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
重点大学,
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目前共设23个学院,1个
独立学院(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占地面积4417亩(其中南校区1677亩)。
华南理工大学自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子单位。
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
广州市。校园分为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
天河区五山高校区,南校区位于
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学校占地面积4417亩(其中南校区1677亩)。北校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绿树繁花香飘四季,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南校区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
重点大学,涵盖理、工、管、经、文、法多学科。华南理工大学先后成为“
211工程”和“
985工程”院校,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
历史沿革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子单位;
1995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列;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2001年教育部、
广东省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协议,将我校纳入“985工程”
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力量坚实,教学环境优越。学校现有
两院院士6人,双聘院士18人,外籍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57人,硕士生导师1184人;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国家甲级
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专利申请量持续多年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学科体系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现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硕士(21个领域)、
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
风景园林硕士、
法律硕士、高校教师6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以及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轻工、材料、化工、信息、建筑和机电学科集群。
国家重点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
人才培养
华南理工大学各类在校研究生达13771人,其中
博士研究生1952人。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呈多元化发展。反映研究生挂职锻炼和合作培养等工作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教育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获2001年
广东省教学成果
一等奖和2005年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校研究生在各种全国性的科技大赛如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国际企业管理全国挑战赛等大赛中屡获佳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办学机制
华南理工大学自2007年9月起正式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教育部确定的14所改革试点高校之一。改革之后,学校非在职全日制
博士研究生获得奖助金的比例达到100%,非在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获得奖助金的比例达80%左右。此外,研究生院还设立了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和创新奖,国内外著名企业也在我校设立系列企业奖学金,在校研究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高达30%。为了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与
中国银行合作建立了
助学贷款机制。学校还为在校研究生提供了较多的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
截至2007年7月,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5000多名各层次的研究生,毕业研究生深受社会欢迎,最终就业率高居全国高校前列。
展望未来,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落实学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和“开放活校”三大战略,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由多科性向综合性,半开放式向开放式大学的转变,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
高水平大学。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
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
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合物成形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材料成形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
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所、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校训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参考资料
研究生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