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戊陵位于
河南省内黄县城乡刘次范村东侧。该陵坐落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上,也称“刘次范遗址”,是目前国内所存唯一的一处商代
王陵。1986年公布为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建陵寝,
唐朝继修,
赵匡胤开宝七年(公元974年)重修,明、清又多次修增建。
基本简介
太戊陵俗称商陵,内黄十二景的“商陵烟云”便是所指。据《史记·殷本纪》载述,
雍己在位时“殷道衰,诸侯多不至”,及至
太戊即位,“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
李显。”由此,太戊陵又称“商中宗陵”。商中宗陵坐北面南,占地百亩,围墙筑高墙,前后分区,规模宏大,布局奇特。前区为陵墓区,后区为祭祀区,中间甬道为中轴线,直通拜殿,甬道东为太戊陵,西为嫔妃墓,历代王朝祭祀不绝。陵内宋
开宝七年(公元947年)所立《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高耸雄伟,通高7.2米,宽1.6米,厚0.59米,由翰林梁同翰撰写,碑有铭有序,雕刻精湛,字迹清晰,笔法变化多端,妙趣横生,刀工娴熟,骨刀坚凝,堪称一绝。陵地两米深处有黑土文化层,地面能见到仰韶、龙山文化和商、周时期灰色陶片。
流传在内黄人心里的
太戊,始终是一个敢于抗争和积极进取的帝王:他曾使一度衰萎的
商朝重新崛起,成就了王者霸业,并依托这片土地开创了商朝中兴的历史局面。在太戊之后,商朝的第十三代王河亶甲又把
首都建在这里。自此,、
帝喾、
姒相、
春秋姬郑、商朝太戊、
河亶甲等均在这块建都谋、成就
大业。
亳城东南1公里的次范村有商中宗太戊陵。古史记载从
商汤至太戊之间未从王都,太戊葬在这里,说明商汤灭夏之后,又回亳城建都,使商王朝兴盛起来。太戊陵和传统
帝王陵有不同处。一般
两周王陵帝王墓葬在享堂拜殿之后,享堂以祭祀拜祖之用。但太戊陵墓则在享堂拜殿之前东南隅。说明享堂拜殿之后墓葬已满所至。有史记载,商汤的嫡长孙
太甲继位,不遵守商汤的法度,胡作非为,于是
伊尹把竺放逐
桐宫,令他学习成汤法度,悔过反善,三年后复职为王,使
商朝政治又出现
清明节的局面。这个桐宫,可能就是伊尹在汤王墓地修建的享堂,祭祀先王之拜殿。拜殿后葬
殷墟出土甲骨文的记载,证明商亳在今内黄亳城。 《夏商史稿》 曰:“甲骨文有以下卜辞:癸丑王卜,贞,旬无祸,在十月又一,王征人方在亳《金》584,辞中重要的一句是‘征人方在亳’,人方在商之东南,既然征人方在亳,则亳之地望应在商之东南。”九王,已无
空穴,只好将
太戊葬在拜殿东南隅。
陵区情况
商中宗陵为商帝太戊陵, 《史记·商本记》载:“帝太戊,契二十一代孙,商雍己之弟。”据
中丁由亳迁嚣(又称)在今
郑州市。
河亶甲由嚣迁相(即今内黄亳城)。太戊继而勤商,商中兴,死后葬于亳城东南曰:商中宗陵。《
内黄县志》载:“商王中宗陵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次范村。陵高一丈五尺有余,环绕数十丈许。庙在陵后,正殿五间,旁有碑亭,庙门二重,前有丰碑……祭以
春秋二仲。”经调查昔日陵外筑城(俗称皇城),占地4.5亩,内筑太戊陵,嫔妃墓,古柏森森,祭碑142块,还有接官厅等附属设施。陵区内发现有仰韶、龙山文化及商代文化层(陶片、石器等),另县志载有明、清时代谕祭商中宗陵祭文42道。现存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首龟,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
河南省现存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雕刻精湛,书法刚劲,碑文记述丰富,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商中宗
太戊的
首都和寝陵是否在内黄刘次范,已经不可考证。曾为商都之 说,更是多为方家所不取。一些评论家、史学家在“都”与“陵”这两个不同事物上产了迷惘,一边试图通过“陵”的雪泥鸿爪来寻找“都”的印痕,一边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论证都与陵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
商汤建国后定都
偃师区,直至太戊,共九王,历时约150年。有关专家鉴定,偃师作为商都时间也是150年。太戊的在位时间为75年(见《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并序》中亦称太戊“皇家有天下七十五年”),而
中丁在位仅十年。由此观之,从第九王到第十一王之间便出现了约60-70年的空白。
那么,太戊王是否在后期把
首都由偃师迁到了
内黄县?仅就商的都城而言,
商朝有三十余王之多,各王的“都”、“陵”在岁月的流逝中早已不见了踪迹,我们更是无从揣测内黄的商都之说的依据了。但商中宗死后葬于亳城东南,却似乎是一个不争是事实。
《
内黄县志》卷首十二景图有“商陵烟雨”,曰:“陵寝所遗,享祀弗,古庙丰碑,烟霏雨湿。”说明商中宗陵,在若干年前是古柏森森,碑碣林立,腾腾古风,幽幽王气。县志上有关“谕祭中宗陵”的记载很多,每换一个朝代,都要委派大臣来祭,地方官吏
