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树
可以为农作物施肥的树
在荷兰海牙世界农业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国际大会上,农业专家向大家介绍了在非洲的一种可以为农作物施肥的树,这种树不会遮挡农作物的阳关,并能吸收空气中的氮转化养料补给农作物,被称为“肥料树”。所谓肥料树,其实是灌木的变种,它们能够从空气中吸收氮然后将其转移到土壤中,这一过程被称为“固氮”,它能够帮助作物恢复营养,并可使产量提高2—3倍。肥料树可以和农作物套种1—3年,然后砍掉,让其腐烂在田间,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和更多肥料。
意义
联合国统计,农业生产、森林退化以及其他形式的土地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一些环保组织因此指出,在气候变化威胁日益严峻的今天,必须改变原有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包括农林复合系统在内的绿色生产技术,以达到减排增效的目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各国从现在开始广泛采用相关减排技术,到2030年全世界在农业领域就可基本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的平衡,到2050年可保证农业产量满足全球90亿人口的需求。
报告指出,如果广泛采取新型的农业环保技术——其中许多不需要额外投入资金或只需投入很少资金,农业可以成为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见效最快的产业: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每年最多可减排二氧化碳60亿吨。这与目前全球农业生产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且这些减排量的70%可在发展中国家实现。
农业领域一项关键减排技术是农林复合系统,也就是在农田中以科学合理的方法间种树木,尤其是所谓的“肥料树”。国际环保组织“世界农林复合系统中心”的研究表明,一些树种能有效从空气中吸收氮并将其转入土壤,最多可减少氮肥75%的使用量并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所以被称为“肥料树”。
“如果各国采用农林复合系统,未来50年内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可减少500亿吨,”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参加第二届世界农林复合系统大会的“世界农林复合系统中心”主任丹尼斯·加里蒂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全球发展中国家有至少10亿公顷土地适于采用农林复合系统。加里蒂说,农民通过采用农林复合系统可以从种植树木方面增加收入,同时减少购买化肥的支出,而且还有可能通过“碳交易市场”获得一定的环保补偿,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加里蒂举例说:目前南部非洲国家马拉维正在进行一个农林复合系统项目,当地农户在田地里合理间种“肥料树”、果树和“薪柴树”,使当地妇女不再需要去树林里砍柴,从而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收获的水果也改善了当地儿童的营养状况。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农业既可以加剧全球气候变化,也可以成为全球减排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人类将如何选择——“是继续破坏性地利用肥沃的土地以及地球的生态系统,还是广泛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农业新技术?”
树种
绿肥之王”紫穗槐
紫穗槐,俗称刺槐富贵树,是多年生豆科落叶灌木。它适应性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耐涝、耐荫、抗盐碱抗风砂等多种特点。它易栽活生长快、材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既是经济、薪炭、抗风砂树种,又是把田的“肥料树”和养畜禽鱼的“饲料树”。民谚有:“您有豆茬地,我有紫穗槐”之说,是有科学道理的。紫穗槐的嫩枝叶,是一种优质的绿肥。据测定资料介绍:每500公斤嫩枝叶相当于33公斤硫酸铵8.5公斤过磷酸钙、8公斤氯化钾。它所含的氮、磷、钾养分总量,约等于高产绿肥的紫苜蓿的2.3倍、飞廉的2.8倍、草木樨的3.2倍,故有“绿肥之王”或“铁杆绿肥”或“营养齐全丰富绿肥”之美称。
