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里镇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辖镇
帕里镇(Pagri Zhen)是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的一个镇,位于亚东县的中部,是该县南北地形的分界带。帕里镇被誉为“世界第一高城”,也是藏南部尤其繁荣的古城。它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正南方,喜马拉雅山脉群山之中的亚东县境内。帕里镇的海拔约为4300米,面积为425.48平方千米。该镇被群山环绕,房屋大多采用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整齐划一,庄重而华丽。帕里镇的人口为2547人(2020年)。拉萨市—亚东公路(拉萨市通往不丹的公路的大段)经过该镇。帕里镇曾是西藏自治区的商贸重镇,但自1964年亚东口岸关闭后,商贸活动开始衰落。帕里镇距离不丹边境线仅60公里,可以通过一条连接不丹边境的秘密道路/小径(Tremo La)进入。根据2004年的数据,该镇人口为2121人。帕里镇也被称为Phari或Pagri(藏语:ཕག་རི,Wylie:phag ri;中文:帕里镇)。它位于藏南部的帕里盆地,靠近中国与不丹的边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镇之一,位于楚布河谷的源头。
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辖镇。
地理环境
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北纬27°03'~28°18'、东经87°55'~89°02',东与不丹接壤,西南与印度锡金邦毗邻,北面与境内的康马县、岗巴、白朗三县相邻,边境线长达290公里。全县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00米。亚东县人民政府于1960年6月正式成立,全县辖堆纳乡吉汝乡、帕里镇、康布乡上亚东乡、下亚东乡、下司马镇(为县城驻地)7个乡(镇)、25个行政村(居)、67个自然村。县城下司马镇距日喀则市区309公里,距拉萨市市区580公里。
水资源丰富,县境内有康布河、帕里河等众多支流汇合形成亚东河,亚东河年均流量达17.1亿立方米。有多庆湖等大小湖泊34个。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吉汝、堆纳、帕里3个乡(镇)年均日照达到2722小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磁铁矿水晶、泥炭等,地热资源有康布温泉。野生动物主要有孟加拉虎绿尾虹雉等。植物资源主要有红豆杉、三七、麦冬等。旅游资源主要有康布温泉、东嘎寺、嘎举寺、多庆湖、卓林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亚东原始森林等。农业资源有耕地1.18万亩,森林(林地)55万余亩,草场(草地)1000万余亩。
帕里镇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山脊的一片开阔、灰黄的大坝子上,一排排土石结构的民居纵横排列在一起。某种意义来讲,帕里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北分界点上。从帕里至亚东县府所在地下司马镇的46公里路程几乎全是下坡路。河谷深切,河水南流。
越往南走,海拔越来越低,迎面扑来的是吹自印度洋的阵阵暖风,空气也湿润起来,植被也越来越丰富。只有经历过干燥缺氧折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雨雾和满目苍翠的可贵。公路沿亚东河谷蜿蜒南下。
溪流湍急,清辙可鉴。山峰耸立,云雾笼罩。树木郁郁葱葱。山涧不时飞出白练似的瀑布。山坡绿草如茵,野花烂漫,牛羊游牧。一派江南风光。
帕里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部,亚东县县城西部50公里处,距日喀则市区250公里,东与不丹接壤,是日喀则地区边境重镇之一。亚东县帕里镇交通相对较便利,日亚公路直通帕里镇中间。
气候
帕里盆地处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高山草原地带,年均温-0.2℃,极端最高气温19.3℃。年降水量约380毫米,冰雪融水资源丰富,灌丛、草甸发育,是发展牧业的好地方,所以以牧为主。
自然资源
帕里镇境内有丰富的矿产、野生动、植物及旅游资源。该镇境内的高原野牦牛闻名区内外;境内的草药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冬虫夏草、川贝母雪莲花等等;帕里镇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商业贸易市场发展潜力很大,贸易业将是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帕里草原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为充沛,成为西藏自治区最为肥沃的草场之一。
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均日照达到2722小时。
自然灾害
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等影响,帕里镇境内自然灾害较频繁,常见的自然灾害夏天有山洪泥石流,冬天有雪崩2008年中国雪灾等,由于抵御灾情设施的薄弱,体系的简陋、破碎使干旱与洪涝极易成灾。
