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省
淮河、
淮北市地区、天津市种植。
主茎节数14~16节,结荚高度在10~13厘米,有效分枝3~5个。粒形圆,种皮黄色,百粒重为24~26克,脐褐色,紫斑粒率和虫蚀率低,商品品质较好。中抗
孢囊线虫和
根腐病。本品种增产潜力大,如肥水等管理措施得当,亩产可达250公斤左右。
1999-2000年参加安徽省区试,两年区试安徽平均亩产202.73公斤,较对照增产16.0%;1998和2000年参加
天津市市区试,1998年平均亩产163.8公斤,与对照持平;2000年平均亩产157.6公斤,较对照增产5.1%。2000年参加安徽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96公斤,较对照增产12.71%。1999-2000年参加天津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85公斤,较对照增产18.15%。
每亩密度1.7~2万株,根据土壤肥力来调节,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最好在前茬施进或播前施进。每亩施
磷酸氢二铵10~15公斤,钾肥5公斤。开花前后,注意防治
蚜虫。整个生育期注意防治病虫害。注意前期锄草,后期及时拔大草。本品种属大粒型,在出苗及鼓粒期需要充足水分,应及时灌溉。
中黄1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作90052-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01年3月通过了安徽省和
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同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2002年通过北京、
陕西省审定,2003年通过
辽宁省审定。
特征特性:中黄13为半矮秆型品种。该品种生育期夏播100-105天,春播130-135天;结荚习性为亚有限型,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有效分枝3-5个,
百粒重24-26g;籽粒椭圆型,粒色为黄色,褐脐;成熟时全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抗涝、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大豆
孢囊线虫病。结荚密且荚大,属于高产、蛋白较高、抗病品种,增产潜力很大,籽粒商品性好。经农业部农作物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北京生产的种子
蛋白质含量为42.72%,脂肪含量为19.11%。安徽生产的种子蛋白质含量为45.8%,脂肪含量为18.66%。
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202.73kg,比对照增产16.0%,18个试点全部增产,其中在
涡阳县试点亩产达247.00kg。在潘村湖生产示范亩产达244.5kg,增产显著。在安徽进行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2.71%。1998-2000年参加
天津市区试,比对照科丰6号3年平均增产12.13%;生产示范亩产160.1kg,比对照增产10.80%。参加
陕西省区试,1999-2001年三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6%,其中在
汉中市农科所试点亩产269.5kg。2000-2001年在北京试验增产20.1%,达极显著水平。2001年安徽
界首市农民张志种植中黄13,2.1亩亩产达307kg。在河南品种改良中心试验亩产达293kg。1999年
中国农业大学王树安教授在:
吴桥县试验亩产达268.5kg。
栽培要点:(1)中黄13属半矮秆型品种,分枝较多,亩保苗1.0万-1.2万株为宜,行距可在45-50cm。(2)该品种喜肥水,适宜于肥地种植。一定要注意足播种,合理施肥,亩施有机肥2-3t和5-10kg磷钾肥。在花期及结荚期及时浇水。(3)注意防治病虫害,开花前后注意防治
蚜虫。(4)及时收获,太晚易炸荚。适宜区域:中黄13适应性广,可在安徽、
山东省、陕西南部、
河北省南部、
河南省、
江苏省夏播,又可在
天津市、
辽宁省南部、北京、河北北部和
四川省等地作为,春播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