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岛是中国渤海长山列岛中的一个火山岛,位于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度假岛——
长岛县的最西端,南距蓬莱17公里,岛陆总面积为8.5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达20公里。海域面积达534公顷,下辖6个行政村,人口1665人。
大黑山岛水质肥沃,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几十种鱼、虾类,100多种
藻类和20多种贝类。岛上植被覆盖率66.36%,自然岸线保有率84.8%。与此同时,大黑山岛还拥有深达10多米的黄土层,被
地质专家称为中国最东部的“黄土高坡”,特殊的地质地貌也让该岛被评为国家级
世界地质公园。
大黑山岛因山体颜色得名。明朝时期,岛体西部的老黑山因
玄武岩覆盖显黑褐色,故得名“老黑山”,其所在岛屿则称为“黑山岛”。当时的黑山岛包含大黑山岛和小黑山岛。至明朝中期,两岛始被分别命名为“大黑山岛”和“小黑山岛”。大黑山岛风景如画,拥有典型的石英岩群龙爪山和最大海蚀洞聚仙洞。作为“中国猛禽环志放飞第一岛”和第二大蛇岛,每年吸引200多种、数十万只鸟类迁徙,其猛禽环志放飞占全国总量70%以上。岛上黑眉蝮蛇众多,且拥有北庄遗址这一中国东部沿海唯一的大型原始村落遗址,与西安半坡遗址齐名,被誉为中国的“东半坡”。
2021年大黑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2023年6月8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和美海岛”名单,大黑山岛入选。2023年12月1日,大黑山岛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名称来源
大黑山岛的命名源于其显著的地理特征,即山体的颜色。历史记载表明,在明朝时期,岛屿的西部地区分布着老黑山,该区域由于
玄武岩的广泛覆盖,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黑褐色调。基于这一自然现象,当地人士将这一山丘命名为“老黑山”,并因此将其所在的岛屿称之为“黑山岛”。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所谓的黑山岛不仅包含了如今的大黑山岛,也涵盖了
小黑山岛,形成了一个总称。然而,到了明朝中期,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个地理实体,居民们决定为它们分别赋予“大黑山岛”和“小黑山岛”的称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位于北纬37度58分,东经120度36分30秒的大黑山岛,是
庙岛群岛南部的西侧岛屿,占地面积约为7.82平方公里。该岛地形呈南北长4.22千米,东西宽2.7千米的延展,拥有总长达13.14千米的海岸线。岛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低丘峰共18个,其中以老黑山为最高点,海拔高度达到189米。大黑山岛以其自然景致而闻名,其东部与小黑山相隔仅0.7
海里,东南方向距离庙岛约2.4海里。此外,该岛与大陆的最近距离为8.7海里。
气候
大黑山岛地处东亚季风区,特征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岛上的年平均气温维持在11.9℃,其中年度最高平均气温达到15.3℃。一般而言,该岛最低温出现在一月份,而最高温则在八月份,且全年温度波动超过25℃,表明四季变化明显。特别之处在于秋季的温度异常高。冬季期间,岛屿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导致气候干燥,并伴有频繁的
寒潮袭击,显示出典型的
大陆性气候特性。而在夏季,
东南季风的作用使得该岛气候转为湿润,日夜温差较小,不超过10℃,显现出
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地质
本岛屿的
地层归属于上元古界的蓬莱群辅子组,其主要由
石英岩和
板岩构成。在第三纪晚期,该地区经历了
玄武岩的喷发活动。整个岛屿的地质结构呈现为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大型
向斜构造,其向斜轴向朝向NNW方向,并穿越整个岛体。此外,小规模的断裂构造在此区域也相对发达。
地形地貌
在地形上,大黑山岛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全岛分布着海拔范围介于200至50米的低丘地貌。主要低丘包括庙山、西大山、安桥山、大黑山、峰台山、孤山以及北台山等。这些低丘广泛被黄土所覆盖,并伴有丰富的残积物堆积,植被覆盖情况良好。岛上的黄土地貌特别明显,冲沟现象发展充分,具有5至15米的深度,且常伴随有陡峭的崖壁以及崩塌现象。在船望及大和土岛地区,还分布着小规模的
潟湖平原,其一般海拔不超过5米。另外,大黑山周边存在由倒石堆所形成的重力堆积地貌特征。
水文
