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大饥荒发生的原因为朝鲜可耕地比例低(朝鲜国土面积虽然有12万平方公里,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只有18%);
朝鲜工业发展落后(缺少足够的化肥、生产设施和农业机械);朝鲜自然条件差(每年夏天,朝鲜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水灾,还有春季的干旱和秋季的台风)等等。
1995年7、8月洪灾之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公开向国际社会提出援助申请,呼吁各方对朝鲜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在此背景下,
世界粮食计划署(简称世粮署)、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各国非政府组织,纷纷进入朝鲜,开展紧急救助行动。鉴于90年代的饥荒,朝鲜开始容许农民在国有的农田和农民的后院里拥有小规模的自留地。农民在自留地上种植谷物和蔬菜,往往比公家田地的效率更高。收成可供应自家需求。
朝鲜粮食问题由来已久,有两大原因。首先,
朝鲜的地理气候因素不适于农业生产。朝鲜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2211万(2008年),位于
亚洲东部
朝鲜半岛北半部。它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
俄罗斯接壤。平均
平均海拔440米,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80%。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300公里,属
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朝鲜的耕地只有20%,其余80%为山地,不适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朝鲜
霜冻来临早,多洪涝灾害,农业一直受到气候因素制约。
朝鲜长期以来深受粮食问题困扰。
在朝鲜,国家资源长期偏向工业,农业发展动力不足。自1910年《韩日合并条约》签订后,
日本开始在
朝鲜半岛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为了打造一个强有力的进攻中国的战略跳板,日本殖民者在朝鲜半岛北方建立起以矿业为重点的工业基地,南方为粮食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北双方以三八线为界,各自成立国家,朝鲜继承了日本遗留下的工业基础。在随后的发展中,朝鲜按照苏联模式,建起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处于辅助地位。
朝鲜战争结束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加速了农村合作社的建立。到1957年,
朝鲜已经禁止一切私人粮食生产和贸易,建立起全国市场,计划粮食生产总量,统一分配粮食。农业生产有一套标准的投入-输出过程,政府对农场和合作社的指令具体到作物的选择、计划产量、甚至化肥使用量,地方农业发展没有自主性。为了克服自然因素的限制,朝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如在一些地方放弃耕种传统农作物小米、马铃薯,改种高产量的大米和玉米,推动农业四个现代化--机械现代化、巾气现代化、灌溉现代化、化肥现代化。虽然在实施初期,这些措施确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是这种人为改变耕种作物,依靠工业高投入,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的做法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造成后来朝鲜农业脆弱,难以适应自然环境变化。
除自然和历史因素外,朝鲜的农业发展也深受
苏联、中国对朝援助政策的影响。一直以来,朝鲜的农业发展依赖于中苏两国的大力支持。中苏两国提供的种子、化肥、农药、能源、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为保障朝鲜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进入80年代,朝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断引进西方资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实行
改革开放战略后,中国减少了对
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而苏联在1985年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公开性"与"民主化"的改革措施,在对外政策方面推出了"新思思维"。
苏联着手调整长期奉行的
朝鲜半岛北南"一敌一友"的政策,淡化朝鲜样的特殊关系,对
韩国则实行"化敌为友"的政策。"从1987年开始,苏联对
朝鲜的援助已经大大缩减。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外部援助的国家,朝鲜因为中苏两国战略重心的转变,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八十年代后期,朝鲜社会陷入了停滞期。朝鲜的农业发展直依靠高投入,失去了中苏两国在能源、化肥、机械等方面的力大量援助后,朝鲜农业越来越难满足国内发展的需求。
1995年7、8月洪灾之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公开向国际社会提出援助申请,呼吁各方对朝鲜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在此背景下,
世界粮食计划署(简称世粮署)、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各国非政府组织,纷纷进入朝鲜,开展紧急救助行动。随着各种
人道主义组织的介入,外界对朝鲜国内饥荒状况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道主义组织,世粮署为朝鲜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粮食援助。每年,世粮署都会向国际社会公告,朝鲜面临巨额粮食缺口,急需各国资助。
从90年代初到1998年,
朝鲜死于饥荒的人数大约是60万至100万,相当于千总人口的3%到5%。由于朝鲜一直奉行自力更生的政策,和外界少有接触,国际社会并不清楚朝鲜国内粮食短缺的情况。外界只能根据"脱北者"提供的信息猜测朝鲜饥荒的范围和程度。
2005年9月,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以后只接受发展援助,驱逐在朝鲜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组织。在此背景下,大部分非政府组织纷撤离
朝鲜,世粮署也被迫减少在朝办事处,撤离大量工作人员。为了抗击饥饿,继续支持朝鲜的弱势群体,世粮署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下依然坚持援助活动。针对朝鲜政府不接受人道主义援助的要求,世粮署把朝鲜紧急救济项目转为长期救济与恢复行动,缩减援助覆盖范围及受益人,进行发展援助救济。
世界粮食计划署和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2年10月底公布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2002至2003年度朝鲜预计粮食产量为384万吨,需要国际粮食援助108.4万吨。
2021年4月,
朝鲜领导人
金正恩在一次党代会上的讲话中,呼吁为新的“苦难行军”做好准备,“苦难行军”是朝鲜对1990年代的经济困难时期和大饥荒的称呼。
2023年3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下令改善农业,背景是有报道称朝鲜的粮食危机正不断恶化。
韩国方面表示,朝鲜似乎正在应对“严峻”的粮食形势,而
史汀生中心旗下位于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智库“北纬38度”(38 North)也表示,朝鲜正处于饥荒的边缘。根据
韩国银行发布的数据,朝鲜经济在2021年估计下降了0.1%,这是该国经济连续第二年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