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乔,相传是蜀人,在
邢台市为
隆尧县(今隆尧柏人城)县令数年,后弃官在
隆尧县的
尧山修炼道术,得道后骑白鹤升天。王乔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下洞
八仙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根据
明朝《贺升平群仙庆寿》中记载,这下洞八仙是王乔、陈戚子、
徐守信、
刘伶、
陈抟、
毕卓、任风子、刘海蟾。王乔的出名不仅仅因为他被列入下洞八仙,更主要是因为他乘鹤仙去的神奇历史和他的行气吐纳术成为后世修炼家奉为圭。
简介
王乔:古代神话人物、
道教崇奉的神仙。即
太子晋,
姬泄心的太子、王氏始祖,本名
太子晋,字子乔,自幼聪明而有胆识。据说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正赶上连降大雨,
洛邑附近的谷水和
南洛河合流,洪水漫过了堤岸,几乎要冲毁王宫。灵王着了急,忙命人运土堵水,
太子晋却在父亲面前引经据典,讲了一套“川不可壅”的大道理。他的意见虽然不够全面,
灵王也没有采纳,可是这孩子有胆量、有智慧的名声却很快传扬到各国诸侯,大家都很佩服。周灵王二十二年,王子晋游于
伊河和洛水,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上
嵩山修道成仙。
邢台市隆尧县域西部山丘座卧,岗坡迭起,特立突兀的
尧山,雄踞群岗之中。这里有“五山”即
尧山、宣务山、干言山、
茅山、卧牛山。
隆尧县的山虽不高大,却典籍有名,这五座山崛起于冀南大平原上,也可称得上鹤立鸡群、一方独秀了。
柏人城遗址自
春秋时期始建到废,历经春秋、
战国、汉朝数代,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它被誉为华北平原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也最直观的残留古城池,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今
柏人城遗址东城墙长2225米,西城墙长1415米,南城墙长2426米,北城墙长2426米。该城墙土筑,底部最厚处达60米,上部最薄处残剩约6米,残高9.15米,为
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记载他曾在
柏乡县为官,慕名来访隆尧宣务山,曾见柏人城内
刘志时柏人县民为县令所立碑铭,上刻“山有嵍(宣务),王乔所仙。”进一步印证了王乔在
尧山骑鹤升天的神话。晋
葛洪撰的《
神仙传》中也曾说:“王乔为柏人令,于东北宣务山得道。”这些典籍和碑铭都说明,神话中的人物
太子晋曾经做过柏人县的县令,后来在宣务山修炼成仙,驾鹤升天而去。
《全唐诗话》中还有
马郁赠给
韩定辞的一首诗:“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别后宣务山上望,羡君时复见王乔。”可见邢台宣务山就是传说中的
隆尧县令王子乔驾鹤升天之地.
记载
王乔的事迹见于《
淮南子》、《
艺文类聚》、《仙赋》、《
颜氏家训》、《神仙传》、《王氏神仙传》、《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楚辞》、《
顺德府志》、《唐山县志》、《
隆尧县志》等文献资料。
杜光庭《王氏神仙传》云:"王乔有三人:有
太子晋王乔,有
叶县令王乔,有食肉芝王乔,皆神仙,同姓名。"
同名
1.越人王乔
《
云笈七签》卷二十八《二十八治》云:"第五北平治,在眉州
彭山区。……中有神芝药草,食之,与天相久。昔越人
太子晋得仙,治应室宿。"考王乔的传说最初出于南方,是吐纳、
导引、行气的养生家。
屈原《远游》云: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黄帝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餐
六气而饮沆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清
王夫之注曰:"见王子,谓服王乔之教也。"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汉初竹简《
养生方》有王子巧(乔)向
篯铿问养生的记述。《淮南子·泰族》云:"王乔、赤松,去尘埃之间,离群慝之纷,汲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躒虚轻举,乘云游雾,可谓养性矣。"王乔、
赤松子皆属南方楚越神仙,后来传称王乔即
太子晋,越地神仙王乔遂隐。然晋人
葛洪犹言
吴越间行气事,后世道书有《王子乔导引法》《王子乔导引图》等,仍约略可见其影响。
2.太子王乔
(1)简介:传为
姬泄心太子晋。《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王君名晋,字子乔。亦名乔,字
太子晋。周灵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晋太子也。生而神异,幼而好道。虽燕居宫掖,往往不食。端默之际,累有神仙降之,虽左右之人弗知也。"④后得
汉中天台山浮丘公降授道要,修"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又于灵王二十二年,接之登
