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1999年成立的股份制集团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于1999年12月15日正式成立。作为沈阳市这座魅力城市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以思想为笔,激情做墨,以权威媒体的力量推动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催生了新闻战线一簇簇带露的鲜花。
集团简介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已经成为拥有《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沈阳今报》、“沈阳网”、《青年科学》杂志、《晚晴报》、《卫生与生活报》、《都市青年报》、《人生十六七》杂志等六报两刊一网以及集团印务中心、发行公司、新闻实业股份公司等经营单位的传媒巨擘、报业翘楚。
作为集团母报和市委机关报,《沈阳日报》秉承“权威媒体、打造权威资讯”的办报理念,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高层次的读者群体,塑造着权威公信、影响深远的责任媒体形象,在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洪流中,牢牢捍卫着“北方第一党报”的强势地位。
作为辽沈地区创刊最早的晚报,《沈阳晚报》挟二十余载厚重积淀,用勇气和责任演绎着“新闻是根、服务为本”的新闻理念,以平民化的独特视角和办报风格,传递信息、服务民众、弘扬文明、鞭挞丑陋。《沈阳晚报》少有血雨腥风,鲜有声色俱厉,更多的是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坚守良知、服务大众。二十余年来,一代代晚报人紧握接力棒,在新闻实践的跑道上激情飞奔。他们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比对手起得更早是他们的选择;他们以更广阔的视野演绎新闻,在辽沈新闻史上创下数个第一;他们关注民生和弱势群体,善良和责任让《沈阳晚报》更有亲和力。
作为沈报集团的新生力量,《沈阳今报》以独特的思维、新锐的视角,着力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打造宣传平台,在服务基层、服务振兴重,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作为沈阳市地区唯一具有新闻采编、发布权的门户网站,沈阳网已集文图、音视频采集、制作、发布功能于一身,是沈阳地区访问速度最快的网站,并在全国首家推出全流程、全媒体数字报,成为全面服务沈阳及沈阳经济区人民的“沈阳人自己的网”。
五十余载风雨兼程,半个世纪春华秋实,足以锻造一种精神,成就一个梦想,展现一片未来。激浊扬清、秉笔春秋的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
历史沿革
沈阳报业市场的发展轨迹线条清晰。
1985年—2000年:机遇型报纸引领市场
1985年7月1日,《沈阳晚报》创刊。“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的晚报新闻,加上刚刚觉醒的服务意识,立刻显现出了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党报更丰富的可读性和更强的实用性。在得天独厚的时代背景下,《沈阳晚报》顺势而上,市场份额先到先得。
应当说,因为针对相对差异化的目标市场,《沈阳晚报》的发展对当地党报的新闻理念、办报方式和经营手法有启示,有借鉴,甚至有刺激,但远远谈不上冲击\《沈阳日报》\《辽宁日报》几十年日积月累地团结了一批忠实的读者。在这个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人们对机关报的信任与依赖几乎是根深蒂固的。至今,对沈阳报业市场的新进入者而言,这仍然是影响着市场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1993年1月1日,4开4版的《辽沈晚报》以都市生活报的面貌亮相沈阳市。当时,尚不成熟的报业市场中有大片的发展空间,鲜活的社会新闻、强势的舆论监督、成系列的策划报道、充满现代感的版式设计成为这张都市化晚报的鲜明特色。同样鲜明的是都市报的锐气和市场触觉。
在6年的成长期中,由4开4版扩至4开8版、4开16版、4开24版,三次扩版三次攀升——发行量由12万份到20万份再到38万份,广告收入从500万上升到6000万元。《辽沈晚报》的每一步市场推进都是以一连串经典策划为先导的:早期关于“六少女出走事件”的报道让《辽沈晚报》打出了全国影响,《揭开中国足坛“黑哨”》《爱心救沈洋》等有影响的系列报道在国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
与新闻策划相配套,《辽沈晚报》在1998年成立红马甲发行公司,招聘大批下岗女工——“报嫂”,在东北地区首开“送报上楼”,稳扎稳打地推进发行;同时,强化自身形象包装和宣传——冠名辽宁芭蕾舞团、买断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等,在经营领域中主攻沈阳市。发行与广告的协调跟进使《辽沈晚报》逐步超越《沈阳晚报》。
发展
1997年,对全省发行的战略进行调整,新闻主攻沈阳,发行主打沈阳;
