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
东汉末年佛学家
牟子(170年~?),名融,字子博。苍梧郡广信人。东汉末年佛学家。苍梧县隐士,自幼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他精通诸子百家,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研究佛学的人,极力推崇老子的『绝圣弃智,修身保真』的学说。三国初,著有《理惑论》(37篇),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
人物生平
牟子原是儒生,博览经传,也读神仙家之书,但认为虚诞不可信,常以五经难之。东汉中平6年(189)刘宏死后,天下混乱,他与母避难交州,26岁回故乡梧州市(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娶妻。因感“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执意不仕,而致志于佛教,兼研《道德经》。“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乃作《理惑论》答辩,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引起种种议论和疑难,分别给以辩解。
牟子说了一句有名的话: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人物轶事
牟子与道教思想
牟子生活的时代,正是道教刚创立的时代。
当有人问:王乔、赤松、八仙之篆,《神书》百七十卷,长生之事,与佛教经典岂同乎· 牟子回答说:比其类,犹五霸之与五方上帝,阳货之与孔子;比其形,犹丘之与华、恒,涓渎之与江海;比其文,犹虎之与羊皮,斑紵之与锦绣也。道有九十六种,至于尊大,莫尚佛道也。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无为之所不贵,焉得同哉! ①牟子用五霸比不上五帝,阳货比不上孔子,释迦牟尼创教时印度的九十六种外道比不上佛教来说明中国的道教就是比不上佛教。道教所讲的那一套神仙、长生之术,全是捕风捉影,无稽之谈。
牟子说,他曾拜过三个师傅,一个自称七百岁,一个自称五百岁,一个自称三百神仙之术,秋冬不食,或入室累旬而不出,就像不吃东西的蝉和冬眠的蟒,没有听说蝉和蟒特别高尚,人秋冬不食,入室累旬不出 的修炼,是违背圣人教导的,没有什么高尚之处。《牟子理惑论》一书,是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由中国文人学士所写的一本宣扬佛教思想的著作。作者用问答形式论述佛教的过程中,大量引用儒家道家经典,广取譬喻,而极少引用佛教经典,说明中华文化思想一开始便深深地影响着佛教。东汉末年,佛教刚开始流行,对于这个外来的宗教,人们对它还很生疏,很不了解,他们只能用中原地区固有的观念来看待它、理解它,牟子对佛陀及其教义的理解,正是这种时代的反映。牟子一方面引证《道德经》讲解佛教,又引述佛教教义附会《老子》;另一方面以儒者面孔去问,又以儒家思想去解答。这说明在牟子身上,已明显地表现出了融会儒、道、佛三家的倾向。牟子对于道教的态度就显得偏颇,而牟子对佛教这种理解,与印度佛教教义也难免有许多不符合之处,这也说明佛教从传入中国开始,便同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发生了密切的关系。《牟子理惑论》一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理解,是研究佛教传入中国初期历史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