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志
获部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张永志,男,汉族,1961年出生,地质测量工程专家。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GPS、DInSAR、固体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五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完成国家及各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
人物履历
1980~198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系,获大地测量专业工学学士
1984~1987年在云南省地震局从事中美合作项目:激光地磁联测及有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
1987年9月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地学部。
1988年9月在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从事重力场时空变化及地壳形变方面的理论研究。
1990年7月获地壳形变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8月在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从事重力测量、GPS观测及其有关形变理论的研究工作。
1991年任工程师。
1996年任高级工程师
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
200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2年调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系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
2002年任副教授。
2004年12月晋升为教授。
200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
近三年来,为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主讲专业核心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周学时数为4学时,3届学生共200人;指导本科生控制测量实习,学生总人数300余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人数共22人。同时为本科生主讲了《重力测量》、《测绘专业英语》、《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连续3年为本科生讲课、指导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设计,年完成的平均教学工作量在400学时以上。
主要贡献
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参与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联合科学基金;国家大型科学工程;“八五” 、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10多项。
张永志,崔笃信王琪等 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应力场变化地震活动,地震学报,2000,22(4):449-456。
张永志,王双绪,河西地区地壳的垂直形变的小波分析结果与中强震关系研究,地震学报,1998, 20(2):150-157。
张永志,王文萍,梁伟锋,地壳损伤状态的重力频域反演研究 ,地震学报, 1998, 20 (3):322-326。
张永志,李辉,张伯宏,孕震过程中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地震,2002,22(2)35~42,第一作者。
张永志,梁伟锋,祝意青,丽江7.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西北地震学报,1999,21(2)149- 155。
张永志,朱桂芝,王琪等,新疆伽师地区地应力的GPS损伤模拟研究,西北地震学报, 2000,22(4):386-389,第一作者。
张永志、孙和平、王卫东,利用GPS观测研究新疆伽师地区的水平变形特征,地震研究,2004,27(2):179-183,第一作者。
张永志,王卫东,青臧高原东北地区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24(1):63-67。
张永志,张克实,地震孕震过程的重力变化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1):8-6。
张永志,王文萍,朱桂芝,损伤地壳中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 21(1):53-60,第一作者。
张永志等,河西重力变化的小波分解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Vol.17,No. 3,第一作者。
张永志,王庆良,朱桂芝,火山地区重力场变化的数值模拟,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23(2)69-73。
张永志,朱桂芝,祝意青,利用重复重力观测研究地震活动与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21(3)14-21。
张永志、胡斌、程宏宾,应用GPS观测研究青臧高原东北地区缘应力场变化,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25(4):80-84。
Yong-zhi Zhang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stress field variation and earthquake activities from GPS 数据,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ol.13,No.5,pp483-490,2000.
Yong-zhi Zhang and Shuang-xu Wang,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let transform on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moderate earthquake in Hexi region, Gansu,Provinc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1998,Vol.11, 二氧化氮 ,179-188
Yong-zhi Zhang et al. The Inverse Study of Damage State in 地球 Crust with Gravity 数据 in 频率 Domain, strength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u0026 Prospects for 21st century. M..H.YU and S.C. FAN(Eds.),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ork. 1998,987-993,
Yong-zhi Zhang et al. The Inverse Study of crustal Damage State with Gravity 数据 in 频率 Domain,1998,Vol.11, No.3 ,381-385,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一作者。
祝意青,张永志,胡斌,永登5.8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图象特征研究,1999,Vol.19, No.1,地壳形变与地震,第三作者。
胡亚仙、施行觉、王庆良、张永志,腾冲火山区地表垂直形变分析,2003,Vol.23, 二氧化氮,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张永志,损伤裂纹对地壳形变的影响研究,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地震出版社陈运泰主编),1999.。
王卫东、张永志等,1995年临5.0级地震Q值的时间变化特征,2004,第3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裂盆地及临近地区地震活动的深部背景,2004,第3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王卫东,张永志等,陕西关中及邻区地震的震源参数研究,2004,第3期,地震研究。
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裂盆地及临近地区Q值速度场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性,2004,第3期,山西地震。
张永志,王卫东,祝意青,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2003,第3期,地震学报,地震学报。
张永志,王卫东,李萍,INSAR图象的最小范数法相位解缠研究,2005,第1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祝意青等,Gravity variation before Kunlun mountain pass western Ms=8.1 earquake,2003,第3期,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六作者。
