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全集
1964年编译局翻译的斯大林著作
《斯大林全集》(Collected Works of I.V.Stalin)中文版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中共中央编译局根据1946年俄文版翻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9月~1956年4月间出版,作者是斯大林。
《斯大林全集》收录了诸如《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论列宁主义基础》、《问题和答复》、《论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等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俄文版
俄文版的斯大林全集原计划出版16卷,于1946年开始出版,到1951年出至第13卷,以后各卷未能出版。
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苏联档案发生了两次奇怪的外流。1966年3月美国《生活(Лайф)》杂志刊登了俄罗斯帝国“警察署特别科”收藏的关于约瑟夫·斯大林的照片材料;第二次流失是196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俄语刊发的3卷斯大林的文章。这些文章最初收录在《斯大林全集》的14、15、16卷中,这几卷原本是准备由马列主义研究院出版的。但是直到斯大林死后也一直没有出版。众所周知,斯大林生前他的全集仅有13卷面世,这里面包括战前的一部分作品。在1997年,俄罗斯出版了15卷本的《斯大林全集》,这套书是由科索拉波夫(Р.Косолапов)校订出版的。这是十六卷本斯大林全集的翻版,它包含有战争时期的材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国内的一些学者就已在研究约瑟夫·斯大林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要讲一讲斯大林的遗著的发掘、整理和出版。一些报刊陆续发表了斯大林的不少鲜为人知的文章和讲话。以科索拉波夫为首的一批左派学者开始为出全斯大林文集而努力。我们知道,1946年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着手编辑出版《斯大林文集》,本来计划出十六卷,并在《文集》第1卷的出版说明里对各卷内容作了预告。斯大林在世时出到了第13卷,他逝世后,赫鲁晓夫下令终止出版,并毁了已制好版的其他几卷。根据第1卷出版说明里的预告,第14卷为1934~1940年的著作,第15卷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16卷则为苏德战争期间的著作。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胡佛研究所出版了《斯大林文集》的后三卷,不过对这几卷的内容作了重大改变。原计划收入第15卷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没有全文采用,只取其中约瑟夫·斯大林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将其放到第14卷,第15卷则改为收卫国战争期间的著作,第16卷也改为收战后的著作。科索拉波夫等人同意这种做法,不过对各卷的内容作了较大的增补。他们在1997年十月革命八十周年之际推出了这三卷,只印了两千册,在一两个月内就销售一空。
在这之后,科索拉波夫等人继续进行发掘、整理和出版斯大林著作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苏联当年出版《斯大林选集》时根据斯大林本人的意见,没有把他的全部著作收进去。科索拉波夫等人经过努力,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编辑出版了第17卷和第18卷,前者收集了约瑟夫·斯大林从十九世纪末到1932年12月的诗歌、书信、电报、他起草的决议、命令和声明等,后者则包括1917年到1953年的讲话、报告、书信、电报、谈话记录、批示、命令等。他们还有可能再编辑出版第19卷。与此同时,他们还对1997年出版的第14、15、16卷的内容作了调整和增补。已于2007年出版的第14卷增订第2版收入1934年3月到1941年6月战争爆发前的著作,篇目增加了一倍多。现在只见到第15卷第1部分,其中收入了从1941年6月战争爆发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的各种著作和文献。预计这一卷将分为三部分,内容将大大扩充。编者为他们采取这样的做法解释说:“我们预计文集会因‘过于’详细和收入从学院派的观点来看‘多余的’文件而受到责备,但还是有意这样做。我们通过这种做法彻底埋葬了赫鲁晓夫制造的‘约瑟夫·斯大林是按天球仪制订作战计划的’这样的低级神话以及以下重复多次的谎言,即断定胜利‘不是有赖于’最高统帅发挥作用、而是‘违背’他的意志取得的。”科索拉波夫等花这样大的气力从事这项工作,大概是因为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斯大林自从受到批判以来,他已发表过的著作失去了重版的机会,他的手稿被抛在一边,没有人去进行整理和研究,更不用说发表出来了。在大约四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如此,结果人们对他的思想观点和活动已不甚了了,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这样,他们变得比较轻信,这使得反对约瑟夫·斯大林的人便于进行歪曲和捏造,各种流言蜚语和歪理邪说容易传播开来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随着斯大林著作的整理出版,人们就有可能直接听一听斯大林本人是怎么说的,了解他的行为的动机和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这就有助于对事情的是非曲直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来,听信造谣诬蔑和赞成无端攻击的人就会减少。而对研究者来说,全面了解和熟悉斯大林的著作是一个先决条件,不具备这个条件,研究就无法进行,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约瑟夫·斯大林时期的各种档案材料陆续解密。学者们在整理和编辑出版这些材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把材料分门别类,按照某一重要问题或某一重大事件汇编成册付梓,例如关于大家关注的大清洗和劳改营的材料就出版了厚厚的几册。有些不属于机密、甚至说不上是档案的材料,因其能说明某些事实而具有一定的价值,也整理出版。这里要说一下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的日志,这日志从1924年7月到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前逐日记载了他会见的人员,具体写明每个前来会见的人几点几分进办公室,几点几分离开。这些日志的片段曾在杂志上发表,现在全部记录已汇编成册于2008年出版。别小看这简单的记载,它纠正了某些讹传,对恢复历史真相起了一定作用。例如,1990年某些媒体引用一份据说是美国档案馆收藏的文件,大肆宣扬1939年10月17日约瑟夫·斯大林曾在利沃夫会见阿道夫·希特勒,而根据日志记载,斯大林这一天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好几个人;又如有人曾散布说,斯大林在战争爆发时惊慌失措,放弃了领导,一个人待在别墅里,谁也不接见,而日志逐日记录了他会见的人,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天他就会见了二十九人次,随后几天也都是如此,显然这几天他一直在进行紧张的工作,为开展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斗争作各种决策和部署;再如马林科夫的儿子在回忆录里说,1941年10月所有政治局委员都撤离了莫斯科约瑟夫·斯大林也离开了十天,只留下马林科夫一人。但是只要翻一翻日志就可知道,在10月份政治局委员常到斯大林办公室来,斯大林还接见其他许多人。由此可见,大量档案材料的解密和公布,可以起纠正被歪曲的事实的作用,同时为研究者提供了最可贵的第一手材料。
