。开发境内的“五马骈槽”、“仙人倒石”、“望天
海螺”和“龙断颈”等多个景点,开辟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建设有溪源特色的“魅力村庄”;在村头建一口大池塘,种上美丽的荷花,让梦幻般的“荷塘月色”在这里重现;开通长5公里、宽4米通往
庆元县上洋镇的公路,使溪源村成为“入闽第一村”;投入6万元建成灯光球场,投入3万元在长600米的花廊上全部种上花草,绿化美化村庄,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
周墩朝阳新村占地43亩,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拥有房屋107幢,于2011年建成入住。全村完成107幢民房立面装修,村庄道路平整畅通,水体清洁;将新村内各种线路,能下地的下地,不能下地采用“横平竖直”的方式,做到布局合理、整齐有序。村内主干道安装路灯,村道硬化率达100%;村庄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相对集中排放;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供电、通讯、广播、电视等管网实施到位;每户房前屋后栽种花草树木,村庄绿化覆盖率达15%以上。
民生
通过强化政策推动,完善优质服务,建设长效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连续三年较好地完成县里下达我乡的责任目标,
计划生育工作位居全县前列;2013年全乡出生184人,政策符合率84.04%;落实结扎63例,上环158例,人流5例,引产1例,征收社会抚养费94例,计88.39万元。
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溪东中学连续三年升入一中学生人数,名列乡镇中学前列;中心小学始终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90%的青年教师达到大学
专科学历,40%的教师已经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县级平安先行学校”。
文体活动
三年来,全乡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广场舞、健身舞、腰鼓队等应运而生,2013年先后在
春节、“五四”、“六一”期间举办了6场文艺演出,极大地鼓舞士气,增强乡、村两级干群的凝聚力。
综治安全
强化安全生产,落实责任,三年来共开展了18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查处各类安全隐患并整改到位38处,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2011年至2013年底,全乡共发生行政案件55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刑事案件11起,破获率90.9%,还有一起案件正在侦破中;民事纠纷案件33起,调解成功率96.97%。
社会保障
三年来,新农保、医保、低保、殡葬等工作均得到较好的落实,其中2011年新农保参保率达91.8%,2012年达93.2%,2013年达96%以上,2011年新农合参保率达93.2%,2012年达95.1%,2013年达99%以上;2013年农村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救济困难群众233户,共575人,大病医疗救助户20户,发放优抚资金20万元,低保资金81.32万元,残联安居工程项目争取4户。
经济
农业
全乡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大做强“烟、竹、茶”三大支柱产业。其中2013年种植
烤烟2736亩,产值达923.9万元,亩产值3377元,创税170余万元;
孟宗竹亩均实现750元,同比增长12.7%;“
高山云雾茶”和“雷畲红”等品牌得到较好宣传和推广,2013年建立标准有机茶基地380亩,完成茶山品种改良450亩,新种植茶叶350亩;积极扶植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经营格局,三年来全乡16个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达5200万元,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工业
三年来在抓好全乡8家清水笋罐头厂整合的同时,用好用活县里“飞地”政策,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继续实行党政班子成员挂企制度,实行保姆式跟踪服务,大力扶持兴远竹业有限公司、旺松木业有限公司、浩空家具有限公司、鑫顺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含“飞地”规模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人人都为发展的“诚信溪东、幸福溪东”。
商业
2013年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26200万元,比上年增加3136.6万元,年均递增13.6%,其中工业总产值6300万元,比上年增加998万元,年均递增18.6%,农业总产值19900万元,比上年增加1626.4万元,年均递增8.9%;完成财政收入452.3万元,比上年增加79.1万元,同比增长21.2%,完成工商各税187.3万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7367元,比增16%,今2013年农村信用社存款6800万元,比上年增加1200万元;新增支农贷款239笔,共944万元,比上年增加220万元,三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70万元。
文化
人文历史
龙头山是松溪群山之首,在龙头山上有一座有名的龙头山庙。
龙头山庙,古称鸾仙阁,建于
南宋景炎年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福州府有三眼井,井水一热、一温、一冷,热可杀猪,温可洗浴,冷水冰凉。有一天,三眼井突然全部干涸,此现象引起福州府官员高度重视,即派汀洲府著名风水先生找原因,先生沿山脉走向一路勘察,第三年到龙头山,看到
庆元县三坑乡上坑村、岱根源村李一公、李二公及炉坑村老叶等人在山顶烧木碳,破坏了龙脉,就叫他们停烧三个月,言明一切损失包赔偿。只停烧两个月,福州府三眼井就恢复有水时的原状。府台得知后,派官员把龙头山周围的山林、耕田悉数买下,委托吴家村村主出租,所得租金在原烧碳的地方建造了庙宇,这就是龙头山庙的来历。
正史又有《吴氏宗谱》记载:
宋朝宝祐年间,丙辰
进士吴松龙任
松溪县县尉时,因在龙头山上求雨灵验,故在
南宋景炎年间建立庙堂。
明朝武宗
正德年间高山村李仲廷重接修理。明万历三年吴公裔孙吴马贤重复修。
清代时数经兵焚,殿宇几置荒烟蔓草之中,故在清康熙十四年吴廷兴鼎新重修。清嘉庆二十三年再修。
走进庙中,“
弥勒佛”笑座山门,神里的“
华佗”、“
张仲景”两位神医和“如来”、“观音”及“
十八罗汉”
塑像栩栩如生。如今,庙里香火不断,每逢五月二十五和六月十五的香期,两省四县的信徒几千人云集进香,热闹非凡。
从庙的侧门出来,走上木制凉亭四处回望,万里山川,尽收眼底,连绵群山,起伏平缓,四周边缘,峭立陡峻。一眼望去,群山蔚蓝成片,遥望山顶,云彩飘逸缭绕。站在山顶,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叹。
龙头山曾是革命红军、游击队的落脚之处。
溪东乡还有先秦时期
文化遗址:分布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溪东乡雷村下大源遗址。
畲族风情雷畲村是溪东乡的一个少数民族畲族村,以雷、蔡姓氏为主,全村共920人,其中畲族人口占63%。雷畲畲族村民至今还保留特有的畲族民俗。如,每年三月初三,大部分畲族村民还会都煮
乌米饭;“担母歌”是畲族村民上山劳作时唱的山歌,至今雷畲畲族村民上山砍柴火时还会哼唱“担母歌”;遇到重大的庆祝活动时,畲族妇女还会穿着自己盛大的畲族服饰来接待远方的客人。近年来,雷畲畲族文化渐渐融合小说歌、武术盘柴槌等畲族元素,同时还复兴民族舞龙习俗,以畲族风情特色推动非物质文化传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