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71年出生,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线描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兼创研部主任,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焦作师范学院名誉教授,《水墨视界》、《国画研究》杂志艺术总监。
人物经历
1971年,徐立新出生。他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专业,并先后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此外,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线描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授、焦作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资料来源:
参展作品
《金光》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
《圣火》、《浓荫》入选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
《圣火》系列二入选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涌铸金塔》“07”年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雨林奇葩》入选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大展。
《咆哮》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部分作品及学术论著散见于国内外各专业报刊。
艺术评论
平淡天真化古为新
中原地区花鸟画是美的。美的笔触、墨痕、色调、蕴含着美的情思、哲理、诗意,惹人喜爱,耐人寻味。
然而平心而论,在不计其数的画作中,极少见到别开生面、自成其趣的作品,前不久我在美术馆的画展上看到徐立新的作品《清极不知寒》。整个画面“银花”满枝,多而不杂、密而不塞,密密麻麻的枝杈,雪白的梅花占据了画面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三两只寒雀在枝头赏着美景嗅着梅香,悠哉、悠哉……,真有清代画家金农题梅诗“雀査查,忽地吹香到我家。一枝照眼,是雪是梅花?”的意韵。画的材料采用了传统手工麻纸做上底色,和中国画颜料,蛤丝石色等的巧妙使用,颇有中国传统宋画的味道;在构图的形式感上,黑、白、灰色对比的运用上又体现了当代的节奏美感和时代精神。捕捉了不易被留意的自然界生机意趣,并把这一切富有诗意地描写出来,情景融洽,妙合无间,给人以平淡天真、化古为新的感受。立新有着坚实的写生功底,各种花形鸟态在他的笔下随手拈来,自然生动。平素他大量速写,不畏艰苦,到生活中去观察、研究,记录花木鸟纲的结构、习性,不断向大自然索取营养,启发思路,开拓笔墨,还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各种绘
画和姊妹艺术,他所创作的工笔作品《圣火》系列一、二,就是把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西方色彩理念完美结合的体现,两幅作品分别荣获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青年艺术家作品奖、和全国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他的花鸟作品不追求孤芳自赏的笔墨情趣,不搞哗众取宠的变形噱头,而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刻画形象,着力于形态、动态,和质感的表现,重视色彩的配置和整幅作品氛围的渲染,所采用半工半写手法,工而不板、严谨有度,既不荒率也不刻结,鸟儿的神态栩栩如生,几欲脱纸而出,深为大众所喜爱,行家里手赏其精湛技艺,可谓雅俗共赏,各有所得。
真正进入创作状态,就会进入忘我的无我之境。于是我们往往会想到,今人多有功利思想的创作心态与古人精心“游于艺”的创作心态正是作品质量差距的重要原因所在。而徐立新的写意、工笔、和没骨花鸟作品恰恰使我们感到一种平心静气,忘我投入之心态。他的作品颇有妙然天成之纯真气息。其构图安排于巧妙中显出自然,其造型特点于严谨中见出优美,用笔沉着稳健,润枯相间,行笔力度适中,不烈不温,为画面营造了阳刚之气充盈的意象。其色彩处理于浑厚中透出典雅体现了其富有现代绘画色彩审美理念与效果。
徐立新基本功扎实,又有很好的悟性和秉赋。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定会大有作为。
李魁正: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线描艺术研究会会长、著名画家)
花木催人老
观徐立新的花鸟画,始生古朴肃然,凝重端庄之感。恰如身临其境,顿觉心胸豁然开朗,有流连忘返之意趣。即近方觉草木悠然自得,枝叶突兀、峻拔,花色悄然静雅,榜枝绽放,有仪态万千之风情孕育其中。其间,有鸟栖枝头,或泰然自若,或凝目沉思,或婉转低吟,或引吭而歌,或情思百转,或愁绪万千。真乃一个:“花木催人老,一鸟一世界。清风已归去,斯人伴明月”的童话世界。
自画中走出,俨然已不知世事沧桑,哪还晓得世态炎凉之所在。信口占得四句歪诗,毫不犹豫地取了前两句做了文章的题目,自然是还未从一种感动和浸染中解脱出来的缘故。
花鸟的世界,自然是有别于尘世的另外一个世界。作为天堂或童话的理想王国,它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感念和追求。那里祥和而温馨,热烈而宁静;那里清风徐徐,月色缠绵;那里当无名利之虞,绝迹勾心斗角;无高低贵贱之分,鲜有财色权利之争;那里和谐悠然,朗朗乾坤;那里一枝一叶,一花一草兼具风情万种;那里流光溢彩,光和景明,百鸟百心迹,一花一身影。想必我们的花鸟画家已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若无一腔坦荡、怡然的心胸,没有一颗淡定超然心境,是断无笔下这些万千仪态风姿绰约的花鸟作品的。
