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二级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累,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始创于一九五六年,由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吴棹仙、蒲湘澄等创立。余仲权、关吉多、蒲英儒、李仲愚、杨介宾、宋开源、罗永芬、黄迪君、廖方正、秦必光等名家辈出。
经过近40年的努力,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是我国重要的针灸推拿教学、科研、医疗中心。
针灸推拿学院现有针灸推拿、中医学(医学美容方向)、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技术(中美合作班)、中医学(老年医学方向)、中医学七年制(针灸英语方向,吴棹仙班)等专业,在校博、硕士生50余人,本科生、专科生800余人。针灸推拿专业是我国最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培养了我国第一个外籍博士办学层次齐全,现办学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前茅。
获得荣誉
针灸推拿学科在既往稳定的研究方向上,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引入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开展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成功拓展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学科方向;针对针灸临床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开展针灸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发展了“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方向;综合运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前沿技术方法,深化“针灸与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开展针灸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药物依赖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稳步拓展了“针灸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方向。在康复治疗学领域,围绕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针灸推拿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涉外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学院每年都招收有外籍学员攻读博硕士、学士,并已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举办针灸推拿进修班、短期培训班近100期,培训外籍学生达2000余人。年均接收海外人员参观访问1000余人次。
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先后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专题报告50余次,应邀出访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瑞士葡萄牙泰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活动。先后成功举办或承办了国际性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0余次,并与德国柏林医科大学、德国自然疗法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澳大利西亚悉尼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针灸推拿康复的科研合作、学术互访和研究生培养。
科研成就
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近五年,已完成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及部省级科研课题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技大会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0余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部省级课题近3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课题总经费500余万元,拥有可用教学科研设备800余万元。为首批四川省重点学科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四川省本科人才重点培养基地。先后担任了全国统编教材、规划教材《腧穴学》、《针灸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等及其教参的主编、编委。学科带头人梁繁荣教授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外针灸领域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汇聚了一批优秀人才,拥有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和厅局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十余人,形成了高层次、高水平的优秀团队。近年来先后牵头和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部省、厅局级科研项目共计130余项,其中国家级30项,部省、厅局级68项,课题总经费逾4000万元,整体科研实力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学院教学团队整体实力雄厚,2001年《针灸学》教学团队成为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针灸学》教学团队成为了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康复疗法学》成为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先后主编了“十五”、“十一五”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精编教材、21世纪教材《针灸学》、《针灸推拿学》、《实验针灸学》、《康复评定学》、《康复医学》、《中医康复学》等一批水平高、影响大的专业教材,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近5年来学科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成为SCI期刊的“高关注率”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资料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21-06-03
目录
概述
获得荣誉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科研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