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School of Marxism,
南开大学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
综合性大学南开大学的
二级学院,位于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是首批9所中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
南开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成立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学部”,1980年南开大学组建“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1984年更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学部”。1997年9月,南开大学成立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03年-2006年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3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1月,学院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同年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认定。
截止2023年8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在校学生共864人,截止2023年5月有专任教师85人;学院设有8个教学机构和3个研究机构,开办有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本科专业;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9个,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
历史沿革
前身
新中国建立之初,
南开大学就成立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学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80年8月南开大学组建“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成为系级教学单位。次年10月南开大学建立了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研室。1983年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开始招收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更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学部”。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时期
1997年9月,南开大学整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学部、思想品德教研室和政治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成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成为中国第三所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分别于2003年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中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成立,挂靠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3年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入选
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01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15年9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整体搬迁至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
马克思主义学院时期
2016年3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正式更名为
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年学院入选首批中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次年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成立,挂靠于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习联盟)成立,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习联盟秘书处所在单位。2019年1月,学院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院领衔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试行)》得到习近平的亲自翻阅。同年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组织关系挂靠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也于同年成立。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也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期刊获得批准。2022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
省部共建大学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认定。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2023年8月,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8个教学机构,开办有2个本科专业。
教学情况
截止2023年8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有 2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专业,有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四门思政课登录中国大学MOOC平台;同时学院还制定了
南开大学思政课改革“30条”,并连续承办三届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
师资情况
截止2023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25人为教授、31人为副教授、23人为讲师、6人为助理研究员。有1人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培养计划”、1人为
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2人为天津市优秀教师、10余人为天津市“131工程”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得“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称号、3人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7人获评“
宝钢教育奖”、1人获评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获评“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有9个二级学科、
天津市重点学科1个,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9个,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学院还与21世纪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南开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合作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
合作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境外大学交换学习,围绕
政治学、
历史学、
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全球南开”本科教学境外提升计划,资助学生赴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短期访学、交流和科研训练等。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选派多位教师和学生赴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丹佛大学、
芝加哥大学、
堪萨斯大学、
匹兹堡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访学交流;组织师生与日本创价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邀请学者来院讲学。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截止2024年3月,
马克思主义资料中心有藏书近3万册,其中中文期刊220种,外文期刊10种,涵盖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各专业方向的图书资料。资料中心与南开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读者可通过校园网查询资料中心所有书目。
学术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
南开大学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2020年获得批准,创刊于2021年1月,为季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课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规律等。该刊开设有关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政治哲学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栏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思政课创新论坛”“优秀教案展示”“名师论坛”“思想理论热点”等栏目。202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期刊入选“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精品期刊”,并入选2021、202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名录”。截止2023年8月,已有《世界秩序重建的中国话语》《思政课何以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思考》《树立“大思政课”观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有3个研究机构,有多个国家和
天津市重要教学科研平台。
学术成果
截止2023年5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近百项,获科研荣誉奖励20余项;发表学术文章300余篇,在中国权威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
哲学研究》《
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文章近二百篇;在《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天津日报》等主要报纸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并出版了多部有影响力的专著。
院徽
院徽的中间为
卡尔·马克思头像,头像下方为学院成立时间,外圆为学院的中英文名称,配色为紫色和黄色。
现任领导
学院生活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在陕甘、鄂豫皖、湘鄂川黔、赣东北各个苏区学习红色文化,在
深圳市、小岗等地体验
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学院还带领实践队走出国门进行社会实践。连年荣获校级“十佳实践团队”,多次获市级优秀实践团队荣誉称号,相关事迹被《
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们经常到新星小学、枫叶老人公寓、开元乐居敬老院、
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举办趣味运动会与红色运动会、红歌比赛、红歌填词创作大赛、宿舍文化节等活动。
毕业生去向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以上毕业生
保送和考取硕士研究生;10% 左右学生申请出国留学;20%左右毕业生求职到企事业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生求职方向主要为公务员、选调生、高校、企事业单位等,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工作和宣传文化工作等。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现任领导.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0
武东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0
丁晔.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0
张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0
寇清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0
徐曼.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0
李玉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0
孙寿涛.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0
资料中心.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9
期刊动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03-20
教材基地介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研究基地.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