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糕润
双糕润
双糕润也叫海澄双糕润(百年老字号),因产于漳州市龙海海澄得名,是当地特色传统名牌糕点之一。海澄双糕润选用白糖、糯米粉、猪油加冬瓜条等为主要原料。把糯米粉和白糖放入石臼中干捣,加以筛选后和糖拌匀,再边捣边拌,直至变软成团,然后平铺于蒸笼内,加上冬瓜条、肥肉块、油葱等佐料蒸制而成。糕如树胶,质纯不粘,滑而不油,气味芳香,甘甜适口。正宗的双糕润吃起来喉咙很凉爽,这种特有的“冷喉”特点是判断双糕润真伪的关键。
历史沿革
漳州月港民间每逢岁时节日,婚庆喜事,莫不蒸制白糕粿,民间称之为“石狮甜粿”,参配红糖者叫“红甜粿”,参配白糖者叫“白甜粿”,“红白甜粿”各有特色。
乾隆版《海澄县志、卷十六坊里》载:“县口市南市在岐街、东市在新路口,西市在亭下街”,今统称中山路,建县时是一条东往漳浦,西走龙溪县的重要道,东、西段各树立一座石牌坊,东段新路口称“萃贤坊”(今尚存),西段亭下街称“贞节坊”(已毁);由于过往客人多,小吃店也多种多样,由于“甜粿”耐饿,香甜,生意好,做“甜米粿”的就有好几家。
制作方法
正的(正宗)双糕润吃起来是冷喉的(冷喉是判断双糕润真伪的关键)。传统制作方法,糯米要渗透,糯米蒸熟后加冰糖、加上等熟猪油,用“钟臼”手工炼成糯米泥后再加芝麻,制作过程中手要搓点猪油,否则很粘手。这种传统制作方法使得双糕润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市场出路
厦门市第四届食品(国际)博览会于上2006年6月24号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会展上的著名小吃“海澄双糕润”独立展馆里,85岁的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先生慈祥微笑的照片布满展馆广告宣传画以及产品包装袋。这是为邓丽君写过数百首歌曲而驰名的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先生首度为具有百年传承的“海澄双糕润”代言。
2006年4月,当庄奴先生品尝到新产的海澄双糕润时,赞叹不已,连连夸奖说“糕如树胶,气味芳香,甘甜适口,真好吃!”并欣然答应无偿代言“海澄双糕润”。庄奴先生至今未曾代言过任何产品,惟独“海澄双糕润”例外。
故事
双糕润的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年间,做这种双糕润的师傅叫白祥,因为他的双层糕独具香、甜、冰冷、软润的特色,一开始人们称它为“祥哥润”,又因为是双层糕所以亦称“双糕润”。
祥哥为人厚道,脾气却很犟,“双糕润”好卖,他每天只做三十斤,多一两不做,祥哥每天早早起来,做好三十斤“双糕润”,打开店窗,让女儿白秀玉去卖。白秀玉人俊俏而且灵巧,每天窗口买糕的人如潮涌,把窗口都快挤破,她镇定自若,称、切、卖、找,分厘不差。买糕点的客人有的用纸包回去细品,有的干脆在门外石牌坊下坐着吃起来。有人说,看见晶莹透亮的“双糕润”,不吃也想买;有的说,看见白姑娘卖糕,不挤过去买一份,心里不踏实。
在众多顾客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海澄大财主苏二舍。他家财百万,商船几十艘,按理说只要叫个伙计来买就行了,可是他却不管刮风下雨,非天天亲自来这石牌坊下跟人家挨挨挤挤不可。原来他心里有一个小算盘。每次买糕点,他边走边夸说:“双糕润,又白又香”,可一双滴溜溜的眼睛却总贪婪地盯着白姑娘。有一次他边走边看白姑娘,一头撞上了石牌坊,额头上碰出了鸭蛋大的疙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几个调皮鬼编出了个俏皮话,说:“苏二舍眼睛看着双糕润,头壳碰上了石牌坊。”苏二舍从此再不敢去看白姑娘,而这句笑话却从此传开,成为海澄久传之笑料,嘲笑那些遇事分心,或办事不瞻前顾后的家伙。
文化意义
双糕润不仅是海澄县的传统小吃,也是闽南地区的风味糕点。它不仅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也成为了台湾民众的思乡爱国的饮食纽带,维系着两岸民众的情感。旅居海外的侨胞、华人对双糕润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将其视为怀念故乡的象征。
荣誉
海澄双糕润制作技艺于2010年列入漳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为龙海富裕来食品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龙海非遗|海澄双糕润制作技艺.龙海非遗|海澄双糕润制作技艺.2024-09-22
龙海海澄双糕润.龙海海澄双糕润.2024-09-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制作方法
市场出路
故事
文化意义
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