张永志,王卫东,祝意青,青藏高原东北地区断层活动引起的地壳三维变形与重力场变化研究,2004,Vol.25, No.5,地球学报。
张永志,王文萍,牛安福,华北定点形式的小波分析与地震活动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9, 19 (3):48-54。
张永志,地震过程中地形变的Lyapunov指数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1993,Vol.13 ,No.3。
王双绪,张永志等,两次强震过程中垂直形变分维特征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3,Vol.13 ,No.4。
张永志,震前地壳的动力学超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1992,Vol.12 ,No.4。
张永志,有误差数据的最佳斯托克斯积分,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Vol.12 ,No.4。
张永志,粘性力在地形变动力学模型演化中的作用,西北地震学报,1994,Vol.16 ,No.4。
张永志等,地震过程形变能的演化特征,地震研究,1994,Vol.17 ,二氧化氮
张永志,王双绪,河西地区几次强震前的垂直形变分维特征研究,内陆地震,1993,Vol. 7 ,No.3。
张永志,祝意青,孙伟利,北祁连地区震前重力场变化及其动力学特征,高原地震,1992,Vol.4 ,No.3。
张永志等,九泉5.4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特征及预报探讨,1992,流动重力通讯。
张永志等,垂直地壳运动的均衡失稳条件的探讨,内陆地震,1992,Vol.6 ,No.1。
张永志,利用空间张永志测地资料研究地壳应力场变化与损伤过程,2001,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王卫东,张永志等,临猗5.0级地震前后Q值变化特征研究,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第1期:70-72。
张正涛、张永志,GPS观测研究青藏东北缘水平变形特征,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第三期:6-8。
张永志等(1)利用GPS资料反演祁连山脉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6(2):31-35,2006。
张永志等(1)三轨法DInSAR 观测确定区域的垂直变形,地震研究,29(3):281-285,2006。
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1、2007.1-2009.12,断层错动的不均匀分布于地面变形的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2、1998.1-20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74214,利用空间测地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主持人。
3、1996.5-1998.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96100,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与震源过程的时——频反演研究,主持人。
4、1998.8-2000.5,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3-07-03,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高原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GPS监测, 主要参加者。
5、1996-1998,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3-04-01-03,重力场动态图象及其与强震关系的研究, 主要参加者。
6、1996-2001,国家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9510,国家大型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国地震局技术专家组成员。
7、1997.5-1999.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197066,地震中短期前兆的力学特征与综合检测技术,主要参加者。
8、1996-1997,中国地震局第二第形变监测中心,小波分析在重力、形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
9、 2003-2004,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测绘学基础研究),DINSAR在垂直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
10、2002-2004,陕西省交通厅,公路边坡灾害一机多天线GPS监测系统研究,参与。
11、2002-2004,陕西省计委,黑河引水工程库岸滑坡变形监测,参与。
12、2002-2004,长安大学, GPS定位原理及精品课程,主要参与。
13、2002-2004,教育部,基于地球动力学的地壳运动连续形变场研究与应变场,主要参与。
14、2002-2005,美国国家基金,GPS测定喜马拉雅山脉板块与地壳形变,主要参与。
15、2005-2008交通部西部交通项目,基于网络的GPS单点精密定位及一机多天线在交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参与。
获奖记录
研究成果分别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局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局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项、四等奖一项。
在《地震学报》、《地壳形变与地震》、《西北地震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一篇论文获得中国地震学会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一篇论文获得陕西省测绘学会第九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2002.10 2002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13602),中国地震局利用空间测地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第一。
2000.9 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中国地震学会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地壳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第一。
1998.3 第九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陕西省测绘学会丽江7.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第一。
2001.6 二○○一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3601),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
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和震源过程的重力时——频域反演研究,第一。
2002.4 二○○二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1),第十四,1999-2001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
2002.4 二○○二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3),第一,利用空间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
1998.4 一九九八年度基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813602),第一,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
孕震过程中形变能的累积判据研究。
2003.4 二○○三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观测、预报研究。
1991.12 全国青年地震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独著, 中国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均衡地壳运动的失稳条件探讨。
1991.8 第四届西北地震工作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独著,均衡地壳运动的失稳条件探讨, 第四届西北地区地震工作学术研讨会。
1995.3 一九九五年度基层科技进步四等奖,(953602),第一,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垂直地壳运动的均衡失稳条件探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主讲课程
主要贡献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