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园体育场
中国天津市和平区内景点
民园体育场(英文名:Minyuan Stadium),又称民园广场,是天津市和平区内景点,位于和平区五大道街道重庆道95号,始建于1920年,全场占地面积3.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7.2万平方米。
民园体育场由天津旧英租界工部局(B.M.C)在租界地修建。1925年至1926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邀请苏格兰运动员埃里克·利迪尔(李爱锐)参与设计民园体育场的改造。1943年冬,民园体育场更名为“天津市市立第二体育场”。1956年,民园体育场更名为“天津市民园体育场”。1980年8月至1982年7月,民园体育场再次重修,重建了草皮地,内部是足球场,外围是塑胶跑道。2012年,和平区启动了民园体育场保护利用提升改造工程,该项工程于2012年4月20日启动动迁,2012年8月开始动工建设,历时18个月的时间,民园广场工程基本完工,于2014年5月对外开放。2024年10月2日至5日,“津遇和平·欢乐和声”主题音乐生活周在民园广场开唱。
民园体育场,不仅是天津市足球比赛的主要场地,而且更多地被视为天津体育成长的象征。这是一座浸透着浓郁欧陆风情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体育场。民园体育场曾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曾经见证了天津体育的发展历程,伴随了几代天津人的成长。
名称由来
第一种说法
据了解,民园的由来众说不一,据一直住在民园附近的老人说,这是英工部局为英国侨民开辟的体育园地,所以叫民园。另外有人说,这片洼地原来叫民园,体育场因地名而得名。哪种说法正确,也无人考证。
第二种说法
民园体育场四周种有山杨及松柏树,环境极为安静。虽在租界地,因不是正式体育场。各阶层人士都能在此活动,故称为民园,意为民众活动的园地。
历史沿革
背景
1920年,因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天津旧英租界工部局(B.M.C)在租界地修建了一个规模较大、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的体育场,这就是民园体育场的雏形。
改造
1925年至1926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邀请苏格兰运动员埃里克·利迪尔(李爱锐)参与设计天津英租界体育场的改造工程,以他带来的伦敦斯坦福桥球场的设计图纸作为参考,对民园体育场进行改造。改造后,民园体育体育场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还在球场南北两侧设置了两座旋转门,建有西面木质和水泥看台,辟有田径场地和两个足球场,四周有500米跑道6道,在场西看台前有6道200米直线跑道(当时世界比赛仅承认200米直线跑道成绩),场地能容纳近两万名观众。万国足球比赛和万国田径比赛皆曾在此场地举行。1929年11月25日下午,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冠军李爱锐(时在天津新学书院任教)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400米冠军获得者德国人步起在民园体育场进行了一场轰动一时的“飞人大战”。
民国时期
1937年,为了防止日本飞机轰炸,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在民园体育场大门前的空地上用油漆画了一个巨大的英国国旗。1941年,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在天津市接管英、法等国租界,改为军事特管区。1942年秋,日军将旧英国球场、民园体育场、保定道小游泳池、桂林公园游泳池转交给伪市政府教育局管理。1943年,日军拆走民园体育体育场的铁栅栏和铁门。当年秋季,为准备举办“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经伪新民会和伪教育局拨款,将民园体育场砌以砖围墙。从此,民园体育场的纵轴从南北向改为东西向,原有的民园体育体育场主席台重新建在北面并用砖砌成台阶,在原小主席台西门的侧面建了4间砖房,民园体育体育场西侧的木质和水泥两座看台仍然保留下来,东斜坡看台中间建有小砖房10间,田径跑道由原来的500米改为400米。1943年冬,更名为“天津市市立第二体育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民园体育场为迎接苏联篮球队来津访问,在民园体育场西看台前曾搭过大型篮球棚。1951年12月1日,解放后中国首个足球赛事即全国足球比赛大会在天津民园体育场举行。参加比赛的共有解放军、天津京铁火车头足球俱乐部东北地区、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八支队伍参赛,最终东北队以7胜1平获得第一名,通过比赛还选拔出张邦伦,徐福生史万春年维泗等30人成为我国解放后第一批国脚。在1953年全国四项球类比赛以后,民园体育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建,以水泥板改建周围看台,建有较大的主席台。1956年,更名为“天津市民园体育场”。当年又整修田径场地,足球场地由原来的沙地改为草坪场地,以圆木做架建起灯光足球场,并在民园体育体育场的四角搭建起24米高的木质灯架,是中国第一个灯光足球场。1957年4月,作为天津市足球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事件——14名中国白队队员在领队王伯青和教练邵先凯的率领下落户天津,自此民园体育场作为主场见证了天津足球历史上的最鼎盛时期。同年8月1日晚间,孙洪年、杨金城、王俊生等津京地区的足坛名宿在民园体育场参加了一场义赛,1974年,在天津的民园体育场,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对战朝鲜鸭绿江队。1980年,由严德俊执掌教鞭,拥有左树生、王玉俭、张贵来齐玉波这些悍将的天津队在民园体育场对战广东队,最终天津队3比0获胜。