每逢雨季,洪水陡涨,泛滥、极易造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洪水挟带大量泥砂,降低土质,耕地、草场逐年减少,加剧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人口民族
2011年底,全县总人口12950人,其中,吉汝乡855人,堆纳乡2817人,帕里镇2566人,康布乡1135人,上亚东乡1301人,下司马镇1626人,下亚东乡994人,县直机关1656人。民族主要有藏、汉、回等,其中藏族人口占98%以上。
2011年底,全镇总人口2566人。
总人口2611人(2017)。
2021年,亚东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帕里镇常住人口为2547人。
社会
基础设施
2016年10月24日,亚东县帕里镇干部职工周转房初步验收,共计12套。
教育
1956年,亚东县帕里镇完全小学正式建成。
1999年7月,亚东县帕里镇小学1—6年级共有学生300多名。有20名老师,其中18人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2016年11月帕里镇政府在帕里镇小学召开教育教学表彰大会
2016年11月,帕里镇政府在帕里镇小学召开教育教学表彰大会,对2015-2016年度帕里镇小学在全市及内地西藏班和全县统考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共计发放奖金7690元,并为帕里镇小学解决1台空调的经费4300元。
体育
2016年11月,亚东县宣传部组织的文艺下乡演出队到帕里镇演出。
经济
亚东县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其他经济有林业、餐饮、住宿服务业等,近年又发展了粑水磨坊、下司马镇藏白酒加工等特色产业。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27212万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96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662元,财政收入达989万元,边境互市贸易额达7988万元(其中仁青岗边贸市场贸易额555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00万元。
帕里镇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地区。过去,这里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穿镇而过的公路引导着帕里人走亚东县、到江孜县、闯拉萨市
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172家,473户居民中大约有一半的家庭在做着各种各样的生意。里镇与我国邻邦不丹仅一山之隔。不丹商人到帕里镇做生意,只要在镇上公安部门办理简单的手续即可。每年春、夏、秋季,大约有1000多人次的不丹商人来到这里,他们带来了炒米、手表、草药等货物,来交换热水瓶胶鞋、布料等日常用品。
帕里镇每年也有几百人翻过大山,到不丹从事易货贸易。42岁的巴桑是个运输专业户。1990年,他贷款2万多元买了一台旧解放牌汽车,往返于帕里和日喀则之间搞运输。几年下来,他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巴桑新买了一台东风牌汽车,妻子也开起了商店,一家5口人住在一幢新盖的二层楼里。
由于海拔高,距离大城市远,过去一到冬季大雪封山,帕里就几乎与世隔绝,人们用不上电,吃不上自来水和新鲜蔬菜。镇政府投资建起了自来水厂、小型水电站和菜市场,如今自来水管道已通到了每户的灶台前,居民家家用上了电灯,70%的家庭还买了电视机。
人们不仅吃上了来自亚东县不丹的蔬菜,还吃上了本地生产的新鲜蔬菜。每当夜幕降临,帕里镇便灯火通明。许多人在家中悠闲地看着电视,从这小小荧屏上,他们更多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交通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729公里,其中省道110公里,旅游公路37公里,县道109公里,乡村道及边防公路473公里(含农牧业生产道路),所有自然村基本实现了公路通达目标。
文化
亚东县有各类学校21所,包括中学1所、小学8所、小学教学点(1-3年级)11个(处)、幼儿园1个,2001年在全区率先通过自治区“普九”验收,2011年9月中旬“两基”顺利通过“国检”。民间艺术有孔雀舞、狮子舞、藏戏等。全县有新华书店总店1个,农牧区巡回电影队7个(2011年放映电影1972场次,观看人数79706人次),县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个,村(居)农家书屋25个。电视地面接收站17个,收转发射台1座,收音机中波(转播)台2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6%。注重对亚东县的宣传推介工作,2011年亚东县获得了“‘中国十大边疆重镇’最具战略地位边疆名城”称号。有一级甲等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所)7所,共有病房27间,床位46个,有医务工作者65名(县卫生服务中心32名,乡镇33名),基本能满足广大干部群众常见病就医。此外,邮政、银行、电信、车站等设备齐全。
参考资料
亚东县基本情况.日喀则亚东县.2017-09-27
亚东县人民政府·统计数据.亚东县人民政府.2021-09-17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气候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人口民族
社会
基础设施
教育
体育
经济
交通
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