周围海域的表层水温在一年期间波动于3.8至25.4
摄氏度,平均年温为12.8摄氏度。若细分为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各季节在各观测站点测得的海表平均温度分别为8.2、25.0、14.1以及4.0摄氏度。在四个季节中,水温从表层到深层的变化幅度较小,尤其在夏季,其变化幅度稍大,表层至底层的平均温差为2.1摄氏度。
潮汐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半日潮。潮流的运动形式则表现为往复流和旋转流共存,其中以往复流为主。海流的流速在不同层有所差异,在
涨潮阶段,表层和底层的流速介于6至54厘米/秒之间;而在落潮阶段,流速则变化在2至48厘米/秒的范围。至于余流(即除去主要流向后剩余的流动),表层和底层的流速分别波动在5至18厘米/秒及5至19厘米/秒的区间。风生波浪占主导地位,出现的概率高达89%。主要的波浪方向为东北向(NE)和北北东向(NNE),这两个方向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4%和9%。最强烈的波向也是NE和NNE向,其最大的波高可分别达到7.2米和6.6米。
生物多样性
大黑山岛的土壤构成主要包含两大类,即棕壤土与褐土。后者在该岛南部地区如南庄、北庄、船望及小等地较为集中,占据了全岛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该类土壤源自黄土母质,且具有较厚重的特性,肥力充足,适宜于农耕使用。而棕壤土类则分布于岛中西部老黑山和东北部峰台山一带,以薄层、质地粗糙且多含
砾石的硬石底土为特点, 其水分蓄存能力较弱,这些区域被划作林地。在植被覆盖方面,大黑山岛的林木覆盖率超过43.7%,总体植被覆盖率约为80%。岛上的植物群落与南北长山岛相似,主要由
黑松、
刺槐等树种组成,并伴有泡桐、榆树、
臭椿、秋桃等少量树种。灌木类植物包括
紫穗槐、荆条、
酸枣树、黄叶榴等,而草本植物主要以
禾本科、
菊科、
豆科、
车前草科和蔷薇科为主。此外,该岛还建有人工果园,面积达30.5公顷,种植了
苹果、梨、桃、柿、枣、杏等果树。岛上的主要农作物则包括玉米、小麦、
番薯、
豆类和各类蔬菜。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大黑山岛在历史上曾长期隶属于庙岛区。到了1946年3月,随着
庙岛群岛区的
行政区划调整,该岛与庙岛区分开,独立设立为黑山区。紧接着1948年3月31日,黑山区的
行政管理级别被调整,改设为黑山乡。进一步的历史变革发生在1958年11月1日,当时的黑山乡变更为生产队。此后不久于1962年4月,生产队的名称被改为黑山公社。经过多次行政变动后,最终在1984年3月19日,黑山公社转型,重新建立为大黑山乡,以适应当时的行政体系要求。
建设历程
2019年12月12日,大连
金州区大黑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到了2022年初,大黑山景区开始着手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着手对旅游交通、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服务、购物、综合管理以及资源和环境保护这八大核心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造与升级,从而大幅提升了景区的环境、设施、服务及安全水平。2023年12月1日,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
大黑山景区正式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岛屿布局
岛上有龙爪山
国家地质公园、
北庄遗址、赶海园、老供销社等近十余处景点。
主要景点
龙爪山国家地质公园
龙爪山地质公园坐落于土岛村,因山形似龙爪而得名。此地拥有中国“大陆屿”最典型的石英岩群,龙爪山景区保持了原始完整的石岩石貌,展示了大自然千百万年的演变历程。配合周围的宝塔礁和聚仙洞,形成了具有海岛特色的地质景观,2005年更荣获国家级地质公园标志性景区的荣誉。龙爪山地质公园由五座峭壁组成,山势雄伟,巨石奇特,洞穴神秘,每座山都有传说,每个洞都有故事,集中了奇特、险峻、珍稀和美丽于一身,置身其中仿佛身处仙境。公园内的主要地质景点包括聚仙洞、将军石、凯旋门、龙头崖、仙人桥、石门和石楼等。
老供销社
该尚未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海岛,其自然状态得以保存,仍可见到海草房、传统的老供销社、以及南庄俱乐部等历史建筑。岛上渔村的景致未受现代化影响,保留了其原生态的风貌。
拖尾长沙
赶海园的拖尾长沙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鹅卵石铺陈于海底,海水清澈透明。每当退潮,海面便会显露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往未知的海域,颇具神秘色彩。
海草房