1980年8月至1982年7月,民园体育场再次重修,重建了草皮地,内部是足球场,外围是塑胶跑道。南北方向共设四层,首层为大厅,二三层为贵宾室,四层为技术服务中心,有了比较现代化的设备,能容纳两万名观众。1994年以后,民园体育场就一直是天津足球队的主场。1996年6月16日,天津三星在民园体育场1:0战胜广州松日足球俱乐部。1997年12月17日,当时的天津市三星队坐镇民园体育场迎战广东宏远华南虎俱乐部,天津最终三球完胜对手。2003年8月,中国与智利的足球友谊赛被安排在民园体育场进行。2004年,中国队与智利队在民园体育场进行了一场热身赛,最终李玮锋率领的国家队0-0战平对手。2006年4月1日的民园体育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自己在民园的最后一战,那一场比赛泰达2-2战平了西安国际。2012年,和平区启动了民园体育场保护利用提升改造工程,该项工程于2012年4月20日启动动迁,2012年8月开始动工建设,历时18个月的时间,民园广场工程基本完工,于2014年5月对外开放。
2024年10月2日至5日,“津遇和平·欢乐和声”主题音乐生活周在民园广场开唱。李宇春大张伟、宝石Gem、郝云、鹿先森乐团等知名歌手和乐队给大家带来演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民园体育场座落于天津市和平区中南部,座南朝北,自成一体。东临河北路,西临阳路、南临大理道,北临重庆道,正门在重庆道95号。
气候
民园体育场所在的天津市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东亚季风盛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主要为大陆性气候特征,受渤海影响,沿海地区有时也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特征。天津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全年平均气温在11.4℃—12.9℃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4℃—3.0℃之间;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9℃—26.7℃之间,呈南高北低分布;年平均降水量538.1毫米,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日照市时数2479.2小时,日照时数较长,阳光充足。
地质
民园体育场所在的天津市位于华北地台北部,除北部蓟州山区有基岩出露外,其他地方都为新生界覆盖。地台基底由中、新太古界密云群和四合堂群片麻岩系夹四氧化三铁石英岩组成。蓟县的中、新元古界层序连续、完整,顶、底界线清楚,也是燕山裂陷槽的标准剖面。和华北地台其他部分一样,天津自中元古代至石炭纪为稳定型浅海相地台沉积,二叠纪转为陆相环境,缺失南华纪、震旦纪、晚奥陶世—早石炭世沉积记录。中生代进入地台活化期,有花岗石霞石正长岩和霏细岩侵位。新生代初转入伸展构造体制,北北东向的阶梯状铲状正断层系形成一系列的断陷和断垒。在天津市及其周边地区自西向东有冀中断陷、沧县断隆和黄骅断陷,填充其中的新生界最大厚度可达9500米。大港、渤海等油气田都产于其中。天津市区以东还残存有三条大致与现代渤海岸线平行的贝壳堤,其时代分别为3800~3000年前、2000~900年前和500~400年前,是渤海变迁的可贵历史记录。山区主要出露中新元古代长城纪—青白口纪地层,其厚度近万米,构造简单,著名的蓟州层型剖面就分布在这里。平原区巨厚的新生代堆积不整合于前新生代地层之上,最厚处超过了8000m。
地形地貌
民园体育场所在的天津市绝大部分为平原,少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地貌特征:其一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从蓟县北部山区到塘沽区汉沽区、大港的滨海,呈簸箕形向海河干流和渤海方向倾斜。最高点为蓟县与河北省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85.5米。最低处是塘沽大沽口,海拔为零。其二山区面积小,平原辽阔。山地、丘陵平均海拔小,相对高度大。平原既低且平。
景区布局
原始布局
民园体育场建筑主体为异型预制装配混合结构。直线看台为3层,弯道处看台为1层。3层看台挑台部分设观众厕所和饮水处,2层为办公和运动员宿舍用房,1层设可供柔道、、乒乓球、击剑、技巧等体育项目训练用房。此外还设有运动员、判员体息室、淋浴室、检录处、医务室、器材室等用房。主席台1层为大厅,2、3层为内外宾休息室接待,4层是技术用房。整个看台划分为13个分区和1个特区,实行分区管理。从主席台的东侧起至主席台西侧,共设13个观众出入口和3个贵宾出入口。看台四角设有高达48米的灯光塔,可供晚间比赛使用。场地西侧弯道看台上设有供足球比赛用的高4米、宽11米的电子计时记分牌。主体建筑的外面,在西南与西北两端分别建有2层小楼房,分别为水系房、食堂、运动员体息宿合等和锅炉房。主席台西侧设有传达宽和2层楼的变电室。体育场中心设有108米x68米的草坪足球场地,球场四周有8条400米标准园形胶可供田径各种项目的比赛和训练使用。
