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班猪
分布在非洲等地的猪
库班猪(学名:Kubanochoerus),又名库斑猪,是一属大型及长角的猪,生存于距今2000万至1000万年间中新世的欧亚大陆,最早出现于非洲。其下最大的物种是巨库斑猪,肩高达1米及重500公斤。头部很特别,眼睛上有细小的角,雄性的前额更有大角,在中新世末灭绝。这种大型猪的踪迹首先是在我国发现的,上世纪20年代在兰州附近发现过它的硕大的牙齿和肢骨化石。直到上世纪50年代又在苏联高加索地区发现了这类猪的一个下颌骨和颅骨,被命名为库班猪。
形态特征
库班猪最奇特的地方不是它巨大的体型,而是它令人惊异的在额部长着一个相当大的角,跟传说中独角兽的角相似。后来在非洲也发现了库班猪的化石,而库班猪最丰富的材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和甘肃省的和政大量发现。Libyochoerus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库斑猪,名为K. massai。它的头颅骨上有库斑猪眼睛上的小角,但却没有前额的角。最初以为它是雌性的库斑猪,但现已被重置在自己的属中。
发现
近日,甘肃省博物馆自然部一支考察小组在临夏回族自治州进行古生物调查时从和政县买家集一位农民手中征集到一件完整的库班猪头骨化石。库班猪是在地质时期的中中新世时,生活在旧大陆上的一类体型巨大的猪,由于它具有一些独到的特征,故在猪的系统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库班猪的踪迹首先是在我国甘肃省发现的。
1928年,国外古生物学者皮尔森,对采自甘肃“平番泉头沟”(现属永登县下街村)的一些硕大的牙齿和肢骨化石进行了记述。皮尔森发现这些牙齿在形态上和欧洲早已发现的一种“利齿猪”化石十分接近,只是大得多。皮尔森给它定了一个新种命名为“巨利齿猪”(或巨镰齿猪)。后来我国学者更名为库班猪。
经测量,这块化石长度为七十五点三厘米,最大宽度(眼眶部)为四十点五厘米;上牙保存完整,单侧为门齿三颗、犬齿一颗,其中最长的犬齿长度达十三点四厘米。
根据牙齿的性状分析,这是一类高度特化的杂食性动物。有关专家根据化石头部的特征鉴定其为库班猪,生活在距今约一千五百万年的地质时期新第三纪中新世,迄今为止国内外保存最为完整、体形巨大的库班猪头骨化石之一。
意义
目前库班猪化石全世界尚不足十个,国外仅保存有二个,其余均发现于中国宁夏境内。专家介绍,它的发现有助于这类猪的归属,解决库班猪的系统演化的分类问题,而且对研究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区在中新世时的古动物群的群落形态、古地理、古环境及古气候演变有重要的意义。库班猪的独特形态特征,如雄性前额的大角,可能用于互相比拼,这些特征的发现为研究其行为习性提供了线索。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发现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