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大村,位于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7公里处,“青-黄”高速公路北侧,“胶-黄”铁路南侧。东与
黄岛街道郭家台子村一河相隔,东北距黄岛街道法家园村1公里,东南与黄岛街道管家洼村接壤,北邻振亚玻璃厂,西北距大殷村2公里,西南邻
城子埠村。村庄占地540亩。2006年,全村有户、口人,居民有管、孙、薛、殷、王、张等姓氏,管、孙、
薛姓居多,皆为
汉族。
村庄由来
据有关资料记载,元末明初,沿海地区因战乱、倭寇侵扰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人烟 稀少,土地荒芜。明王朝采取“移民屯田”措施,从
山西省等人口稠密地区向
山东省等地移民。据《管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管氏先祖管福礼携四个儿子时昶、时能、时敬、时建从
洪洞县“小云南”移民至这里定居。今已繁衍至第24代。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
戚继光任水军
总督期间,在沿海设立卫所屯兵,抵御倭寇。时在村西北0.5公里处设立了兵营,称“大营子”。原城墙厚约3米,现仅存塌后堆成的大阡。村里曾存放粮、草等军需物资,村庄又比较大,故称“大屯庄”。
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至清道光称大屯庄。清
宣统至民国时期,因村里
管姓占90%以上,故改名为管家大村。1958年,简称大村。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别村重名,又恢复原名管家大村,沿用至今。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孙雷从现
胶州市迁来。今已繁衍至第6代。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薛丕烈由薛家岛迁到红石崖山曹村看庙。其次子薛际训,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被派来看庙,遂定居于村里。今已繁衍至第5代。其他
诸姓,后陆续从外地迁来。
清代咸丰年间,村东50米处有几户人家,叫东小庄。村西也有几户,叫西小庄(之前叫圣水埠),属管家大村所辖。清末至民国期间,西小庄村民陆续搬进了村里。解放后,因建设房屋,东小庄逐渐与村连成片。
政区人口
该村位于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7公里处,“青—黄”高速公路北侧,“胶—黄”铁路南 侧,2004年全村共有居民718户,2217人。土地面积共175.4公顷,其中耕地102公顷,山林面积37公顷,村庄面积36公顷,外有
海滩面积66.7公顷。
驻村企业
1984年建起了大村砖瓦厂,固定资产278万元,流动资金27万元,销售收入136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税金11万元。产品销往
青岛市、
胶州市、
黄岛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
1985—1988年村投资1000万元在原胶南建材厂周边建起了大窑饭店、大窑商店、废品物资
回收站、铸造厂、汽车修厂、加油站等企业。这些企业经过整顿、改造、改产、租赁等形式已变成私营企业,每年向村里交承包费达50万元。
1985年建起私营蓝天服装辅料厂,原有职工十几人,年产衬布50万米,产值50万元,利润5万元,1990年改称青岛虹宇服装材料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全厂现有职工250人,固定资产3200万元,流动资产1390万元,年生产能力可达2000万米,产值9500万元,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实现利润800万元,税金4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
1996年投资300万元在红石崖镇邵家村和戚家村征用土地9450平方米,建起了
韩国企业泛洋皮革厂,职工300人,年产值800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流动资产120万元,销售收入60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产品销售国外。
当地特产
主要农作物特产有
转基因甘薯、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谷子等,小麦亩产量300公斤,地瓜折主粮350公斤,玉米亩产量400公斤,花生面积较大,占种植面积的60%,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亩产量达250公斤(皮花生)。
