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刚,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生班,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协会会员,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龙岗区戏剧家协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编、导、演的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国家级奖项,编、导、演的作品多次登陆
中国中央电视台,并出访国外交流演出,导演的戏剧作品有、《试夫》、《粉默》、《
心灯》、《心归》、《黑光》等,策划并导演了《迎大运 颂大运》等大型晚会。
人物简介
优秀作品
最令人喜爱的作品是《
深圳日记》。导演并演出的代表作品:
哑剧小品《心灯》、《粉墨》、舞蹈小品《种瓜得瓜》,话剧小品《试夫》、《心归》、《黑光》、《最幸福的事》 、《为什么》、《什么最美》、《王婆选婿》等。
2020年9月,担任编剧的抗疫
广播剧《梦醒花开》
深圳市首发。
从业经历
2002年至今
国家级奖:
2002年编导、演的《心灯》荣获中国职工首届
中国艺术节戏剧
曲艺比赛剧目银奖、创作奖、表演奖。
2003年创作的《王婆选婿》荣获中国
曹禺戏剧奖、编剧
三等奖。
深圳市文艺作品精品奖。
2004年编导的《种瓜得瓜》荣获中国曹禹戏剧奖、剧目
二等奖、导演奖。
2005年编导、演的《粉墨》荣获
中国戏剧文学奖、小型剧本
一等奖。
2009年编导《人生》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二等奖。
2010年编导《心归》中国文化奖(原中国戏剧文学家)二等奖。
2010年编导《最幸福的事》“中国·
余杭区‘良渚文化杯’小戏小品大赛”暨第四届“
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一等奖。
2011年编导《最幸福的事》荣获
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八届
中国中央电视台小品大赛
优秀奖2011年编导《最幸福的事》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优秀编剧奖.
2012年编导《为什么……》戏剧作品荣获第九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
中国艺术节",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成功获得第五届
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总决赛资格。
省级奖:
2002年
广东省第四届戏剧花会优秀演员奖、导演奖、创作奖。
2003年创作的《山歌唱出客家情》荣获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金奖。
2006年编导的《什么最美》荣获广东省农村小品戏调演
三等奖。
2007年编导的《地铁修到咱家乡》荣获广东省文化厅举办六省山歌激请赛铜奖。
2007年编导的《又唱新山歌》荣获广东省文化厅举办六省山歌激请赛金奖。
2011年编导《最幸福的事》荣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荣获作品
一等奖市级奖:
2002年编导的《心灯》荣获
深圳市首届电视
小品大赛铜奖。
2003年编、演的《试夫》荣获
深圳市第六届
深圳市金秋
中国艺术节金奖。
2003年编导的《惊猫》荣获深圳市少儿艺术花会剧目金奖、导演奖。
2003年编导的《自作自受》荣获深圳市第六届鹏城金秋艺术节铜奖。
2003年编导的《话坪地》荣获深圳市第六届鹏城金秋艺术节银奖。
2005年创作的《又见月圆》荣获中国深圳第二届电视小品大赛剧本
二等奖。
2005年创作的《什么最美》荣获中国深圳第二届电视小品大赛剧本
一等奖。
2005年编导、演的《粉墨》荣获
深圳市第二届电视
小品大赛剧目银奖。
2005年创作的《迈向新里程》荣获
深圳市群众作品二等奖。
2007年编导的《黑·光》荣获深圳市鹏城金秋
中国艺术节二等奖、深圳市群众文艺作品二等将。
2007编导的《地铁修到咱家乡》荣获深圳市鹏城金秋艺术节二等奖。
2007创作的《学有所乐》荣获深圳市群众文艺作品
优秀奖。
2009年深圳市第九届
深圳市金秋艺术节戏剧小品比赛《心归》荣获剧目金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
社会评价
唐华刚是一个艺术青年,更是一个
深圳市小品话剧届的“老男孩”!尽管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坪地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副主任,但在坪地众多文化艺术工作者对他印象深刻的原因却是喜欢其别具一格的小品。
人如其名,从唐华刚身上可以看到内地文化与移民文化的融汇;以点带面,从唐华刚的经历,可以看出坪地街道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能让各路有才华有想法的人找到安心创作的家园。
——《人民网》
深秋的一个下午,记者约见了这位来自湖南湘西的青年,在充满
爆米花与咖啡香的小店内,他向记者描述了从内地剧团南下寻梦的经历,从一个稚嫩的文艺青年,到一个扎根街道近20年的文艺“老男孩”,他依然在坚持自己的文化梦、艺术梦,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年轻人也重拾文化理想,增添生活光彩。
深圳市小品风格不同,这座城市是由大量移民组成,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要突出表演节奏,不强调包袱和笑点,是一种影视的先锋派的综合艺术,这在参加
中国中央电视台比赛的30个作品中是唯一的。”事实上,唐华刚的作品已经得到不少肯定,2010年在参加
浙江省比赛时,他拿到了第一名,很多评委和观众的评价是,融入音乐和舞蹈,想不到小品还可以这么玩。
话剧《深圳日记》1月3日举行了在深圳的首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的演出效果一样,深圳演员唐华刚扮演的唐老板,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被观众喻为“
深圳市版
周立波。
——《腾讯网》
到坪地不久,
唐华刚要组织一场文艺汇演。那次汇演后,唐华刚开始研究客家文化,并把客家服饰、音乐和其它地方的文化融合到一起,先后编排了《担杆情》、《月造客家围》等舞蹈,获得好评。
唐华刚的表演,我理解为借鉴了
戏曲表演的小花脸表演程式。他的动作不多,化繁琐为简洁,将一个靠着地缘优势和政策富裕起来、本身的素质却支撑不起架子的老板形象刻画得十分逼真。这个老板精明世故,人情淡薄,种种滑稽的言谈中却让人感觉到某种可爱。戏曲中的丑角,不能单单是让人憎恶,一定要有一种可爱的东西。比如《
锁麟囊》和《
春闺梦》,这么庄重的程派戏,一定要有丑角儿作为活泛的东西协调整部戏的节奏和气氛,而这两出戏中的丑角,都在戏里戏外地透露某种异样的“可爱”——这正是“戏”。
光环加身的背后,唐华刚仅仅是深圳
坪地街道一名普通的文化工作者。他所怀抱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
深圳市能有一个与城市定位相符合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