嵩高山。后数年之七月七日,"乘
白鹤谢时人,升天而去。远近观之,咸曰:'王子登仙。'…… 升天为右弼,主领
五岳司侍帝晨,号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
枕中书》称其位居"金阙侍中"。《
云笈七签》在释尸解法时,特别提到王子乔墓在京陵,
战国时复有发其墓者,唯见一剑在室。则视王乔为尸解仙。又传
太子晋曾从浮丘公受丹道,故金丹道士亦尊奉之。因王子晋在几位王乔中声名最盛,
五代十国时受封为"元弼真君",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又封"元应真人",
赵构绍兴(1131~1162)年间加号"善利广济真人"。
《后汉书·方术传》载:"王乔者,
山西省人也。
李棩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
太史姓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从东西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焉。乃诏尚书课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时,
也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下玉棺于堂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独召我邪?'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无知者。百姓乃为立庙,号叶君祠。牧守每班录,皆先拜之。吏人祈祷,无不如应。若有违犯,亦立能为祟。……或云此即古仙人
太子晋也。"
山西省在今
山西省。相传他在
刘庄时为尚书郎,出为
叶县令。
道教奉之为神仙,《洞仙传》《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皆有其传。《洞仙传》称:"汉法,内长吏节朔还朝,每见子乔先生至,不见有车马迹而怪之。明帝密使
星官占候,辄见双凫从东南飞来,乃罗得一只履。时人异之。"与《
后汉书》稍异。
王乔,河东人也,
刘庄时为叶令。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诣京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
太史姓伺望之。言临至,必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舄焉,乃四年时所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时,
叶县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忽下玉棺于庭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欲召我也。”乃沐浴服饵,卧棺中,盖便立复。宿昔乃葬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羊皆流汗喘乏,人莫知之。百姓为立庙,号‘叶君祠’,祷无不应,远近尊崇。帝诏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或云:“即古仙人王乔也,示变化之迹于世耳。”(出《
仙传拾遗》)
【翻译】王乔是
河东郡人,
刘庄时任
南阳郡叶县县令。王乔有
仙人的道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就到京城朝见皇帝。皇帝因为他进京太勤而奇怪,而且他每次来时即不骑马也不乘车,就密令太
史官偷偷察看。太史官察看后向皇帝奏报说,“王乔每次到京城来时,准有一对野鸭子飞来。”皇帝就派人等野鸭子再飞来时张网捕捉,结果网里捕到的是一双鞋子,这鞋还是
刘庄四年时赏给尚书的那双鞋。每次王乔来朝见时,
叶县县衙门前的
堂鼓就会不敲自响,鼓声可以传到京城。后来,有一天忽然从空中降下一具
玉石棺材,停在大堂院里。县衙的官员们一起推挪那口玉棺,玉棺一点也不动。王乔就说,“这是天帝要召我去呢。”于是王乔就洗了澡吃了药,自己躺进玉棺中。他一躺进去,棺盖就自动盖上了。然后大家把玉棺埋在城东,玉棺入土后,泥土自动堆成了坟墓。这天夜里,
叶县的牛羊都流汗气喘,不知是怎么回事。百姓立了庙,叫“叶君祠”,祈祷求告都很灵验,远近的人都很信服崇敬。皇帝让人把
堂鼓迎进京城放在城外都亭中,鼓再也没响过。有人说他就是古时的
仙人王乔,来向世人显示神仙变化的功力。
4.蜀人王乔
传为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县)人。《淮南子·齐俗》注云:"王乔,蜀武阳人也。为伯入令,得道而仙也。"
杜光庭《王氏神仙传》载云:"益州北平山上有白虾蟆,谓之肉芝,非仙才灵骨,莫能致之。王乔食之,得道。今武阳有灵仙祠。"《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述略异,谓"武阳有北平山,在
益州南一百四十七里,高一千三百丈,上有白虾蟆,谓之肉芝,食者长生,非仙材灵骨,莫能致也。乔好道,望山朝拜,积十余年。登山感致,因得食之,身轻力倍,行及走马。"并称:"今武阳有乔仙祠"。此版本之《王氏神仙传》而突出言其成仙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