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国是
周朝在公元前1046年灭商后分封的一个
姬姓国之一,位于
淮河中上游地区。作为西周初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顿国被封于今
项城市、
商水县界,与
陈国、项国、
沈国、蔡国和
胡国等相邻。然而,在前496年,顿国因不敌楚国而被其所灭。
顿国,是
姬发灭商后于周朝时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子爵,亦称顿子国,
首都在今河南商水县顿国故城,后为陈国所迫南迁,号南顿(今河南项城
南顿镇),与陈国、项国、沈国等相邻,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
顿国从公元前1046年建立,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
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或失或续,到公元前496年终为强楚所灭,存在了550年。顿国的存续,是
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当时的历史状况。
古顿国为公元前1046年
姬发灭商后在
淮河中上游地区分封的
姬姓国之一。按照
周朝的封建
官制,“王者之制禄者,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顿国国君在史料中被称作“顿子”,显示顿为第四等的小国。顿国爵低疆狭,民寡势弱。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一些大的诸侯国和新兴的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到了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以大兼小,以强并弱,争霸战争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