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
春秋末
战国初期宋国(今
商丘市)人,出生在
鲁国(今山东滕州),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墨子·天志”、“
明鬼”、“非命”、“
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
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死后,
墨家分裂为三派:相里氏一派、相夫氏一派、邓陵氏一派。他们都传习《墨子》,但有所不同,互相都攻击对方是“别墨”。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
秦惠文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於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於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
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於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於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此史定所以得行其邪也,此史定所以得饰鬼以人、罪杀不辜,群臣扰乱,国几大危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荆威王学书於沈尹华,昭厘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厘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厘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及者,其唯先有度。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思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东部地区的
墨家学者谢先生,将要西行去见
秦惠文王。秦惠王问
秦国的墨家学者唐姑果。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先生,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回答说:“谢先生,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他的用心非常险恶,他将尽力向您游说,来取悦迷惑您的继承人。”秦惠王因此怀着怒气等待着他。谢先生到了以后,游说秦惠王,秦惠王不听。谢先生很不高兴,于是告辞离去。凡是听别人的见解是为了寻求正确的治理方法的,所说的如果正确,就算他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损失?所说的如果不正确,就算他不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好处?不以是否正确为原则,而以是否取悦继任他的王子为好恶,
秦惠文王在听取见解方面有过失啊。拥有这样的想法,会见说客即使再辛劳,耳朵眼睛即使再疲惫,也不知道别人说的什么。人老了以后,身体衰老但是智慧更高。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体和智力都衰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