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双枝
第一位豫剧女演员
马双枝(1911年9月9日-1980年3月26日),开封市曲兴集(原属陈留)人,第一位豫剧女演员,代表作《皮袄记》《花打朝》《寇准背靴》。
马双枝原姓胡,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给坠子艺人马司光,始易姓名。8岁随继父学河南坠子,1927年拜杨金玉为师改唱豫剧,学戏14天便挂牌演出,首演《皮袄记》,吸引开封人民竞相观看,一举成名。曾与名生王遂朝、刘朝福合作演出《赶花船》《蝴蝶杯》等剧。为拓宽戏路,她既学《罗帕记》《莲花庵》等青衣戏,又习演扎靠戏,在《豹头山》中饰演女二大王获得好评。1929年,马双枝与杨金玉结为伉俪,常随班演出于豫东各地,被观众送“一付药”美称。期间收马金凤阎立品马兰香等为徒。
1942年,马双枝离开舞台,1951年到西安市民众剧团担任主演,1952年,马双枝凭借《花打朝》在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获表演奖,还曾在陕西省展览演出《寇准背靴》饰柴郡主,获个人奖。1957年回河南省戏曲学校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被下放至农场劳动改造。1979年10月,马双枝平反,次年3月26日回到西安后辞世,享年69岁。
马双枝培养了多名优秀弟子;在豫剧的发展阶段,马双枝所在的永安舞台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豫剧的发展和提高。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马双枝,1911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原陈留县(现属开封县)曲兴集南十里胡毛寨村一个姓胡的贫困家庭,其父过早离世,母亲赵氏带领她的哥哥鸿宾、鸿章、姐姐金枝和她沿街乞讨。后来他们辗转乞讨到开封市前百子堂一个小土地庙里,母亲嫁给坠子艺人马司光,马双枝也从此易名。8岁的马双枝跟随继父学唱河南坠子,13岁的她嘴巧字清。
转唱豫剧
辛亥革命后,许多艺术门类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改革,1927年初,马双枝放弃坠子,拜义成班有名的巅生泰斗、兼长各行当的杨金玉为师,转学豫剧。由于她素有功底,14天便在开封火神庙登台首演《皮袄记》(后改名《王金豆借粮》),她演张爱姐,曹子道演王金豆,杨金玉演嫂子,这个初有坤角(这以前,为男旦扮演)参加演出的豫剧,在开封吸引了人们竞相观看,马双枝一举成名,成为第一位豫剧女演员。
成名出师
马双枝成名后,曾和驰名小生刘朝福合演《蝴蝶杯》,她饰胡风莲,并在《赶花船》中演张风英等一些花旦戏。坤角登舞台,豫剧弦拧高,男小生没几个能与马坤角同腔调,这迫使马双枝加宽戏路扩大行当,开始探学《罗帕记》《莲花庵》《铡赵王》等青衣戏,创造了康淑贞、柳春英、包夫人等人物形象。接着马双枝在靠把戏《豹头山》唱二大王,由于之前唱坠子练就的一张嘴,二大王的一大段白,她能一口气说完,并且能让台下观众都听得清,每演至此就能收获观众的哗然与掌声。之后,马双枝又探学彩旦这一行当,在《桃花庵》中唱苏太太,《花打朝》中唱程七奶奶,特别是七奶奶到罗府赴宴吃席的戏份,马双枝依据生活,通过艺术加工,将吃鱼表演得栩栩如生,曾为观众留下歇后语:马老双(群众对之尊称)吃鱼一一得手。
1929年,马双枝与杨金玉结为伉俪,常随班演出于豫东各地。在赴家乡陈留演出时,被送绰号“一付药”,群众传说“空着肚子赤脊梁,也得看看马老双”。1934年,马双枝在朱仙镇天后宫戏楼演出,一千五百名残废军人雇人背着,用车拉着,驮着去看她的《花打朝》,看到热闹精彩处还往台上撒现洋。
马双枝成名后家庭月均收入二百现大洋,家人连同穷亲朋友共十七八口人住在开封市麦奶奶胡同十二号一所房子里。她无烟酒嗜好,演出之隙就谈天或来“别根”(纸牌配合方法),借以自娱。马双枝就这样度过了三十年代。期间豫剧演员马金风、阎立品等慕名投师,马双枝还曾收豫剧演员马兰香为徒。
1942年后,马双枝因种种复杂原因曾离开舞台数年,1947年入长垣市垴里集王克禄戏班演出并任教。1951年被曹子道邀入西安市民众剧团任台柱。1952年,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邀请她和曹子道赴郑展览演出《花打朝》一剧,获得表演奖。马双枝还曾在陕西省展览演出《寇准背靴》饰柴郡主,获个人奖。1957年6月,马双枝在河南省戏曲学校任表演系教师。
受挫去世
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双枝遭受迫害,被下放到西华农场劳动改造。1979年10月,马双枝被平反恢复名誉,并于同年退休。由于受到长期迫害,身心受到摧残,1980年3月26日回到西安后辞世,享年69岁,葬在西安市东郊邓家坡的韩家寨。西安市和河南省的文艺团体及许多豫剧团的代表以及马双枝生前的亲朋好友、徒弟纷纷唁电致哀,仅挽帐收有一百多幅,挽联和花圈摆满两条街,送灵车多达几十部。
人物生活
感情生活
马双枝的丈夫杨金玉是河南省封丘县人,10岁入科,师承封丘县小天兴班门生、著名豫剧旦角演员郎高,宗祥符调;20岁成为义成班班主,26岁成为开封永安舞台掌班。1929年,杨金玉和徒弟马双枝喜结连理,共同成为了义成班和永安舞台的掌门人。1932年杨金玉收阎立品为徒。
师徒关系
马双枝曾收马金凤王秀兰马兰香为徒,马金凤(1922-2022)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终身教授,被美誉为“洛阳牡丹”,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马金凤获得“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是国宝级豫剧大师。王秀兰是祥符调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开封市豫剧院的创始人之一。
人物作品
参考资料
艺术成就
马双枝培养了多名优秀弟子;在河南豫剧的发展阶段,马双枝作为第一位豫剧女演员,与其所在的永安舞台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豫剧的发展和提高。
人物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坤伶先驱,名载艺术史册;艺苑园丁,汗浇中原桃李。(西安豫剧团 评)
马双枝作为豫剧第一代坤伶,常在开封火神庙登台献艺,人们总是奔走相告,争相观看,盛况空前。(《中国艺术报》 评)
马双枝是近现代以来豫剧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名家之一,与常香玉王润枝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人以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将豫剧推向更高的境地。(河南省非遗 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转唱豫剧
成名出师
受挫去世
人物生活
感情生活
师徒关系
人物作品
艺术成就
人物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