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根据科研考察发现,天然螺旋藻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5亿年之久,这也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含营养素成分最多的食物。
并且是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且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它含有的
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包括维生素B1、B2、
维生素e、
维生素k等,并含锌、铁、钾等微量元素。螺旋藻含有的不
饱和脂肪酸是清除血脂、调节血压、降低胆固醇的理想物质。
螺旋藻在生物学分类地位上属于
蓝菌门、
蓝藻纲、藻殖段目、
颤藻科、
螺旋藻属。螺旋藻种类主要有极大螺旋藻、钝顶螺旋藻、盐泽螺旋藻三类。
上世纪六十年代
法国科学家发现,天然螺旋藻富含的
亚油酸、VE等物质、
γ-亚麻酸等能有效降低血脂。其中,螺旋藻中γ-亚麻酸含量是人乳的500倍,具有调节人体血脂的功能,能有效降“三高(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能调节血压、缓解动脉硬化、预防
心肌缺血、净化血液、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
细胞增生等保健作用。与此同时,
螺旋藻中的
丝氨酸、
甲硫氨酸、叶绿素等可以使血压下降。
由于养殖环境不断受污染以及除金属技术不达标,养殖螺旋藻普遍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而重金属含量是否达标已经成为衡量螺旋藻质量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得益于优异的养殖环境以及国际顶级重金属去除技术,康途网益寿堂
螺旋藻片的重金属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所以天然的螺旋藻在养殖基础上就较传统养殖的螺旋藻具有一定优势。
1.简易养殖。主要是指设备简单,养殖池可以就地取材,只要不漏水就行。池深30厘米,面积应尽可能地大一些,可按一个成年人1.5m2计。这种养殖技术得到的
螺旋藻受污染严重。
2.天然湖泊养殖。这也就是天然螺旋藻的来源。螺旋藻原本是自然生长在咸水湖泊中的原始藻,利用天然湖泊养殖是最原始、也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其对设备要求很低,只需在打涝和加工上投资,湖水的肥力可以由其自然恢复。但由于螺旋藻对光照、温度、PH值等有特殊要求,不是所有湖泊都能养殖,而应通过实验、研究,比如选择
云南省程海湖等适宜其生殖的湖泊进行养殖。
3.工厂集约化养殖。设备先进,规模宏伟,要求严格。当前,养殖池以跑道式椭圆形水泥池为好;养殖面积最好是1.5万m2为一个单元。可采用开放式培养,也可进行封闭式生产。开放式培养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分淡水制、海水制,多数培养池都设计成可循环式,用搅拌机搅动,培养液的深度为15-25cm,以日光为光源和热源。封闭式生产是指在一密闭的
生物反应器内借助自然光或人工光照进行工厂化繁殖
螺旋藻的一种生产方式。具体说来,又可分为自然光源(自然光源生物反应器)和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生物反应器)两种方式。
一般我们没有直接食用原始状态的螺旋藻,都是采用螺旋藻粉或者片状,其色彩一般是均匀的黑绿色或蓝绿色,可适量加于许多菜中以增加其
蛋白质和
维生素含量。用螺旋藻粉做汤、面包、
沙拉等味道都很好,耗粉不多即可给食物染上
墨绿色。螺旋藻像许多天然食物一样,加热会破坏其丰富的营养,因此制做食品时,要尽可能少加热。
享用螺旋藻粉最容易的方法是在食物搅拌器中将其加到你喜欢的果、菜汁中,食用量可从少到多,逐渐适应。许多常食者每次喝饮料时可吃10克
螺旋藻粉。
制成片剂和胶囊使螺旋藻更加方便携带。大部分片剂含螺旋藻200—600毫克,而胶囊含400毫克或更少。制作片剂和胶囊时,添加最少量的辅料压片成形或在外层套易溶食用膜,可在就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或
饭后服片剂或胶囊。若一天中某些时候感觉精力不济,随时吃几片
螺旋藻,一、二小时后身体一般会有较好反应。在喝了酸性饮料,如咖啡、酒后,就着吃几片
螺旋藻片或胶囊也会很有帮助。
另外,食用螺旋藻还有以下几点建议:①别把湿勺伸进螺旋藻粉瓶内,或直接一勺螺旋藻粉倒入液体中,要边搅拌边缓慢地加入,以免凝结。②干螺旋藻粉会吸湿,用后需拧紧瓶盖。③无需放冰箱里,但应置于阴凉、干燥的暗处。
螺旋藻生长的温度条件为18~40℃,最适为28~34℃,光照强度以3~3.5万
勒克斯为最佳,但在生长初期要阴暗一点,可采用竹帘等物遮光。培养池的设计主要应考虑搅拌和采收的方便,一般采用回路式结构,高45厘米左右,也可利用
对虾属育苗结束后的育苗池来培育。螺旋藻培养液可用经过滤的淡水或半
碱水来配制,淡水培养液可用CFTRI配方(每立方米水体加
碳酸氢钠4500克、
磷酸氢二钾500克、
硝酸钠1500克、
硫酸钾1000克、粗制
海盐1000克、
硫酸镁200克、
氯化钙40克、
硫酸铁10克)或T4配方(每立方水体加小苏打4500克、农用
尿素100克、农用钙镁磷肥800克、农用硫酸钾1000克、粗制海盐1000克),半碱水可由海水和淡水各半混合,每立方水体再加小苏打4500克、尿素100克、
磷酸二氢钾500克,培养液的pH值保持在9~11左右。池中培养液的深度以20厘米左右为好。从藻种培养到大池生产可采用分级扩大形式,每级扩大比例为1∶3~4。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晚间,接种浓度一般控制在使培养液光密度达到0.1左右。培养过程中最好保持培养液流动,这可由水车式搅拌器或潜水泵来完成。在培养液光密度达到0.4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系统可设计成自流或泵流过滤的形式,滤器用
尼龙筛网布制作,上层滤网25目左右,用以滤去杂质,下层滤网50×150目左右(因所用藻株的藻体大小而异),用以滤起藻泥,每次采收量控制在总生物量的2/5左右,在光温及营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隔3~5天就可采收1次。采收起的藻泥用清水冲洗几次再经离心机脱水后切成小块,在日光下自然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