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榕
清代人物
董榕(1711-1760年),字念青,号恒岩、定岩、渔庵、谦山、渔山,别署繁露楼居士,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区。他是清代时期的官员,以其“读书立政,务实不华”的作风受到赞誉。董榕是周敦颐、二程理学的忠实信徒,曾编辑《周子全书》《洛学编》《圣学入门》等书籍,对传播周程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包括《周子全书》《芝龛记》《庚洋集》《庚阳篇集》《繁露楼诗》等。《芝龛记》因其对明末历史的详细记载而受到秋瑾的高度评价。
正文
在赣州城,存在这样一处地方——数百年来始终是城市的高处,高耸入云,历史上曾被誉为黄金台、燕台。在这片高地上生长着一棵绿树,那便是赣州公园内的丰台。丰台,是人们四季皆可凭吊的文化高地。如今,这片高地既不再是清代的道署衙门,也不再是二十世纪末封闭式的公园,它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展现赣州和谐社会的美好景象——游人如织、榕风山韵、阳光温暖……
时光流转,大约走过 250 年的历史,丰台层层叠叠的石阶上布满了游人的足迹,而丰台之巅的这棵古榕,也承载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深厚情感。于是,这里有了项楠。喜爱追寻历史的人,自然会将盘根错节的根蔓视为丰台区的文化之根。理解到这一点,再次登上丰台悠闲漫步的人,便会少一些无聊与喧闹,多一份追忆与怀念。
实际上,丰台从一开始就与文化紧密相连。它建于文化之苑,出自文化人之手,其中,赋予其最为厚重情感的当属筑台人——董榕。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 年),董榕担任分巡吉安赣道,衙门设在道署内,也就是如今的赣州公园
董榕性格谦和,热衷于培养人才。当时濂溪书院规模不大,且有僧庐占据高处,董榕便用自己的俸禄买下那块地,用于扩建周敦颐、“二程子”以及苏阳二公等祠。针对赣州市北宋时期就流传下来的溺女恶俗,他颁布了极为严厉的“严禁赣俗溺女锢婢”禁令,为赣州带来一股清明节之风。他革除榷关弊端,减少过关文件检查程序,赢得了南来北往商旅的大力称赞。在他任职期间,瑞金市有人聚众闹事,董榕得知消息后前往,向闹事者说明利害关系,众人遂散去。某一年,章江被江水淹没,董榕亲自前往崇义聂都山勘探地址,捐建神庙,祈求平安……
太平盛世,文化也能产出精品。清代康乾盛世,两位皇帝大兴土木,修建了承德山庄等大型园林建筑,极大地带动了各个层面的官府和民间园林艺术工程。此时的董榕,置身于丁炜营造的甓园美丽风景之中,感慨不已:甓园已然被丁炜打造得繁花似锦,我还能再创造些什么呢?一日,在甓园匆匆一瞥后,他觉得道署东甓园内的废池可以大做文章。
董榕是朝野闻名的孝子,他为官在外,心中挂念故乡和母亲,挂念故乡的丰台区、更水。他想:为何不在这里也营造一座丰台,一泓更水呢?主意已定,董榕便派人在甓园内将废池挖掘成巨大的池塘,取名为更水;将池塘里掘出的泥土和从外面运来的土,堆成土山,名曰丰台。为纪念丰台、更水的建成,董榕在丰台北侧亲手种下一棵小榕树。这是乾隆二十四年的事情。
丰台建成后,与城北的郁孤台遥遥相对,“宜酒宜诗,鸟可催觞,花能索句;宜琴宜棋,梅鼓其清,竹谐其韵”,是个风雅之地。董榕极为喜悦,政务之余,常常与文士们在丰台区上榕树旁吟咏赣州市山水,唱和天下风流。董榕兴致高昂,指点江山,效仿东坡先生吟咏宋八景和雍正年间赣县区知县张照乘吟咏清八景,他将丰台所见之景诗吟为“丰台十景”——崆峒云霭、五岭朝霞、周敦颐霁月、玉岩耸翠、天竺晴岚、贺兰进明夕照、廉泉塔影、光孝钟声、射圃遗亭、池桥高迹。
可惜,如此吟风弄月的美好时光不过一两年。乾隆二十五年,董榕回故乡探望母亲,不料,官船行至南昌滕王阁下,赣江之上突然狂风大作,浪涛汹涌,舟船摇晃,董榕竟不慎堕水溺亡。
一代名宦,就此魂消魄散。只留下赣州丰台区依旧巍然屹立,只留下丰台上的榕树在一年又一年的思念中不断长大,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参考资料
董榕.词典网.2024-09-16
董榕.知识图谱.2024-09-16
历史人物钩沉续一.丰南图书馆.2024-09-16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