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斑躄鱼全长13厘米,诱饵大约等于第二背棘的长度。
大斑躄鱼全长15厘米,皮肤具有很多的瘤状突起。淡水眼斑鱼全长14厘米。
全长25厘米,雄鱼比
雌性的条纹更密集、皮肤附肢更扩大。分布于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栖息于
亚热带(北纬43度~南纬50度,西经88度~西经154度)岩礁区和杂草丛生的河口附近的沿岸底部,深度10~219米。喜欢趴在沙子或碎石上,体形和颜色随周围环境改变,很难辨认。不大会游水,使用
胸鳍和腹鳍行走,样子很像蛙。触角前端有饵样的皮肤,用它呈8字形摇动,引诱小鱼及底栖
甲壳亚门上钩有接近的鱼,一口和水一齐吞下,就好像那鱼自己跳进它嘴里一样,无声无息,别的鱼都没有注意到。吃下东西后,它把触角收回,紧贴在头上。据观察能够像
河豚一样使身体膨胀。遇敌害时腹部充满空气漂浮于水面。常作为
观赏鱼。具商业性隶属
鮟鱇目躄鱼亚目
躄鱼科躄鱼属,本属体表皮具棘刺。为暖水性近岸底层小型鱼类,主要产于印度-西太平洋,北起中国、
日本、南至
澳大利亚,
大西洋西侧亦较东侧多。为
热带和
亚热带海鱼类,常潜伏于海湾滩涂、浅海地区岩礁及珊瑚丛中,以假臂状
胸鳍在海底匍匐爬行,常摆动吻触手诱食小鱼及底栖
甲壳亚门,遇敌害时腹部即充满空气漂浮于水面。大都产浮性卵。有时个别个体随暖流达高纬度海域。有些种类体色随环境变异。我国产5种。躄鱼个体小,皮肤粗糙,不作食用,多作肥料。因有特殊的习性,又易于饲养,在水族馆颇为人们所喜爱。
毛躄鱼全长20厘米(有报道说45厘米),第一背棘长度约与第二背棘相同。诱饵长度超过下个背鳍条。体与头部为亮黄褐色,有狭窄的暗褐色的条纹。各鳍均有暗
褐色斑点。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似乎
印度洋的大洋性岛屿没有出现。我国见于
台湾省以南。栖息于
热带(北纬28度~南纬35度,东经26度~西经149度)深海域泥质底或浅海域岩礁区,深度0~90米。
细斑躄鱼全长13厘米,诱饵大约等于第二背棘的长度。饵球为小圆球状或可能是丝状。腹鳍的最后鳍条分叉。尾柄几乎不存在。体色可变,通常为黄色、红色或灰黄褐色,时常在背鳍基底后部具有一个模糊的深色斑点。分布于印度-
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栖息于热带(北纬35度~南纬40度,东经28度~西经107度)
潮间带洼地或
潟湖与岩礁附近,深度0~104米。善于躲藏在岩石和海绵中。
康氏躄鱼全长38厘米,饵球为一个平附肢的小簇。体有黄色、橘色、绿色、
褐色和黑色等多种颜色。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栖息于
热带(北纬32度~南纬32度)泻湖和临海岩礁附近,深度0~70米。
驼背躄鱼全长14厘米,诱饵短于第二背棘的骨质部份;饵球长方形或尖端细,通常方向朝向腹侧。体颜色范围从灰色或淡黄色到褐色甚至黑色。在深色的个体身上,中央的鳍有灰白的边缘。
大斑躄鱼全长15厘米,皮肤具有很多的瘤状突起。饵球大。诱饵杆的长度大约两倍长于第二背棘。体色变异很大,范围从乳黄色、黄色、
褐色甚至到黑色,其间散布圆形的深色斑点和鞍状斑块,斑块白色到粉红、色甚至红色。通常各鳍均有红色或者橘色的边缘,而且横过身体的第一个条纹指向眼的后缘。诱饵的骨质部份有很多的交叉条纹。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栖息于
热带(北纬30度~南纬24度)岩礁区,深度0~11米。成鱼通常躲藏在岩礁和海绵中。
稚鱼暴露在礁石上,看起来像
蝌蚪。常作
观赏鱼。具商业性。
眼斑躄鱼全长13厘米,诱饵长度大约与第二背棘
相等。凸起的饵球有丝状的触须。腹鳍的最后鳍条分叉。有尾柄。体色可变,黄色、粉红、红色、
褐色或黑色。在背鳍基底后方有一个深色眼形斑(黑色的阶段,
胸鳍鳍条顶端也出现白色)。眼周围通常有从瞳孔放射的条纹。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东大西洋。栖息于
亚热带(北纬40度~南纬50度,西经1度~西经147度)
潟湖和
潮间带岩礁区到深海,深度0~293米。常作
观赏鱼。具商业性。
蓝氏躄鱼全长8厘米,诱饵的骨质部份大约为第二背棘长度的一半;饵球有8~10个棒状的触须。有3个明显的白色斑点。分布于
太平洋的
马绍尔群岛、模里西斯、
菲律宾和我国
台湾省。栖息于
热带(北纬26度~南纬28度)岩礁区斜坡,深度8~31米。
淡水眼斑躄鱼全长14厘米。通常在背鳍的软条部有1~2个假眼斑。分布于西太平洋的
印度尼西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菲律宾和我国台湾。栖息于热带(北纬19度~南纬12度)淡水、咸淡水和海洋底部,深度0~73米。大多数标本采自0~10米。是在鮟鱇目中罕有的可以进入半咸淡水甚至完全淡水
栖息地的种类。有毒,不可食用。
躄鱼科体侧扁或微圆;头侧扁。3根背棘。我国产裸躄属、躄鱼属和隐刺属等3属11种。与
鮟鱇不同的是,身体的左右较薄,从正面看是纵长的三角形。
胸鳍比鮟鱇的发达,借此可以抓东西。不大会游水,使用假臂状胸鳍和腹鳍在海底匍匐爬行,样子很像蛙。卵生。卵黏在丝带状的鞘或者凝胶黏液团中,漂流在海上孵化。躄鱼亚目口中等大。无假鳃。第1背鳍的第1棘位于吻部,形成吻触手。犁骨及腭骨具绒毛状牙。胸鳍具3个辐状骨。副蝶骨与额骨分离。我国已知
蝙蝠科、
躄鱼科和单棘科等3科10属25种。体形和颜色随周围环境改变,很难辨认,这种行为叫做拟态。这是行动迟缓的躄鱼为了
捕食不可欠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