我以为,著名画家徐立新先生和他大量的花鸟画作品,显然已具备了诸多上述因素并潜在着一种巨大的艺术爆发力。广博而渊源的文化修养与特立独行的艺术天分,已经让徐立新的绘画作品臻至某种洒脱超然的艺术境界。对于这种高度的攀登与驾驭,不难让我们从他大量的绘画作品中,梳理出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特色和颇具感染力的艺术风格。
归纳起来,应该有如下几点:
一、古朴、淡雅,厚重而不失活力。
徐立新的花鸟画,大都以古朴、淡雅见长。他的笔墨稳重、平实,色调古拙、温厚,特别是绘画的材料采用了传统的手工麻纸做上底色,尤显出古香古色之感,颇有古代宋画的味道。如此这般的笔墨运用,一种沉稳之气跃然纸上,再加之枝干条蔓的突兀、娴静,花色多取明暗相间以白色为主的色调。有鸟一两只栖息枝头,体态安详悠然自得,即便眉目传情或吟唱对答也绝无凌乱嘈杂之感。笔墨色调的平和、肃然,无疑增加了画面厚重感,也让一草一木乃至益鸟有了勃勃生机。这种动感来源于画面的静态处理,静与动的转换又是如此地潜移默化,在一种无声、无形的氛围里,活力油然而生。所谓大音声稀、大象无形,就是此番的境界。我以为,这是徐立新绘画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大特点。
二、自然、天成,惟妙惟肖更兼情趣盎然。
徐立新花鸟画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自然、天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重在去雕饰上。构图立意,笔墨着色,于纹理间浑然天成而不留斧凿之痕,这就是最大的自然。质朴中透着亲和,平淡中孕育着生机,枝叶交错纵横,树干骨力而遒劲,花开花落缤纷于四时更替之间,一呼一吸吐纳于朝夕转换之际,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陪衬、烘托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点睛之笔完全落在鸟的身上,主角的出现让整个画面焕然一新。我想那鸟的世界一定是风情万种的世界,它们也一定要有太多太多喜怒哀乐的情思的。谁解心中事,笔端传风情。那鸟的体态神情,站立坐卧,眉目之间,传露出不尽的情感与思绪。好一个惟妙惟肖的生灵世界,好一个情趣盎然的格调天地,此情此景岂不是鸟忧人亦忧,鸟怨人亦怨,鸟思人亦思,鸟乐人亦乐。我倒以为,那个伫立在枝干之上的生灵,不是鸟而是人。然而,人是终究没有鸟的那般福分与闲适之情的,所以芸芸众生总是在力图走进它们的世界,流连忘返地徘徊在童话般的画面之中。
窃以为,艺术家的伟大之处,是在不断地使人们的魂灵高尚起来的同时,从而不间断地提升或刷新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三、脱凡、超群,独创花鸟画之新意境。
超凡脱群是高处不胜寒的境地,是否定之否定的蜕变和涅。纵观徐立新大量的绘画作品,雅与俗只在咫尺之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尽管不是同一个境界,但却拥有着息息相关的地方,那就是对原有状态的颠覆与嬗变。
徐立新花鸟画的与众不同,正在于他作品格调的高雅,意境的超脱。具备了高雅的格调与超脱的意境,其作品就攀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之上,其艺术感染力自然也就与众不同了。再看徐立新的花鸟画,通篇寓意深远,整体画面清晰干净,绝无丝毫的杂念与庸余之笔。如此的超脱、淡定,给人的是健康向上的意念,留给人的是不尽回味与留恋往返的遐思。
我以为,倘若画面再多一些峭绝、清俊之韵,则将又是一番独特的艺术效果。
四、心到境生,情至则意出。
可以断言,在所有花鸟画家的心中,都孕育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花鸟世界。然而,徐立新心中的那个花鸟世界,将是何等的神秘而又绚丽多彩。
进入创作状态的徐立新,定然是与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同呼吸共命运的。一旦作者离开了现实中的自我,幻化成另一个世界的一员,他将在自己所描摹的理想王国中找到一个被重塑的身影。所以,画者倾注于画面的不是笔墨而是粘稠的情思,不是直观的感觉而是涓涓流淌着的情感的汁液。于是,树与鸟有了生灵,草与木、花与色皆有了丰富充沛的情感张扬。
所谓心到境生,情至则意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说到底,任何一个画家的创作历程都是在“画”自己。之所以要将自己的命运、悲欢,要将自己的情感、向往甚至于将自己的心声和血脉倾注于笔端铸就成画作,就是因为他拥有那颗时时都在为艺术而悸动的心,是因为生命中无法释怀的那份纠结与不可名状的辗转反侧。
我相信当徐立新即将完成一幅优秀的作品时,将最后的一滴黑色涂抹到最恰当的位置,然后将画笔悄然放下的一刻;当他急切地燃起一支烟惬意地注视着画面中的每一道线条和纹理脉络时,那双潮热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眼泪,有的只是心跳和激动过后的那份发自心底的慰藉。
在当下多如牛毛的花鸟画家中,我之所以独自欣赏徐立新的绘画作品,并情不自禁地将其诉诸笔端成此篇目,是因为画家所拥有的那份超凡脱俗的才气,肃穆、俊朗的画风以及画面超然、高蹈的意境。
2011-1-5北京一觉书屋
绿岛:系著名诗人、评论家,国际网络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学》杂志顾问,现为《中国艺术家》杂志主编。)
参考资料
推介丨河南当代青年美术家——徐立新.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06-2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展作品
艺术评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