紫穗槐根系繁多,根上结有串串的根瘤,根瘤里有亿万个能固定空气中氮奈的根瘤菌。一簇紫穗槐根系上的根瘤群,就是地下的“化肥厂”。
紫穗槐根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较多,4年生的紫穗槐林地里,10厘米深1平方米的土层里,有鲜根1公斤多,其中每年有1/3残留在土壤里。栽过5年紫穗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未栽过紫穗槐的增加4倍多。紫穗槐枝多叶茂,抗风霜、产量高,一般3年生紫穗槐林地,每亩每年可割取嫩枝叶1600~2000公斤,足够2亩地的优质基肥。凡是栽过紫穗槐的土地,土壤中有机质显著增加,土壤结构改善明显,透水、透气两性都增强,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抗旱涝能力。用紫穗槐枝叶作肥料,一般在春季开花盛期,将其嫩枝叶割下,稍晒一下撒地里耕翻,作后花作物的基肥,也可将其短与作物秸杆、树叶、杂草等混制成堆肥施用(追肥亦可),或在秋霜落叶时搂取贮存,春耕时撒于田间翻压做基肥。紫穗槐养地培肥地力,又节省化肥投入,且增产幅度大,一次栽植,多年受益。荒山、荒坡、田埂、河边、塘边都可栽植。紫穗槐,不仅是农田的好肥源,又是畜、禽鱼的好饲料。
科学资料证明:每500公斤紫穗槐的落叶(或风干叶)含有无氮浸出物210公斤、粗蛋白质12公斤、粗脂肪15公斤、粗纤维54公斤、砂物白质15公斤,并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比牧草之王紫花苜高25%,比荆条叶高96%,比地瓜藤叶高41%,纯属高蛋白饲料。以其鲜嫩嫩枝叶喂养,或与其它饲料配合后作糖化饲料,用来喂牛,产奶量提高;喂羊、兔,奶、肉、毛绒的产量提高;喂猪、鱼,可缩短饲养、催肥期,喂蛋鸡、鸭、鹅,生长快、蛋量多、单个蛋重高;喂肉用鸡,长肉快,缩短饲养期,早出栏。它既能节约精饲料,降低成本,又增强畜、禽、鱼、兔的抗病能力。用其喂猪,一般按日粗量拌入槐枝叶粉,以不超15%为适宜。1头25公斤重的猪,饲料中加10%槐枝叶粉,经过83天的喂用,平均日增重可达0.6公斤,每增重0.5公斤耗配合饲料1.66公斤,比正常降低0.4公斤多。用其喂蛋、肉鸡,可代替部分鱼粉维生素c和粗食。一般以干叶粉加入5~10%槐枝叶为适宜;鲜枝叶切(剁)碎,按日粗的20%拌入喂给,每天喂3次,蛋鸡产蛋率可达69%,蛋料比为1∶2.5。肉鸡增重也可显著提高。用其喂鹅、鸭,按日粗20%拌和饲料。经喂5个月的蛋鹅产蛋枚和平均蛋重、分别比不喂槐叶粉的增加3.4个和12.3克,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都提高。喂鱼成活率可高达92%以上,个体产量显著提高,喂鱼制成颗粒料,日投给量为鱼总体重的7%,加入槐枝叶粉,每周投喂5天即可。配方是:槐枝叶粉30%、野(牧)草粉10%、稻草粉30%混拌匀,糖化发酵后加入麦麸、饼粉、玉米面各10%、骨粉1%、食盐、土霉素各0.5%,混拌匀制成颗粒料投喂。兔亦可制颗粒料喂给,也可喂给鲜或干槐枝叶。
沙棘是良好肥料树种
沙棘根系与放线菌分枝杆菌等共生形成大量根瘤,有比大豆更强的固氮能力,使沙棘成为一种肥料树。据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所测定,沙棘每公顷结根瘤可达750kg;可固氮180kg,相当于375kg尿素。大量的枯枝落叶,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可达2--3%,沙棘林地与农田比较,全N增加61%,全P增加14%,盐基代换量增高1%,土壤容重降低0.03--0.07,土壤孔隙度增高1.5--2.6%,水稳性团粒结构增高32%,大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功能,减少土壤侵蚀。据吉林省农科院土肥所在通榆县新华村沙地栽培沙棘试验,沙棘林区内每年平均固沙2.2cm,相当于每公顷沙地固沙550吨,每公顷少流失表土有机质787kg,纯氮116kg,纯磷72kg。土壤水初渗率提高2--3倍。沙棘覆盖地面,减少土壤表面蒸发,保持水土。使沙棘林地表层0--10cm、10--20cm、20--30c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2.25%、23.77%和71.11%。
实例
非洲国家马拉维实施一项“肥料树”工程,以减少小农户必需的化肥用量。
这项工程将惠及20万农民,大约占该国农业人口的10%,马拉维派驻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和世界农用林业中心(WorldAgroforestryCentre)的国家代表、高级树木科学家费斯图斯·阿金尼菲斯(FestusAkinnifesi)说。