俄罗斯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斯大林本人的绝大部分著作已公开出版,大部分有关的档案材料已经解密并公布,其他文献资料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再要凭空编造就会变得比较困难。由于这个原因,对约瑟夫·斯大林持反对和否定态度的人将会不同程度上改变他们的手段和方法。他们之中有的人将会从他们否定斯大林的观点出发,带着偏见选择和剪裁各种文献和档案材料。有的人则将更多地采用抽出个别事实加以歪曲和夸大,从中得出普遍的结论的做法。也有人则将在被迫承认某些事实的同时,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加以说明,目的也是为了用这些事实来证明他们的观点。对诸如此类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为了使研究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像列宁所说的那样,“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必须“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在全面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用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研究的问题。应该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评价像约瑟夫·斯大林这样的人物,反对用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斯大林,不把他视为抽象的个人,而视为一定阶级的代表;不把他的活动看作偶然的、纯粹个人的行为,而将其看作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列宁还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在评价斯大林时,也应该这样做。只有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认识斯大林这位复杂的重要人物,科学地说明他的全部活动,对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中文版
中文版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中共中央编译局根据1946年俄文版翻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9月~1956年4月间出版,中文版也翻译出版了13卷,其卷次、分篇完全与俄文版相同,主要收集了1901~1934年期间斯大林的著作、报告、演说和命令,编入各卷的所有著作均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并附有说明、注释和著作年表。第1~3卷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以前的著作(1901~1917年10月),共收入斯大林的文章158篇,附录1篇,阐述了斯大林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派别和机会主义派别作斗争中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布尔什维克的任务和策略、民族问题等;第4~7卷是十月革命以后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著作(1917年11月~1925年)。共收入约瑟夫·斯大林的著作172篇,附录2篇,斯大林论述的主要问题有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巩固加强、苏维埃政权的民族政策、国际形势、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工农联盟、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及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等;第8~13卷是苏联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的著作(1926年~1934年1月),共收入斯大林的著作161篇,斯大林主要阐述了关于继承和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国家胜利的学说,论证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列宁主义的地位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前景,提出造就工人阶级出身的、掌握科学技术的新干部的任务,论及了社会主义苏联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并提出了苏联维护和平的政策等。
《斯大林文选》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编译局苏联未按计划出齐的《斯大林全集》的一种补救。俄文版的《斯大林全集》,原来计划出版16卷,但在出版了13卷后,因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就停止出版了。由此,完全按照俄文版翻译的汉文版的《斯大林全集》,也只能是出了13卷就停下来了。
《斯大林全集》第13卷收文的截止时间是1934年1月。后来,中共中央编译局把斯大林在1934年至1952年底(斯大林逝世于1953年3月)在苏联报刊上公开发表过的大部分文章、言论汇编成了一部共103篇的文集(46万字),称《斯大林文选(1934~1952)》,于1962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文选》第一次印行时,出的是一卷本的精装本,到同年11月,出了上、下两册的平装本,到1978年9月时,又出了一卷本的平装本;这几次印本,都是内部发行的。到1985年12月,该《文选》终于改称《斯大林文集(1934~1952)》,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
至于《斯大林选集》,其收文范围和篇目均不同于《斯大林文选》(亦即1985年出版的《斯大林文集》),它收入了斯大林从1901年至1952年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共56篇(部),分为上下两卷,总计字数近103万。《斯大林选集》初版于1979年12月,至1981年8月,为第3次印刷,历次印本,都是两卷精装本。
作者简介
约瑟夫·斯大林(1879—1953),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对二十世纪的苏联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任期间,他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饥荒。他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实施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同时斯大林也以树立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大清洗、对少数族裔的压迫流放闻名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和盟军共同击败了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东方集团社会主义阵营,在美苏冷战中与美国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峙。
