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勋,1931年12月4日出生于河北蟸县,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史学家、建筑考古学家。他曾是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
历史学分会原理事长、俄罗斯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1955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担任
梁思成的助手及秘书,并在建筑科学研究院任园林研究组组长。2016年4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杨鸿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历史与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园林。他创立了建筑
考古学领域,并对多个重要建筑遗址进行了科学复原研究,解决了多个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难题。他的《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和《中国园林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分别被评为“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论著类第一名和第三名。
他的其他著作如《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CHINA——HISTORY AND DESIGN TECHNIQUES》和《
宫殿考古通论》也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杨鸿勋还在撰写《万世一系——中国古代建筑史》以阐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作为一位热心的
教育家,他在国内外多所高校讲学和辅导研究生。
在文物保护方面,杨鸿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积极推动中国古城、古建筑、古园林的保护工作,并助力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他在
京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期间,对
平遥县和
丽江市的世界遗产申报起到了关键作用。
杨鸿勋坚持学以致用的信念,40多年来,他在科研的同时,参与了多个城市、建筑与园林风景的创作项目。他的设计作品遍及国内外,包括明水生态文化城规划、鸦片战争博物馆设计、
中国文字博物馆设计、桂林风景区规划等。他还为多个国家提供了园林与建筑创意方案。
杨鸿勋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并在1973年应
夏鼐院长邀请加入该所,创建了建筑考古项目。他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并在台湾大学担任兼职教授。他还曾担任
上海大学、
京都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
现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俄罗斯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
历史学分会理事长,世界营造学社筹备委员会主席。此外,他还担任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顾问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杨鸿勋设计了中国书法博物馆和
龙山文化博物馆。中国书法博物馆于2009年在河南安阳开馆,其外形模仿汉字“”的古代象形文字;龙山文化博物馆则于1994年在
山东省的龙山文化遗址成子崖开馆,外形如一只黑色的鸟。2001年,《建筑考古学论文集》被《
中国文物报》读者评为20世纪考古学和
博物馆学领域最佳著作。杨鸿勋还获得了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杰出学者特别津贴,并于2005年当选为俄罗斯建筑与建筑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