阿金尼菲斯说,农民们将免费获得树种和一套信息工具,同时还可接受套种体系以及相关的作物管理培训。
联合国千年项目主任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Sachs)说,要实现到2015年全球饥饿人口减少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肥料树是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
目前一共有4种肥料树套种体系,都是在改进后的休耕制基础上发展来的。马拉维将根据土壤的种类不同,分别采用这4套体系。
第一种体系是将玉米与印度田菁或者非洲白灰毛豆等固氮树木连年套种,缩短土地需要休耕的时间。第二种体系是将墨西哥丁香和玉米同种,并在玉米生长期对丁香进行定期砍伐与修剪,以免争夺玉米的养料。第三种体系是在玉米下种数周后再种植固氮树,同样也是为了避免二者争夺营养。第四种体系是将树木的落叶作为肥料提高作物产量,湿地用于蔬菜,高地则用于玉米。
目前,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5个国家,包括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共有大约30万农民在使用肥料树。
非洲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灾区”,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的积雪正在加速消失,纳库鲁湖也日渐干涸,大量动物死亡。很多国家意识到,只有各地的人们行动起来,种植并保护树木,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才能遏制这一势头继续发展。世界农林复合系统中心主任丹尼斯·加里蒂以南部非洲国家马拉维为例介绍说,目前马拉维正在开展一项农林复合系统计划,鼓励当地农户在田地里合理间种“肥料树”、“饲料树”、“柴禾树”和果树等。顾名思义,“肥料树”可以用来当作庄稼的肥料,“饲料树”可以喂养牲畜,“柴禾树”可以专门用来烧火做饭。这样不但有效保护了当地有限的森林资源,还促进了粮食增产,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谓一举多得,丹尼斯?加里蒂介绍说:“(农林复合的)绿色农业,是独特的,具有革命性的,不局限于纯农作物种植的农业系统。如今非洲已有超过500万的农民正在享受这种绿色农业带来的好处。由此一来,我们也就有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农业生态学的方法,而且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无需为此花费毫厘,还能使粮食增产两到三倍。”
砍伐森林固然可以得到更多耕地,但无疑破坏了生态平衡。从长远来看,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完全矛盾。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农业既可以加剧全球气候的变化,也能为环保做出重要贡献,关键在于人类将如何选择——是继续破坏性地利用肥沃的土地,还是采用并推广符合环保要求的农业新技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我们需要做出选择,不是理论上的允诺,而是立即采取一系列的实际行动。我认为,全球必须在此和十二月间抓紧做些课题,研究国际社会究竟该如何合作,在这方面展开行动。”
世界农林复合系统中心主任丹尼斯·加里蒂还指出,非洲国家未来的农业发展应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中有所借鉴,他提到了有着古老农耕历史的中国。在很早以前,中国的农民就有杉木与薯类间种、油桐与农作物间种等实践经验。当代中国,农林系统基本模式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加里蒂总干事认为:“非洲国家可以从中国那里借鉴许多丰富经验。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农民和科学家们在攻克自然环境和农业系统难题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活动和调查研究。尽管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环境特点不尽相同,但是中国(在该领域所取得成果)的理论和科学依据依然可供非洲国家借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意义
树种
实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