黑山乡有20余处独具地方特色的石头海草房,冬暖夏凉,具有代表性一座位于南庄村,是一处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海草房,保留了老宅原有的建筑风格,屋顶用海草苫成,房屋保留原有的门楼、门眼、窗垛、门垛等老物件,门眼上刻有“芝、茂、寿”等具有传承和吉祥的文字,透露着古朴又具有古宅文化的海岛民居。
其他看点
北庄遗址位于长岛
大黑山乡北庄,是一处约六七千年历史的史前聚落遗址,该遗址总占地面积约为22400平方米,最初于1980年被发现。随后,在1981年春至1987年秋期间,
北京大学与烟台地区文化管理委员会以及长岛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五个阶段的深入挖掘工作。在这系列挖掘中,考古团队共计开挖探方和探沟105个,发掘出96座房屋基址、超过60座墓葬,并清理出逾2000多件各类坑窟穴等遗迹。这一连串的工作系统地揭示了
北庄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面貌。
北庄遗址的考古研究揭示了其历史演变的三个主要阶段:初期、中期和晚期。初期阶段定位于新石器时代,以典型的北庄文化为显著特征。该遗址的中晚期则属于战国时期,龙山文化与岳山文化在此期间占据主导地位。
在专业
考古学的领域中,北庄遗址的考古成果显著,出土文物种类繁多。经过精确测定,北庄遗址的第一期文化层(年代约从6500年前至5100年前)主要呈现的陶器工艺为手工制作,具体而言,包括泥条盘筑法与捏塑法两种技术方式。该期的文化遗物中,以深腹盆形鼎、无流环的圆底小口罐、蘑状把手折腹盆、筒形罐等为主。进入
北庄遗址的第二期文化层(年代大约为5100年前至4500年前),此期的陶器工艺除了继续保留手工制陶外,亦见证了慢轮修整器口技术的兴起。在此时期,典型陶器群包含了带把手的罐形升,以及带有尖端足部的小口罐、盂和
筒形杯等。这一变化体现了古代陶器工艺的进步与演变。
石器工具中,常见的类型包括石斧、凿子、锯齿、磨石、磨盘、磨棒以及网坠。特别地,网坠以其长形秤砣状的形态和顶部的穿孔而著称,这种独特形态为该地区所特有。至于骨制工具,则包括了锥子、针、箭头、鱼叉和鱼钩等种类。另外,在蚌壳类工具中,刀片和箭头是常见形式。考古发掘亦揭示了大量的动物遗骸,包括鹿、猪、狗、兔和多种鸟类的骨骼。值得注意的发现是在红烧
土层中混合着黍子的外皮,表明了早期农业活动的存在。
大黑山岛还是经典剧目《
父母爱情》故事原型发生地,也是其拍摄取景地之一。
开发与保护
开发
策划文化体验项目,围绕“神秘史前岛,如画大黑山”文化品牌,开展书画展、摄影展等文化活动,创造品牌文化的子品牌,另外依托黑山旅游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对480米
海湾岸滩进行修复,建设旅游文化公园,在公园中心处建立一个展现黑山乡文化的广场主题标志,并配套相关的基础设施。
建设北庄特色民宿文化区。由长岛北庄旅游专业合作社与烟台宇恒科技集团合作,采用石头、海草等遗址文化元素,再现海岛住宅特色,塑造
黑山新时尚生活与历史记忆触手可及的范本,打造独具海岛特色的民宿文化区。继续推进南庄民俗文化展馆,以60年代建设、保存完好的大礼堂为中心,用“图文+实物”结合的方式,展现农耕文化和渔俗文化,同时摆放陶罐、犁具等系列实物,充分展现古人类文化,打造具有浓厚研学体验感受的文化项目。依托黑山旅游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对480米
海湾岸滩进行修复,建设旅游文化公园,在公园中心处建立一个展现黑山乡文化的广场主题标志,并配套相关的基础设施。
保护
在大黑山岛、
小黑山岛实施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另外推进大黑山近岸的海草床和海藻场生态系统修复工作。该项目旨在通过生境修复工程,致力于恢复并改善大黑山岛上的生物
栖息地,提升生态碳汇等关键生态服务功能,进而促进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发展。
重要事件
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之间,大黑山岛产生的
温室气体排放量为3358吨CO2当量,因碳汇产生的温室气体清除量为5397吨CO2当量,总排放量2039吨CO2当量,真正实现负碳,成为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CO2当量的“负碳海岛”。
2023年6月8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和美海岛”名单,大黑山岛入选。
2023年12月1日,大黑山岛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航线信息
资料:
相关事件
王忠英和妻子于双香,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妻,12年来坚守在大黑山岛上的中国石化山东烟台长岛公司第4加油站,24小时为岛上居民和过往渔船提供加油服务。2001年前,岛上缺乏加油站,渔民常需长途赴他岛加油,岛上居民用油也极为不便。为解决此问题,中石化山东分公司于2001年在
长岛县设站,王忠英夫妇自此在大黑山岛服务至今,成为岛上居民不可或缺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