1998年1月,在盯牢沈阳市场的基础上,推出“辽宁新闻联网”版,打“辽”字牌,发行和广告均以沈阳为中心,辐射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锦州市等城市群。
1999年5月,率先设置“沈阳新闻”版,再次强化沈阳主战场地位。
面对《辽沈晚报》的年年走高,《沈阳晚报》不是没有危机感和应对策略,也曾有不少新闻策划同样做得有声有色,但由于在整体战略上倾向于力保《沈阳日报》的影响力和实力,在市场上的反映表现出明显的游移和保守——发行上收缩防守,保20万份发行量;广告在日报和晚报间按行业人为划分,汽车、房地产等高含金量的广告导向日报;加上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面对《辽沈晚报》的招招领先,《沈阳晚报》面临的竞争局面比较被动。 2000年—2003年:新生代报纸搅动市场
都市报们在走向成熟的同时,开始期望通过转型超越平台期,做真正的主流媒体。市场在调整与竞争拉动中出现新的机会。从2000年开始,接连有不同背景的新的竞争者进入,搅动沈阳市报业市场,期望在这里分一杯羹,甚至挑战《辽沈晚报》的领跑地位。
2000年3月18日,《华商晨报》复制《华商报》模式登陆沈阳,想将旗下《新文化报》迅速抢滩长春市的成功在沈阳重演。但周三刊的《华商晨报》受出版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处于缓慢培植期。这一年,《辽沈晚报》广告突破1.2亿元。
2000年5月8日,新华出版社辽宁分社将《中华第三产业报》改为对开12版的瘦体报,《时代商报》低价进入市场。除了在零售市场上拉开阵势以外,商报每天还在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所有的航线向乘客赠送1万多份报纸,在沈阳市8000多辆出租车上赠报,主攻高收入人群。
辽沈晚报》迅速反应,扩至32版,发行量稳定在40万份,当年实现广告收入9000万元。
2002年9月,有“都市报第一人”之称的席文举带着开拓北方报业市场的梦想,入主号称有巨额资金加蜀中报业人才支持的《辽宁经济日报》,要将这份以财经新闻为主的经济类报纸,改造成一张“全新都市报理念”的综合性日报。席文举的号召力与影响力甚至吸引了辽沈新闻界的一些主力记者以及《成都商报》和《南方体育》报的人才。前期大张旗鼓的宣传令辽沈媒体严阵以待。
融资2000万的《职工快报》几乎与《辽宁经济日报》同时进入沈阳市报业市场。
作为对竞争形势的回应,《沈阳晚报》《辽沈晚报》2002年均扩至48版,最大限度地强化本土新闻。其中《辽沈晚报》改用国际流行瘦报风格,彩色印刷,发行量突破45万,广告收入达1.52亿元。
2003年3月3日,重新注资的《华商晨报》改为日报,对开16版,二次启动。一方面,新任总编辑齐东有创办了新疆第一大报的成功背景加华商的资金支撑和操作模本;另一方面,当时的《华商晨报》面临的局面是,几乎没有一个订户,4万余份的零售量,每天平均1万元的广告额,所有部门几乎全是新人。74个征订、零售站的2400多名穿着黄马甲的《华商晨报》发行人员开始奔走在沈阳市大街小巷,他们说,“任你拒绝千万遍,我的感觉像初恋。”其中,1700多名零售员除了占领全市500家报亭(摊)外,每天活跃在街头;另有700多名订阅员向机关、企业、社区渗透。凭着这样的强力推动,《华商晨报》的发行量以狂奔的速度迅速窜升。
2003年3月19日,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创办《沈阳今报》,采用全新的办报理念与机制闯市场:一开始就注册为企业,全员聘任制,量化管理、计分评级,实行编辑中心制、更正制、律师代理制……
7家综合性日报混战的局面没有维持太久。2003年7月,因资金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辽宁经济日报》停刊;《职工快报》则退回原工会系统内部,最直接的原因是发行策略的失误:初期批发价起伏太大,没有拉动零售终端的销售热情,加上人员和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目前勉强维持出版,算是也退出了综合性日报市场。
像我国大多数区域报业市场一样,在沈阳市,综合类日报是报业竞争的中心和前沿,而多年来由占据较强优势的《辽沈晚报》单极牵制和影响竞争格局的状况,正在多元竞争主体的参与和发展中发生着变化。
现状
目前,沈阳报业市场上的几张综合性日报以各自的操作理念运营着。
沈阳日报》是市委机关报中少数几家“大报养小报”的代表,在《沈阳晚报》亏损时,《沈阳日报》连续4年广告额突破亿元,是集团的经济支柱。在晚报、都市报的多重挤压中,凭借稳定的读者群和品牌影响力,《沈阳日报》仍然是国内外知名品牌广告商不能忽视的中心城市主流媒体。
在全国150余家晚报中,《辽沈晚报》各项指标均位列前10名,2003年广告额2.02亿元,上交集团利润5000万。除了具备老大的综合优势,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大连市鞍山市的办报实践,令《辽沈晚报》在强势中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警觉。前任总编辑孙刚——现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更曾兼任《半岛晨报》总编辑,成功在大连立足,这带给《辽沈晚报》换位意识和知己知彼的心态。加之在沈阳市没有同集团的报纸切分市场,《辽沈晚报》在防守反击中大胆、果断。比如,去年红马甲公司开展的“百日有奖订报会战”,出动省城1300名、外埠400名“报嫂”走进数千个居民小区、院落,将发行量推高到70万份;今年,集团大投入、高成本支撑《辽沈晚报》的版面规模和强力发行策略,压缩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从今年开始,《沈阳晚报》的总编辑不再由《沈阳日报》总编辑兼任,从晚报升任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的梁利人给了自己的继任者前所未有的自由操作空间:人权、财权、物权,走出护卫日报的战略定位,以更结合市场实际的操作,拉开全力追赶的架势。今年第一季度,《沈阳晚报》广告增幅近50%。
