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图》是元代名家
王蒙创作的山水
水墨画。该画描绘了王蒙晚年的隐居山水,创作于其“隐居山水”期。该画为立轴,纸本设色水墨画,该画尺寸为99×46 cm。
该画作于2010年12月4日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
中原地区古代书画夜场(
北京亚洲大酒店)开拍,元代王蒙《煮茶图》从2500万起拍,以2800万的落,该拍品此前估价为2800-3800万。
王蒙的山水画艺术可划分为草堂山水、书斋山水、和隐居山水三个时期,此图中所绘的是王蒙晚年的隐居山水,据《泰安县志·宦绩志》中记载,王蒙在1369年(明洪武二年)出任泰安
知州,“清廉有守,吏习而民安之,公余与士大夫饮酒赋诗,临池染翰,一时盛事”,也由此开始了他画隐居山水的十八年生涯。王蒙因与
胡惟庸有私交,曾至
胡姓私邸观赏过藏画,“
胡惟庸案”株连多达三万余人,王蒙也被牵连下狱,于1385年(
洪武十八年)死于狱中。
王蒙画的山水,景色稠密,山重水复,布局繁密,苍郁深秀。与他自幼受外祖父赵孟俯的影响有关,后来得到
黄公望的指教,又常与
倪瓒、
陈汝言等人切磋,对山水画有独到的创新。
该画法繁复、笔力扛鼎,山峦叠翠,浑厚华滋。画轴上方,还有
宇文公谅,郡中,黄岳,
杨慎的题跋。
《煮茶图》用“渴墨”以牛毛皴、解索皴画法画出,然后再用浓墨“苔点”,画出山体的阴阳向背,这正是王蒙所独创“
水晕墨章”。它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表现出元气磅礴、纵横离奇的山水境界。
这幅《煮茶图》为立轴设色纸本画卷,图中所绘的是
王蒙晚年的隐居山水,画面清新,构图大气,被著名书画鉴定家
吴湖帆认为是“除收藏在
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等十件之外唯一流传在民间的王蒙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宇文公谅:霁色如银莹碧纱,梅葩影里月痕斜。家僮乞火焚枯叶,漫汲流泉煮嫩茶。顿使山人清逸思,俄惊蜡炬发新花。幽情不减卢仝兴,两腋风生渴思赊。公谅。
郡中:嫩叶雨前摘,山斋和月烹。泉声云外响,蟹眼鼎中生。已得卢仝兴,复饶
陆羽情。幽香逐兰,清气霭轩楹。郡中。
黄岳:清泉细细流山肋,新茗丛丛绿芸色。良霄汲涧煮砂铛,不觉梅梢月痕直。喜看老鹤修雪,漫沉檀检道经。步虚声彻茶初熟,两袖清风散杳冥。蜀人黄岳题於
岷江寓所。
杨慎:扁舟阳羡归,摘得雨前肥。漫汲画泉水,松枝火用微。香从几上绕,细雨树头围。浑似松涛激,疑还
绿绮挥。蜂鸣声彷佛,涧水响依稀。杨慎。印:杨慎私印。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董事马成名表示,
吴湖帆曾列举
王蒙真迹共有十一件,现今十件已分别藏於北京
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及
台北故宫博物院,吴湖帆认为是“除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十件之外唯一流传在民间的王蒙作品”。
王蒙(1301-1385),元代著名画家,
湖州市人。赵孟俯之外孙,王国器之子。字
徐学谟,亦作叔铭,自称
董其昌。元代末年官理问,遇乱弃官,隐居于黄鹤山中,遂号黄鹤山樵等。幼年强记力学,善诗文、好山水。初受赵孟俯指授,继而泛滥唐宋名家,以
王维、
董源为宗,而纵逸多姿,生平作画于纸上写之,利用苏纸质地耐皴擦,画山石坡坨往往用数家皴法,层层渲染,烟霭微茫,径路迂回能曲尽山林幽致,为元代四家中面貌最多者。入明于洪武初年曾知
泰安直隶州事,因
胡惟庸案被罹牵连入狱,死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