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筱凤,武筱凤淮剧演员,原名冯秀清,女,1932年1月17日出生于
上海市,原籍
无为市,
上海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擅长演闺门旦、花旦。
幼年时候只读过半年的书,1937年喜爱淮剧的母亲托人去送她去学戏,9岁进
武旭东七凤班(淮剧早期戏班)学艺,心地善良的淮剧前辈武旭东当场叫武筱凤拜媳妇
武云凤为师,改名武金鸾,12岁正式登台演出,改名武筱凤,在名誉大戏院首演《吴汉三杀》、《
蓝桥会》等戏,常在
民俗音乐、长宁、东新等大戏院演出,
吕振羽马麟童、筱文艳、
何叫天、筱云龙、
周筱芳等同班演出。
1947年与王九林合演的《关公辞曹》和《蓝桥会》。戏曲家
洪深等人前来观看。同年与马麟童、
筱文艳、何叫天、
李神童等参加假坐青光广播电台“庆祝
元旦”播唱。
1948年3月淮剧艺人与
上海市文化界人士为
田汉50寿辰贺喜,与筱云龙(扮演郭嗳)、筱文艳(扮演皇后)、马麟童(扮演唐王)、何叫天(扮演
郭子仪)等合演《
打金枝》,1950年与
周筱芳同班合作剧目有:《
碧玉簪》、《忆梦难填山河泪》等,1950年上海市
春节戏曲演唱竞赛获
优秀奖。
1951年以《忆梦难填山河泪》参加上海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获表演
二等奖,同年与王凤仙、彭琴芳参加方言
短剧《母亲的烦恼》,一九五二年参加上海市人民淮剧团,由武筱凤、
杨占魁上演的《
蓝桥会》获得了
华东地区戏曲观摩
一等奖。武筱凤在1952年参加第一届华东戏曲观摩大会中唱的是老拉调,“贾玉珍时常心烦闷”被拍电影,她做了加工,创造了一种悲切的拉调,是拉悲调,使人物出场就带有悲哀的情绪,且把前面的旋律翻高,使曲调更动听。
1952年以《蓝桥会》《王贵与李香香》(饰李香香)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汇演分别获演员
二等奖。
1954年以现代戏《
不能走那条路》中的秀兰一角获华东地区戏曲汇演演员二等奖。同年淮剧老艺人
武旭东在《
新民晚报》介绍淮剧进
上海市的情况以及重点介绍武筱凤的学艺经历。
武筱凤曾主演过50个大小剧目,多年来塑造过:《
蓝桥会》的贾玉珍、《
红楼二尤》的
尤二姐、《重台分别》的陈杏元、《王贵与李香香》的李香香、《
白蛇传》的
白娘子、《
打金枝》的公主、《
双玉蝉》的曹芳儿、《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祝英台、《三女抢板》的黄秀兰、《张羽煮海》的琼莲公主、《
劈山救母》的
三圣母、《
香罗带》的林慧娘、《赠塔》的陈翠娥、《水漫泗洲》的
水母、《袁樵摆渡》的张三姐、《
拉郎配》的采凤、《吕布戏貂蝉》的貂蝉、《小女婿》的香草、《苦菜花》的秀娟等。
武筱凤是早期在上海滩有名响挡挡的“闺门花旦”,她的扮相十分优美,特别是演大家闺秀和公主的戏最佳,她具有自己一套演大家闺秀的方法,她的水袖功很有特色,在舞台上就很简单的几个动作一摆一扭,就把金枝玉叶的公主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确实漂亮,使人看了得到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武筱凤水袖的动作,手指的掌握有硬有软,都是根据人物的特定性格和身份,以及当时剧情内心活动的需要而决定的,并非是随随便便的。武筱凤的嗓音在淮剧界也是出类拔萃的。她那嗲声嗲气的声音,陶醉了剧场所有的人,由于她嗓子坏了,她早年录制唱片中的《
蓝桥会》、《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唱腔,已经成了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