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基·帕纳 Gheorghe Pana(1927年4月9日——)前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人物
格奥尔基·帕纳 Gheorghe Pana(1927年4月9日——)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副主席、人民委员会事务委员会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
经历
1927年4月9日生于
普拉霍瓦县盖尔基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毕业。1941年在
普洛耶什蒂炼油厂当石油工人。1944年加入
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团。全国解放后,先在共青团工作。
1947年10月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任党中央宣传鼓动部讲师。1948年在共青团中央学校学习。
1949年在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安·亚·日丹诺夫学院学习。1951年任报社记者,后任罗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门负责人,1954——1957年在莫斯科的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
1958年任罗共
布加勒斯特市委书记、宣传鼓动部部长。1964年任罗共中央宣传鼓动部副部长。
1966——1969年任罗共
布拉索夫县委第一书记兼布拉索夫县人民委员会主席。1969年4月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69年8月
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主管组织工作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1973年5月任经济和社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1974年11月罗共十一大当选为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1975年3月17日解除中央书记职务,1975年3月18日——1979年3月30日任罗马尼亚全国总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部长级国务秘书)。1976年8月任日用消费品生产协调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1月26日——1979年1月30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劳动部长。1977年8月,受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中央的委托,同
伊利耶·维尔德茨赴日乌河谷地区处理“日乌河谷矿工大罢工罢工事件”。1977年10月当选为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78年4月任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生活水平、劳动条件和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席。1979年1月先后被解除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和劳动部长职务。
1979年1月——1985年12月任罗共
布加勒斯特市委第一书记兼布加勒斯特市人民委员会主席。1979年3月起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在主持布加勒斯特市委、市政府工作期间,领导了1977年布加勒斯特地震后重建工作,进行大规模现代化的市政建设。维修翻新城市基础设施,拆除旧、危建筑,铺设供热管道和拓宽道路,修缮凯旋门、国家竞技场、自由公园、少年宫等。
1979年11月罗共十二大、1984年11月罗共十三大和1989年11月罗共十四大均当选为中央执委。1985年12月16日——1986年7月11日任食品工业和农产品收购部部长。1985年当选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8月26日任人民委员会事务委员会主席(党政合一机构,该委员会受党中央和国务委员会双重领导,附属在部长会议之下)。他还是大国民议会代表。
格奥尔基·帕纳是积极宣传和树立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个人崇拜”,吹捧齐奥塞斯库夫妇的中央领导人之一。在当时国民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丝毫不吝国力、不惜民力的齐奥塞斯库大兴土木,搞城市建设。1983年以后,齐奥塞斯库提出“要把
布加勒斯特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新首都”的宏伟计划,首先是“共和国大厦”,接着是“社会主义林荫大道”、“社会主义广场’等等,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连
法国、
意大利的同类建筑也无法媲美。为完成这一工程,拆除了18座教堂,包括16世纪建造的“圣星期五教堂”。还必须迫使约4万居民搬迁,由此引发了强大社会震动和不满。而当时作为布加勒斯特党政第一把手的帕纳极力迎合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负责实施了这一系列劳民伤财、损耗国力的“面子工程”。
剧变
1989年12月22日
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后被捕,1991年12月被宣布无罪释放,1992年4月再次入狱,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出狱后,于2006年出版了他的回忆录。
荣誉
格奥尔基·帕纳荣获罗马尼亚
社会主义共和国劳动
勋章(两次)、“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之星”勋章、“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八·二三”勋章、“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为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反
法西斯主义和反
帝国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奖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
国旗勋章。
访华
格奥尔基·帕纳曾于1951年、1966年访问中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