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坝镇
重庆市武隆区辖镇
清末,长坝镇一带为永顺乡;1992年10月,由长坝乡改为长坝镇。截至2018年末,长坝镇户籍人口为20854人。截至2020年6月,长坝镇下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长坝场。
2018年,长坝镇有工业企业30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2021年,重庆市武隆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常住人口14601人。
历史沿革
清末,设置永顺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为永顺镇
1951年2月,撤销永顺镇,由原和平、何家、正谊等8村合置长坝乡
1992年10月,由长坝乡改为长坝镇。
2003年10月,茶园乡、东山乡并入长坝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长坝镇下辖长坝1个社区,红光、鹅冠、大元、何家堡、简村、胜利、茶园、前进、民主9个行政村;下设2个居民小组、6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长坝镇下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长坝社区、红光村、鹅冠村、大元村、何家堡村、简村村、胜利村、茶园村、前进村、民主村,镇人民政府驻长坝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坝镇地处武隆区西南部,东与赵家乡相依,东南与赵家乡相连,南和铁矿乡接壤,西南与白云乡相邻,西北、北与和顺镇相接,东北与白马镇毗邻,距武隆区人民政府38千米,区域总面积105.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长坝镇地处白马山东麓和弹子山之间的石梁河两岸,地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为“V”字型河谷盆地,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境内最高峰鸡冠子山主峰位于民主村高岩组,海拔1611米;最低点位于红光村上坝组石梁河边,海拔205米。
气候特征
长坝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1℃,1月平均气温6.5℃,极端最低气温-1.9℃(2010年2月8日);同年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41.8℃(2009年8月22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1.7℃,生长期年平均298天,无霜期年平均320天,最长348天,最短30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050小时,年总辐射123.5千卡/平方厘米;0℃上持续期360天(一般为1月6日—12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1031.5毫米,最大降水量达1200毫米(2008年),最少降水量500毫米(2011年);降雨多集中在每年6—7月,7月最多。
水文
长坝镇境内河道属石梁河、巴溪沟流域;主要河道有石梁河、巴溪沟2条,河流总长度16千米,河网密度0.15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石梁河,从铁矿至白马,流经境内民主、前进、大元、何家堡、红光、胜利,境内长10千米,年均径流量2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长坝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霜冻、风灾、低温、雷击等;旱涝、风灾年年发生,旱灾以夏秋伏旱为主,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1年6月末至9月初的伏旱,93天无降雨,造成6个村30个村民小组2万多亩农作物受灾,经济损失达220万元。
自然资源
长坝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有铁矿、铝矾土、石英石等,铁矿储藏量460万余吨,铝土矿储藏量500万余吨;林地10.8万余亩,其中国有林场5000余亩,木材蓄积量6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1%。2011年,长坝镇有耕地面积4.4万亩,人均2.1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长坝镇总人口20581人,城镇化率39%;另有外来流动人口438人。总人口中,男性11142人,占54.1%;女性9439人,占45.9%;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长坝镇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8.8‰,人口自然增长率0.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7人。
2017年末,长坝镇常住人口为16393人。
截至2018年末,长坝镇户籍人口为20854人。
2021年,重庆市武隆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常住人口14601人。
经济
综述
2007年底,长坝镇工农业总产值828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439万元、农业总产值6843万元;财政收入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3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00万元,银行存款余额为6866万元,贷款余额2200万元。
2011年,长坝镇财政总收入64.5万元,比2010年增长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8万元,比2010年增长5.7%;人均财政收入111.2元,比2010年增长1.8%。2011年,长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194.8元,比2010年增长29.1%。
第一产业
2011年,长坝镇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2010年增长21.1%,农业增加值6531万元。长坝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高粱为主。2011年,长坝镇生产粮食1.2万吨,人均544.5千克,其中水稻3772吨,玉米3144吨,高粱104吨。长坝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葵花、烤烟等。2011年,长坝镇油菜种植面积2000亩,产量385吨;花生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135吨;葵花种植面积600亩,产量15吨;烤烟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130吨,产值244.3万元;蔬菜种植面积7000亩,产量8984吨,产值5675万元。长坝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肉兔、家禽为主。2011年,长坝镇生猪饲养量6.3万头,年末存栏2.1万头;牛饲养量1914头,年末存栏1675头;山羊饲养量5441只,年末存栏2861只;肉兔饲养量1.6万只,出栏1.2万只;家禽饲养量4.7万羽,上市家禽3.2万羽。2011年,长坝镇生产肉类2932吨;畜牧业总产值0.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2011年,长坝镇水果种植面积0.15万亩,产量550吨,主要品种有翠冠梨、猪腰枣等。长坝镇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2011年,长坝镇渔业总产值6万元。
第二产业
2011年,长坝镇有工业企业12个,实现工业总产值为3362万元,比2010年增长71.5%;工业销售值3184万元,比2010年增长71.8%;工业增加值666万元,比2010年增长47.6%。2011年,长坝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职工18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554万元,比2010年增长29.2%。
第三产业
2011年末,长坝镇有商业网点225个。2011年,长坝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亿元,比2010年增长3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3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3.2%。
金融
2011年,长坝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976万元,比2010年增长60.3%;各类存款余额为1.6亿元,比2010年增长23%;人均存款7774元,比2010年增长23%;各项贷款余额0.1亿元,比2010年增长0.8%。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长坝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45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3所,在校生950人,专任教师8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完中学1所,其中初中在校生1056人,专任教师99人;高中在校生576人,专任教师27人;小升初升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长坝镇主要学校有长坝小学、茶园小学、东山小学。2011年,长坝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5万元,比2010年增长2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6%。
科技
2011年末,长坝镇有各类科技人才4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8人,经营管理人才9人,技能人才45人,农村实用人才226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长坝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9个,公共图书室10个,藏书2.3万余册;龙狮篮球俱乐部队1支,25人;腰鼓队2支,70人;农民业余文化演出队2支,演职人员12人。2011年末,长坝镇有学校体育场1个,塑胶操场1个,场镇广场有体育场地1处,场镇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2011年,长坝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广播电视线路12杆千米。2011年,长坝镇有广播喇叭32只;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5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4%。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长坝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镇级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室10个;床位30张;专业卫生人员2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人。2011年,长坝镇医疗机构(含门诊部以上)共诊疗2.1万余人次。长坝镇重点医院有长坝卫生院。2011年,长坝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4.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万人,参合率90%;孕产妇死亡率1.6/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长坝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65户,人数117人,支出35.2万元,比2010年增长20%,月人均250元,比2010年增长1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4户,人数704人,支出87.8万元,比2010年增长15%,月人均181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医疗救助7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15人次,共支出3.7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64人次,支出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1.8万元;社会福利费365万元;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20张;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8935人,参保率85%。
交通
长坝镇有G319国道过境,境内长8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白马镇、白云乡。2011年末,长坝镇有县道公路4千米,镇道公路39.5千米,村道公路52.2千米,社道公路145.5千米,100%的村、村民小组通公路,入户率达34%。
文化
地名由来
长坝镇因境内石梁河两岸有冲积形成的较长土石坝而得名。
特产美食
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薯类,经济作物以花生、水果、蚕桑、烤烟为主。生猪、牛、羊发展较多,商贸、服务业齐全。
参考资料
统计信息_.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2021-06-15
重庆市武隆区长坝镇地名介绍.重庆市武隆区长坝镇地名介绍.2021-05-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
教育
科技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交通
文化
地名由来
特产美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