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三(1888年—1968年),字逸兴。民国元年(1912年)公派赴日留学生之一。于日弘文书院进修四年卒业后,考入
明治大学钻研法律,民国8年(1919年)毕业,获法学
学士,于翌年二月回国归里。留日期间多次受到
孙中山、
黄兴等人的接见,与孙、黄二人交谊深厚。“五四“运动之后,多次于
日本上街游行,强烈抗议
大日本帝国方义的侵略行径,与国内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遥相呼应。回国后曾受命任职甘肃省长公署参事一职,后离职归隐,在甘肃靖远一带促进了当地教育和农业灌溉发展。同时弃文从医,医术高明,在
靖远县以及附近县城颇负盛名。
苏景三(1888年—1968年),字逸兴,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王岘镇家滩村苏家湾。父辈曾一度以筛金为业,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望族大户,富甲一方。富庶的家庭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苏景三幼年就读于乡间私塾,十四岁时,负入靖远敷文书院攻读,后游学
西安市,以《论出师表》文,荣榜首,入
西北大学学习。
民国元年(1912年),
甘肃省选派26名公费赴外留学生(
日本23人,美国3人),他经考试合格,赴日本弘文书院进修。四年卒业后,考入
明治大学钻研法律,民国8年(1919年)毕业,获法学
学士,于翌年二月回国归里。
留学日本期间,苏景三不断聆听革命先驱
孙中山的教诲,多次受到孙中山、
黄兴等人的接见,与孙、黄二人交谊深厚。“五四”运动爆发后,留日学生积极响应,上街游行,强烈抗议
大日本帝国方义的侵略行径,与国内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遥相呼应。在遭到日本军警大刀队袭击时,他身为学生骨干,首当其冲,不顾日本警方威胁,多次组织同学前往医院尉问受伤群众,博得同仁好评。
回国后,苏景三受命任职甘肃省长公署参事,并担任吏治研究所教席,主授法律课程。在兰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军阀间派系斗争,尤其在留日学生张念一惨遭杀害后,他愤恨难平,一怒之下,辞职归里。
民国11年(1922年),靖远政府委任他为
靖远县劝学所所长,民国13年(1924年)冬,劝学所改称教育局后离职。在职期间,他极力筹措资金,发展地方教育,曾以烟亩罚款银1400两在靖远县城西街建铺面十余间出租,以房租补充教育经费。这一时期也是靖远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较好时期。
民国30年(1941年)起,苏景三任靖远县参议会参议员。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家乡的建设事业。民国33年(1944年),兰宁公路修善工程开工,他科学论断,以减少经费避免百姓纠纷为依据,极力主张郝家川至
靖远县途经范家窑、吴家川为上策,否决了经砂河过北湾的议案。
民国34年(1945年),靖远平堡“复兴新渠”巷工程动工,他虽已年近花甲,但为家乡的水利事业不辞劳苦,常往返于省、县、乡之间,经多方协调,取得美国援华贷款资助,并亲自与北湾治理
黄河工程主任贺西庚及部分专家共同勘察设计,又与平堡开明人士刘惠宗(字子元)密切合作,调解地方纠分,终于修通了自
乌金峡经平滩堡腹地至蒋滩全境长达5华里的复兴渠上游进水工程。新渠道所占平滩堡水地60亩,由苏景三套黄湾最新砂田20亩及刘惠宗平滩堡楼台子最优水地40亩予以补偿。复兴渠水源畅通,流量充裕,夏秋无间断。从此,中、上游渠道沿线及蒋家滩近6000亩受旱农田变为自流灌溉。
自民国10年(1921年)起,苏景三研读中医药书籍,自学成医,在
靖远县、白银、
皋兰县、
榆中县、景泰一带颇负盛名。晚年行医,常手到病愈。1968年去逝。(
杨国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