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涧谷太平寺摩崖造像,号称豫西北“小龙门”,位于
沁阳市紫陵镇西
紫陵村悬谷山(窄涧谷),隋、唐、
五代十国、宋、明、清皆有雕造。
北魏时在此兴建寺院,开凿
造像,称“太平寺千佛岩”。隋唐时,开窟造像达到鼎盛。
五代十国及金、明、清等时期又摩刻金刚经、续造窟龛,在东西长100多米的山崖上,开凿有三窟六龛,造像千余座,造像包括佛僧、菩萨、经文等多种类型。主要景点有
莫高窟、药师像、悬谷泉等。1963年6月,窄涧谷太平寺摩崖造像被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窄涧谷太平寺石窟造像是豫北地区延续时间较长、保存较完整的
石造像之一。其唐宋明清时期的作品特征明显,且有确切铭记,为研究
中原地区石造像艺术及佛教在当地的发展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历史沿革
北魏时在此兴建寺院,开凿
造像,称“太平寺千佛岩”。隋唐时,开窟造像达到鼎盛。
五代十国及金、明、清等时期又摩刻金刚经、续造窟龛。寺名几经演变,但
摩崖造像仍存于山间石壁,现存三窟六龛。
佛龛造像多为一佛二菩萨。
地理位置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石窟位于
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区西侧西
紫陵村北的悬谷山,整个山体为
石灰岩抱持的半山腰上。悬谷山窄涧谷石窟
摩崖石刻造像计有造像龛6个,
莫高窟1个,摩崖题记8处,线刻
佛塔1处等,分布在沿山壁长约160米的范围内。
造像结构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造像,分为3窟6龛。
第一窟内平面呈长方形,穹窿顶,窟内四壁遍刻千佛,共计一千二百五十一尊,而且尊尊佛像旁均有佛名。在第三龛的东边有1窟,内壁呈自然状态,未雕刻佛像。向东北折又凿1窟,平面长方形,穹窿顶,
造像已残,后壁凿1龛,内雕1佛、2菩萨,右左壁中央各雕1佛,窟门顶部坍塌,左侧有宋皇祐时题记。
一号龛位于最西端,近正方形,龛高145、宽143厘米,内雕一佛二菩萨,主尊善跏跌坐在方形台基上,两侧菩萨双手合掌于胸前,站立于莲台之上。二号龛位于1号龛东约8米,为一边长90厘米的方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主佛为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两侧为
观世音和大势至。三号龛是该区
造像龛中最大者,龛高338厘米,宽126厘米,内雕一佛立于莲座之上,佛右手斜持锡杖,杖端雕一坐佛,左手托药钵,应为药师佛。龛右上方有唐
咸通二年(861)造像题记一方,名为《药师像赞并序》,由邑人乡贡明经郭崧书丹。四、五号龛为并列双龛两龛规格相同,通宽136厘米,高60厘米,中间隔以14 厘米宽的界限,均为五尊式造像。四号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号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两龛风格一致,系同时开凿。双龛下方有一
造像题记,为唐
大历九年(774)所刻。六号龛为莲花形,龛顶中央作尖状,最高处155厘米,龛上宽107厘米,下宽 125 厘米,内雕一佛二菩萨,主佛高 130厘米,善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右手握拳,左手扶膝,双足踏于莲花之上,似为
弥勒佛。佛两侧菩萨分立左右:双手合掌于胸前,跣足站立于莲花之上,佛与菩萨足下的莲花之间有莲梗相连。
重要景点
隐真之洞
洞内平面呈方形,进深为3.3米,正中端坐隐真禅师雕像,雕像面部安详,身着通肩大衣,念珠垂于前胸,双手交于腹前,结跏趺坐于方台上。从碑文中,我们可以知道,隐真禅师,山西泽州人,俗姓冯,法号照 。原来在南方经商,因全家互于明末战乱,遂出家为僧,曾云游至窄涧谷真谷寺,悬钵于此,凿洞而居,清康熙十二年仙逝。后人雕像置于洞内,以示纪念。
千佛洞
位于2号洞窟,是开凿年代最早(隋开皇年间)的洞窟,平面方形,穹隆顶,窟内三壁三龛,四壁
造像,共计1251尊,每尊佛像均有刻名,洞口东侧壁上刻有“隋窄涧谷太平寺碑”。