1879年12月21日,出生于南高加索梯弗里斯(1936年改名第比利斯)州哥里城的鞋匠家庭。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支持布尔什维克。俄罗斯1905年革命时期为高加索地区革命领导人。1905年12月出席布尔什维克党第一次代表会议,首次会见V.I.列宁。1902年4月~1913年3月间,他先后 7次被捕,6次流放。1912年1月在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12年春,负责创办《真理报》,9月任《真理报》主编。1912年底至1913年初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纲领,得到列宁很高评价。1913年7月~1917年3月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
1917年二月革命后,约瑟夫·斯大林从流放地回到圣彼得堡,参加党中央俄国局,领导《真理报》的工作。1917年5月,当选为中央委员,又被选为政治局委员,负责指导彼得格勒党委会的工作。6月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局委员。1917年7~8月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做了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工作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10月16日列宁主持召开的党中央扩大会议上,选出领导武装起义的党的军事革命总部。约瑟夫·斯大林作为总部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和领导11月6、7日的圣彼得堡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11 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等职。1918~1920年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期间,参与领导组织伏尔加格勒、彼得格勒保卫战,以及粉碎人工智慧安东·邓尼金军队的斗争。1922年4月,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依照列宁建议,当选为总书记。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列宁患病期间,批评约瑟夫·斯大林粗暴,并对斯大林掌握无限权力以后能否永远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表示“没有把握”,建议将他从总书记这个位置上调开。5月,中央全会继续选举斯大林为总书记,他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952年10月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之后在苏共中央全会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从列宁逝世到30年代中期,联共(布)党内围绕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步骤问题多次展开激烈的争论。最初,约瑟夫·斯大林同L.托洛茨基、G.Y.季诺维也夫、L.B.加米涅夫等“左”倾反对派进行斗争,指出依靠本国内部力量,处理好工人与农民间的关系,战胜国内资本主义势力,一个国家完全能够建成社会主义。1927 年12 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批准将托-季联盟主要骨干分子75人开除出党。 1928~1929年,在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关于农业集体化的步骤和对待富农政策问题上,斯大林与尼古拉·布哈林人工智慧阿列克谢·李可夫等人的“布哈林集团”发生严重分歧,因而撤销布哈林政治局委员和共产国际的领导职务。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约瑟夫·斯大林愈来愈不谦虚谨慎。他容忍和鼓励对自己的个人崇拜,他把在社会主义建设步骤、方法、途径等问题上和自己不同的意见的人,一概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由于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观点和作法对苏联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导致苏联开展了肃反运动(大清洗),《关于苏联解体与中苏关系的评价问题》(乌有之乡电子杂志2009年八月上,总第93期)一文中谈到:“在新出版的《斯大林全集》第15卷(中共中央编译局:《斯大林全集》第15卷,莫斯科俄文版,2005年)中,约瑟夫·斯大林对被镇压的人数有正式的统计。”“斯大林说:‘1938年,根据反革命罪条款,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逮捕了52372人,司法机关在审查这些人的案件过程中,对2731人定罪,其中89人枪决,49641人被宣布无罪。如此数量的无罪判决表明,许多人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被原内务人民委员尼古拉·叶若夫逮捕的。他背着中央胡作非为。’”
1936年,斯大林在全苏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宣布社会主义体系在苏联国民经济一切部门取得完全胜利,苏联社会已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1941年被任命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1946年起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24年6月,约瑟夫·斯大林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执委会主席团成员。1935年再次当选为执委会委员。共产国际中后期的一些错误,同斯大林的指导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斯大林对各国共产党曾有过帮助,也存在以不平等态度对待兄弟党的倾向。
法西斯主义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后,斯大林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防止侵略的措施。但在1941年6月爆发苏德战争前缺乏足够的警惕。在经历严重挫折和付出重大代价之后,苏联终于打败法西斯德国,并参加对日作战,夺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完全胜利。1943年获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获苏联大元帅军衔。
战争后期,约瑟夫·斯大林在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上进行必要的斗争和妥协,达成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协定,同时,在涉及处理其他国家事务时,表现出某种大国沙文主义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对巩固和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作出了有益的贡献。1952年发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述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提出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等等。实践表明,他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方法是有缺陷以至错误的。
约瑟夫·斯大林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犯有若干严重的错误,世界各国对他持有许多不同的以至相反的评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俄文版
中文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