改建后布局
民园体育场占地面积3.56万平方米,原建筑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2012年,经过提升改造后,新的民园广场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其中地下两层建筑面积为4.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中心绿地为8000平方米,内广场保留了400米跑道。民园体育场四周全是充满罗马风的拱形入口,可以随意从任意一个门进入,砖红色的环形跑道,绿色的阶梯式草坪,四周有咖啡厅、酒吧和餐厅灯休闲场所,成为了天津市市民和外地游客们休闲的好去处。
景点
天津市体育博物馆
天津市体育博物馆位于民园体育场大理道3层,是天津市体育局直属的体育行业博物馆,馆内设置“天津与”专题展览、“奥运会藏品博览”和临展厅三个专题展馆。2024年8月23日,天津市体育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
拜石博物馆
拜石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地区民园广场,由作家、学者冯骥才题写馆名,著名范曾题词,被命名为“江山多娇——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拜石博物馆主要由《天造石画入堂来》《春华秋石》与《民以食为天》三部分组成。
开发与保护
2012年,和平区启动了民园体育场保护利用提升改造工程,该项工程是天津市为合理保护利用五大道地区历史风貌资源、提升五大道历史街区价值、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工程于2012年4月20日启动动迁,2012年8月开始动工建设,历时18个月的时间,民园广场工程基本完工,于2014年5月对外开放。
文化
民园体育场位于著名的观光旅游景点--"五大道"地区,这里随处可见多种多样的欧式建筑,该地域拥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建筑,因此也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价值意义
历史意义
民园体育场,不仅是天津市足球比赛的主要场地,而且更多地被视为天津体育成长的象征。这是一座浸透着浓郁欧陆风情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体育场。民园体育场曾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曾经见证了天津体育的发展历程,伴随了几代天津人的成长。
文化意义
改造后的民园体育场已经不再承办重大体育赛事,但仍然是天津人心中的体育圣地,每天早晚在此健身休闲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让民园体育场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记录了中国近现代体育事业的起步与发展,见证着天津市人的体育热情,承载了很多人的美好回忆。
轶事典故
埃里克·利迪尔,中文名李爱锐、李达,190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1907年随父母回国,在读完小学和中学后,考入了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他从小就有体育天赋,1920年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期间,体育才能得到发挥,成为田径运动员,加入了苏格兰国家田径队。他曾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摘得400米跑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大学毕业后返回天津任教,同时还参与了天津民园体育场的设计和改建。在天津市,李爱锐还被誉为“民园之父”。
参考资料
关于民园 .天津五大道官方网站.2024-10-07
民园体育场:见证天津足球成长.天津市体育局.2024-10-07
自然环境.天津档案方志网.2023-09-03
天津地质.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3-06-09
天津地区综合地层情况.天津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23-09-19
天津那些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央广网旅游.2024-10-07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第一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
历史沿革
背景
改造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景区布局
原始布局
改建后布局
景点
天津市体育博物馆
拜石博物馆
开发与保护
文化
价值意义
历史意义
文化意义
轶事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