春秋至祭,更是隆重非凡。县志还记有“商中宗陵,在
内黄县城西南12公里次范村。
陵高一丈五尺有余,环绕数十丈许。庙在陵后,正殿五间,傍有碑亭,庙门二重,前有丰碑”最大的一通石碑是
赵匡胤开宝七年(974年)所立的《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翰林
梁周翰撰文。碑总高近6米,碑身3.5米,宽1.7米,碑文850个字,清晰可辨,为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曰:
“眇上古,听前王,尊庐栗陆之代兴,燧人
有巢氏之更王。皇猷允塞,
五方上帝步而同驱,盛德光亨,三王骤而并轨。言
至治者,乃称其茂烈,语圣嗣者,必本其鸿源。虽子孙垂裕而克昌,以昏明继世而迭有。载籍具在,可得而足。按《商本纪》,帝太戊契二十一代之孙,商雍已之弟。司徒事夏,佐治水而有功,
商汤勤商,征诸侯而受命。惟帝克大祖宗之业,生知皇王之道,临下有赫,在上不骄,休光炳然,炜煌耀世。皇家有天下七十又五载,王涂无外,地理有光,
文德诞敷,远人来格。武功
大定,
凶族咸刘。惠泽沛于黎元,和气 煦于昆蛰。恢禹迹之遐里,复
中原地区之故封。蛮貉之征,岁纪职方之籍,象骨之译,时践槁街之庭。加以天下大宁,海内如砥。阴阳水旱,罕值于天灾,山川鬼神,必助于圣。郊邱备物之祀,祖考孝思之诚。三升紫坛,亲奠苍壁,帝王之能事毕举,邦国之坠典聿修。爵酂侯之孙,兴废见乎厚德,封
黄帝之后,继绝表于至仁。居一日,皇帝若曰,“历代帝王,名应历数,骊翰共于光躅,正朔被于中原。虽年祀浸遐,而园寝尚在。钱尽发,穿逾者往焉,陵土皆,樵苏者弗禁。朕用震悼,岂忘寤兴。有陵墓之处,宜令并禁樵采。仍各建祠庙一所,务尽宏壮,光灵贲于万古,皇明照于九幽”。粤以
开宝辛未岁经始,以壬申岁毕工。事越非常,功存不朽。太平之享,遂秩于中祠;二之城,必更乎俭礼。至于登豆之器,祝史之辞,率非旧章,皆用新典。当使然之俗,纷若之巫,祷请天时,将有豚之愧;谊哗神宇,益知铜鼓之非。将镂贞,以观永代。臣仰承睿旨,实寡英辞。采旧史以披文,但瞻陈迹,染柔毫而叙事,终玷清芬.拜手陋言,谨作铭曰。
司徒佐禹?圣谟有裕。
商汤勤商,王业云昌。祖宗昭显,子孙蕃衍。盛德聿兴,元猷允升。世去千古,陵荒无主。貌庙不陈,祷祀何人?皇鉴昭晰,兴废断绝。陵村无樵,德音孔昭。乃兴大构,以资
元祐。
端拱向明,凛然如生。载披青简,帝文炳焕。桑谷生朝,旦暮惟乔。修已慝,妖不胜德,君道允常,休有烈光。礼文载秩,宣扬茂实。碑于庙门,终古其存。”
据老人说,这里所有历代帝王“谕祭”
西安碑林博物馆,谁也没有数清过,可惜50年代均已移作他用,陵地还剩有十多 块石碑龟座。近年群众捐资修复大殿,重修了
两周王陵围墙,收集散失
碑刻数通,前来考察寻根拜祖人群络绎不绝。
历史回顾
太戊
商第9位国王,姓子。汤五世孙,太甲孙。死后追谥为
李显。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为商王
大庚之子,商王
子高、
雍己之弟。这个太戊继位时还是个少年,不勤于国政,整天只图享乐。在他继位第七年时,王宫的庭院里长了一棵
桑树,长棵桑树没什么奇怪,奇怪的是这棵桑树下又长出了一棵
构树,七天的时间里就疯长了,长得很大。这本来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换现在也不作为怪,人类生的怪物都多更何况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时候人还没有
植物学知识,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这个少年国王很怕。
他的大臣
伊陟(估计是
伊尹的后代书上没有考证)就说:臣听说妖怪胜不过德,大 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这
太戊一听有道理,果然一改前非,勤于朝政,修德治国。而这种不是正常生长的共生树木,长到一定时候会自然枯死。太戊以为是自己修德治国以德压妖的结果,就更相信了。据古书上记载太戊在位75年,是
商朝在位最长久的。病死,葬于
内黄县(今
河南省内黄县南30里处)。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任用
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
建都
商王太戊就在北毫建都,商王
河亶甲和
祖乙也在北毫建都,前后约86年,后因水患,迁都于耿。现在内黄县毫城镇南门上有“
古毫都”石刻,内黄县城西南12公里的次范村有商中宗太戊陵。
后来商王
盘庚迁殷于殷,在今河南岸营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式业作坊,城内规划清楚,道路、水井、窖穴、
壕沟、城垣俱全,洹河北岸为王陵区,当时已“有册有典”(《
尚书》),有文字,有货币。经过273年的建设,不仅使殷都成为全国有史以来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就是在世界上,也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可与古希腊的
斯巴达和雅典、
古埃及的孟菲斯、
巴比伦国的巴比伦城、古印度摩揭陀国的
王舍城等古代著名城市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