千佛洞位于
摩崖造像区的中部。洞口南向,东西宽280厘米,南北深230厘米,中心高约220米,穹窿顶。北、东、西壁下部各雕一
佛龛。正面(北壁)靠下部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头像俱毁,主佛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之上。
东壁下部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佛龛风化严重。西壁保存较为完整,下部位置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主佛身着袈裟,内着僧祗支,右手上抬,施无畏印,左手置左腿上部,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之上,头顶为桃形头光。左协侍面部端庄秀丽,颈饰项链,双肩下披长带,着素裙,右手前持莲朵,左手下提净瓶双足立于仰莲座上,桃形头光;右胁侍除左手前持莲朵,右手下提净瓶外,余同左胁侍。南壁下部未雕
佛龛。四壁除下部佛龛外,空余壁面用同一规格整齐的雕出千佛图像。千佛的每个佛龛壁面高约10厘米,宽8厘米,着通肩式大衣,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每个小佛龛的立颊上均刻出佛名,四壁共雕小佛像龛1251尊。可见残存部分佛名有:北壁:极高德佛、功德佛、德河佛、光明佛、高山佛、善定佛、坚佛、坚現佛、住法佛天德佛、法章佛、石虚殿佛、难施佛、太光佛、德势力佛、采菩提佛、电明佛、月光佛、子光佛、狮子想佛、上利佛、人德佛、邮罗延佛、大音佛、极高佛、施明佛、老月佛、全家成佛、善师名佛、珠足佛、妙身佛。东壁:无忧佛、无量佛、月口佛、身著佛、不厂佛、负佛、龙手佛、师佛、德人佛、见面佛、净泥佛、名德佛、实佛。南壁:宝师佛、施礼佛、涤义佛、随日佛、师为乐佛、破怨贼佛、觉德华佛、增益佛、弥明佛、甘露主佛、有家灭佛、大慈佛、爱明佛、无量佛、清净佛、实多佛、土节佛、香明佛、药师佛、叶明佛、梵名佛、如众王佛、罗眠月佛、福保明佛西壁:如王佛、华池佛、善良佛、扎楼佛、师子佛、庄严诃佛、最上佛、慧国佛、金须佛、端庄佛、妙音佛、华积佛、天光佛、慧华佛、智藏佛、上接佛、法乐佛、罗佛、甘露明佛、善手佛、羽材日佛、名间佛势法佛。
肃然禅房
位于3号洞窟,是一个空窟,为唐太平寺僧肃然的禅房。
莲花龛
位于1号龛,高1.55米,龛内高浮雕一佛二著萨,龛左上方题记已漫漶不辨。
药师像
位于4号龛,为最大的摩崖雕像,高3.88米,宽1.26米,佛像高
肉髻,左手捧药钵,右手执一锡杖,跣足站立于莲台上。龛右上方有一题记“唐药师赞并序”。与该龛像成直角的崖壁上有大晋
天福三年(938)摩崖刻经,高2.68米,宽2.447米。
药师佛造像是沁阳悬谷山窄涧谷
摩崖造像中保存最为完好且体量最大者。在已发现的
唐朝药师佛造像中也较为少见。药师佛,又称药师如来、
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等。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由于药师佛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又称十二上愿),誓愿为众生解除疾苦和灾难、求得现世安乐,拔除苦难,致福众生。因此,人们也常称其为“消灾延寿药师琉璃光佛”。
摩崖唐塔
粗线刻多层
密檐式塔,塔高2.83米,方形基座,塔身正中雕拱形门,塔身上为10层叠涩密檐。檐下两端垂挂铎铃,顶刹为火焰宝珠。塔檐正中题记为“唐肃然禅师影塔记”。
悬谷泉
寺庙遗址南部有一人工砌筑的高台,从高台北面的涵洞梯道可登临高台,高台上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崖下西南角有泉水涌出,名为“悬谷泉”,声如鸣玉、长年不歇,泉水甘洌,清凉可口。
价值
窄涧谷太平寺石窟
造像是豫北地区延续时间较长、保存较完整的
石造像之一。其唐宋明清时期的作品特征明显,且有确切铭记,为研究
中原地区石造像艺术及佛教在当地的发展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1963年6月,窄涧谷太平寺摩崖造像被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