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安生,字
植之,长乐阜城(今
阜城县)人,
北朝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尤擅长《三礼》。他在
北齐担任过国子博士,后来加入
北周,
宇文邕宣政元年(578年)被任命为露门学博士,不久后退休并在家中去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周礼》、《礼记》、《
孝经》等的义疏,这些作品虽然已经失传,但在清朝
马国翰的《
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仍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留存。
熊安生自幼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他先是跟随
陈达学习《
春秋三传》,之后又向房虬学习《周礼》,并长期侍奉
徐遵明,最终在李宝鼎处完成了《礼》的学习,从而精通《五经》。尽管他对《五经》均有涉猎,但他专门从事《三礼》的教学工作,吸引了众多来自远方的学生前来学习。他还致力于探讨图谶和收集异闻,对于前人未曾领悟的道理,他也能够有所阐发。在
北齐河清年间,
阳休之特别推荐他担任国子博士。
当时,
西魏已经开始实行《周礼》,因此公卿以下的官员都在学习这一学科,然而他们遇到了几十个难以理解的问题,没有人能够详细解答。天和三年(568年),随着南北两国的关系改善,周齐互通使者,当谈到《周礼》时,齐国人无法回答,于是命令熊安生前往宾馆与尹公正交流。尹公正善于辩论,当他提出熊安生尚未提及的问题时,熊安生则会抓住要点迅速回应。熊安生表示:“《礼》的意义深刻,有自己的体系,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就不能混淆先后顺序。只要您愿意关注,我会依次为您讲解。”尹公正随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熊安生逐一为其详细阐述,解决了所有的疑惑。
尹公正对此非常赞叹,回国后向
宇文邕汇报了他的表现,周武帝对他极为钦佩。等到周武帝进入
邺城遗址时,熊安生立即命家人打扫门户,家人感到奇怪,询问原因,熊安生回答说:“周皇帝重视道德和尊重儒学,一定会接见我的。”不久之后,周武帝亲自来到他的住宅,下令免除了他的跪拜礼仪,亲切地握着他的手,邀请他一同就座,并说道:“我还没有放下武器,对此感到惭愧。”熊安生回答说:“就连
黄帝还有
阪泉之战,更何况
皇帝是在执行上天的惩罚呢。”周武帝接着问道:“
齐国征收的赋税和徭役繁重,耗尽了人民的力量,我想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人们,改变这种状况,把府库里的财物和三台的杂货分散给老百姓,你觉得怎么样?”熊安生答道:“过去
姬发攻克
商朝,释放了
鹿台的钱财,发放了巨桥的粮食,陛下的这项诏令,不同世代的人都会称赞。”
宇文邕又问道:“我和周武王相比如何?”熊安生回答说:“周武王讨伐
帝辛,悬挂着白旗;陛下平定了齐国,没有流血牺牲,我认为您的谋略更胜一筹。”周武帝听了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三百匹布帛、三百石大米、一处房屋,并赠送了象牙笏板和九环金带,其他物品也是如此。此外,周武帝还下令有关部门提供四马拉的车子,让他随驾入朝,并且规定各地都要供应所需物资。到达京城后,周武帝命令他在大乘佛寺参与审议五礼。
宣政元年(578年),熊安生被授予露门博士、下大夫的职位,此时他已经八十岁左右。不久后,他就辞去了职务,在家中去世。熊安生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儒学宗师,还是许多知名学者的老师,其中包括马荣伯、张黑奴、窦士荣、孔笼、
刘焯、
刘炫等人。他所撰写的作品包括《周礼义疏》二十卷、《礼记义疏》三十卷、《孝经义疏》一卷,这些作品曾经广为流传。熊安生与同郡的宗道晖、
张晖、纪显敬、
徐遵明等人一起被视为儒学的奠基人。宗道晖喜欢戴着高帽子、穿着大鞋子,每当新来的州将到来时,他就会这样穿戴去迎接,然后抬头挺胸,弯腰屈膝,站在鞋上,自称自己是学士,地位相当于三公。后来,任城王湝鞭打了他,宗道晖慢慢地叫出了安伟的名字,安伟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挨打的时候,感觉不到疼痛。”说完他又穿上鞋子离开了。
冀州的人们因此说:“显公敲钟,宋公击鼓,宗道晖穿鞋,李洛姬露出肚子。”这被称为“四大”。显公指的是僧侣,宋公指的是安德
知府,而洛姬是个女人。
熊安生在山东地区每年都会巡回讲课,听众遍布整个郡县。有一次,有人欺骗他说:“某个村庄有一座古老的坟墓,据说是
晋朝河南省将军熊光的,距离现在已经有七十二代了。以前这里有一块碑,但现在已经被村民掩埋起来了。”熊安生为了寻找这块碑,挖遍了土地,但却始终找不到,于是连续多年为此事诉讼。
冀州长史郑大讙判决说:“七十二代之前已经是
伏羲时代的人了;河南将军这个称号,晋朝并没有这样的记录。你的申诉不符合法律规定。”熊安生率领家族成员对着这座坟墓哀悼。当准备通报姓名时,看到
徐之才和
和士开两人面对面站着,因为徐之才忌讳“雄”字,和士开忌讳“安”字,于是熊安生自称“触触生”,引起了大家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