文化教育
早在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就办起了私塾学堂。解放后,1948年成立 学校,教师1-3名,班级3个班,逐渐到十几个班。1968年村投资20万元建起了大村中学,教室14个,7个小学班也附设在大村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中小学教师33名,1998年中学合并至红石崖中心中学,该校在1999年被拆除。1994年春,投资145万元建立了一所占地面积13亩的教学楼,建筑面积1948平方米,教学设备齐全。教师23名,都是大、中专毕业生,学生345名,教学成绩在红石崖办事处名列前茅。1991年村里办起幼儿园,教室9间,3个班,教师3名,60多名幼儿入园。
著名人物
孙洪祥(1927-1985年),原名管洪祥,1943年参加
武工队,任通讯员。因此地当时 未解放,为工作需要改
管姓为
孙姓。同年,提升排长后,编入解放军
黄岛区大队。1949年3月,参加
渡江战役。后留在
上海市工作,曾任上海市消防大队队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厅厅长等职。
马金平,原名管金平,1943年参加武工队。因此地当时未解放,为工作需要改姓马。1945年编入洋河区中队,任副队长。1946年春调解放军滨北司令部学习,结业后分配到某独立团任排长。解放
潍坊市时,任指导员。参加过
兖州战役、
济南战役和渡江战役,为二等伤残军人。1957年转业到
沂水县供销社,任主任。1985年离休。2002年病故。
管金荣,1945年参加
武工队,在胶南双龙、胶州关王庙等地活动。同年编入洋河区中队。1947年秋,到轮训队学习。1948年,调胶州解放军某独立团。参加过济南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和
厦门战役。1955年,授中尉军衔。曾立三等功两次、四等功四次。1957年转业,曾任
南平市财贸部部长、消防队指导员等职。1985年离休,仍健在。
管炳焕,1945年参加武工队,同年编入洋河区中队。1948年编入解放军某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参加过
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调至解放军南昌教导大队。
曾立三等功一次。1979年转业,先后在胶南建筑公司、胶南自来水公司任职。1988年离休,仍健在。
薛继元,1946年参加
武工队,后编入解放军滨北独立团。1947年解放
莱阳市时牺牲,为革命烈士。
管金月(1910-1947年),1947年参加武工队,在本地区开展对敌武装斗争。任 副队长时,在张戈庄村(现属
黄岛街道)被国民党还乡团特务打伤。同年,任队长,驻防龙湾崖村(现属黄岛街道)时,被国民党还乡团特务杀害,为革命烈士。
管洪东(1922-1985年),1946年加入我党,同年任村农救会会长。1948年,因村里发生“油坊”问题,被开除党籍。1954年,恢复党籍,后任村党支部书记。1975年,任红石崖人民公社窑厂党支部副书记。
管西池,1925年生,1946年加入我党。1947年任自卫团团长、
武工队副队长、
地方武装指导员。这年,他编了一首《大锔缸歌》:“挑起柜子四下望,解放区里好风光。东西大街摆路北,放下柜子开了腔。头声吆喝锔
火炮,锔好大炮打老蒋。二声吆喝锔铁道,锔起铁道好运粮。这条岔路是李家寨,那条岔路是王家庄。李家寨里好打铁,王家庄上好锔缸。今天不上别处去,要到管家大村庄。大村有个武工队,俺要给他去修枪。去年俺去修一次,抓的特务一大趟。我说这话您不信,公安局上去访访。”1954年,任村党支部委员。1958年,调红石崖人民公社任渔业连指导员。1960年,回村任副大队长。1967年,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辞去村党支部副书记职务。仍健在。
1947年,为支援
孟良崮战役,村里组织了一支68人的担架队,由管绍录带队支援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其中,管绍元、管金本等还随解放军南下,参加
渡江战役。
1947-1948年间,村里共组织了三批运粮队,出动133人次,64辆木制小车,先后由管洪东、管绍江、管梦安、管绍录等带队,昼宿夜行,与敌人周旋,按时将军粮运送到目的地。
文娱生活
上世纪50年代初,农村文化生活较活跃,话剧和地方茂腔家喻户晓。1950年村民们演出了话剧《张大春参军》,1953年,村里组织了茂腔业余剧团,村里买了服装、道具,先后排演了《王定宝借当》、《
断桥》、《
井边会》、《
小姑贤》等剧目,还组织了秧歌队、高跷队。除到本乡、社演出外,还到
黄岛区、
辛安街道、王台、阡里沟部队营房等地演出,深受观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