时代商报》现在是沈阳市报业市场上新办报纸中唯一一个开始赢利的,有了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该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了。引资助力正在洽谈中。
对于《华商晨报》,2004年生死关。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人才素质等诸多方面处于劣势,但有超强的市场敏感和拓展新领域的竞争意识。一方面,发行量不断攀升,成本居高不下,广告的滞后期超过半年,最大的危险随时有可能到来;另一方面,坚持意味着有机会成为成长性变量和新一轮竞争的推动力。
在内外双重压力下诞生的《沈阳今报》,刚刚站稳脚跟,最易受到市场格局变化的冲击,集团的支持强度、融资力度、与市场的对接程度都会支持影响其发展状况——没有硬伤,优势待建。
强者有霸气,弱者有锐气。这是今天的沈阳报业市场。
市场
沈阳市东北地区最发达的中心城市,600多万人口,2003年GDP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创造了沈阳近10年来GDP增长的最高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比上年增长13.5%。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沈阳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沈阳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区间,GDP有望保持13%的增幅,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也会明显增速,报业会有更大的自然增长空间。
目前沈阳报业市场上综合性日报号称的发行总量约200万份,平面媒体的广告总量在5—6个亿,两大深圳报业集团占据了80%的份额。从参与竞争的办报主体看,沈阳市有着相对开放的办报环境。
在沈阳,日报的平均版面规模24个版,每周有两到三天48版。生存的基本发行量在15万左右,需千人以上的发行队伍,发行费率高达90%以上(最高200%)。北方城市的无霜期很短,根据沈阳的天气和东北人的生活习惯,四五月份是最佳发行时机,往往决定着全年的发行态势。
关于在沈阳启动一张报纸需要多少资金,有这样几种说法:
——2000年的时候有1000万就可以了,现在需要5000万;
——认为三五千万就可以打开市场,这样的想法太幼稚了;
——1—1.5个亿……
沈阳报业还流传着这样一些数字:《辽宁经济日报》号称融资5000万,实际到位资金两千多万,最后的亏损额是3400万;《华商晨报》两次启动共投入8000万,二次启动前亏损不少于5000万;有集团背景的《沈阳今报》注册资金2000万,第一年追加投资1800万,亏损1000多万,第二年追加投入1600万,并在积极寻找融资渠道……
今天,在我国的任何中心城市激战报业市场都必须正视两个事实:
第一,越来越多地人开始认同一个说法,“报业进入微利时代”,信息采集成本、硬件投入、薪酬支出、发行费率等成倍上涨,使产业整体收入的增长伴随着利润率的下降。投资更需要理性和耐心;
第二,报业市场在竞争中走向成熟是不争的事实。一招制胜、一举成功、一步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判断区域中心城市报业市场的生存空间,除了基本的评估要素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比较竞争优势和持久竞争优势的认识,是在动态的竞争过程中,对内外因素之间协同性的考量。
相关信息
报刊名称 刊号 刊期 地址
沈阳日报 CN21-0003 周七 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229号
都市青年报 CN21-0022 周一 沈阳市和平区同泽北街9号(目前已停刊)
沈阳今报 CN21-0024 周七 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229号(目前已停刊)
晚晴报 CN21-0025 周三 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
沈阳晚报 CN21-0043 周七 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229号
卫生与生活 CN21-0056 周一 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集团简介
历史沿革
发展
现状
市场
相关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