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瓶 亦称“魂魄瓶”、“谷仓”等。古代的一种随葬明器。流行于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多系青瓷器,形状作平口罐或五孔罐。在大坛上堆塑楼阁、人物、佛像、兽等,有的上面还有纪年文字。俗传以此收亡者魂灵。多发现于南方六朝初期墓中。
魂瓶出现源于
伯夷、
叔齐不食周粟的传说,早期用于贮粮,后来具有安魂镇魂之用。青白釉魂瓶是宋代青白瓷制造业的代表作,其造型优美,釉色光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魂瓶在历史演变中,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高度,造型也由丰满演化为修颀秀美。宋代审美取向已倾于清瘦素雅的女性之美,影青瓷有“素肌玉骨”的美誉。定安馆藏的青白釉魂瓶体态修长秀颀,展现了宋人对瘦美追求的完美注解,同时呈现出别样的艺术趣味。
命名由来
魂瓶出现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伯夷、
叔齐为商末孤竹国君之子,因忠于
商朝,劝谏
武王伐纣无效而誓死不食周粟。
姬发灭商后,建立
西周,两人遂饿死于
首阳山。人们念其抱节之志,故在陪葬品中放入“五谷囊”。魂瓶随葬的礼俗自此出现,故早期魂瓶实为贮粮之器。关于“五谷囊”,
王肃《丧服要记》中还记有一则颇具趣味的历史故事:说是
春秋时的
鲁哀公为父举丧,
孔子因其未在陪葬品中放进五谷囊而问责于他,哀公狡辩道:“五谷囊陪葬,起自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恐其魂之饥也,故设五谷囊。吾父食味含脯而死,何用此为?”可知在春秋时期,大儒孔子已认为陪葬品中放入五谷囊是一种重要的礼俗。
历史沿革
魂瓶随着历史演进与地域风俗改变,魂瓶的质地、造型与功用不断演化。汉代的谷仓罐和
五联罐多为陶制,仍以储粮为主。三国两晋时期青瓷堆塑罐大量出现,由于
道教思想的广为传播,其开始具备安魂镇魂之用。
唐朝出现小口大肚的青瓷粮罂罐,贴塑中已有龙形。由汉至唐,魂瓶多以陶质和青瓷为主,此时尚未出现精美的青白釉冥器。
“
靖康之变”后,
宋朝统治中心南移,以景德镇为核心的青白瓷制造业迅速发展。青白瓷又名影青瓷,是指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主要烧制于南丰白舍窑、浮梁景德镇窑、吉安永和窑和福建德化窑等。
北宋早期青白瓷仍以实用器皿为主,到中晚期瓷质器皿普遍化后才对冥器产生影响,并烧制出青白釉堆塑长颈魂瓶,成对置于墓中。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卷九》中载:“今丧家棺敛,柩中必置五谷罂者。”南宋继其传统继续流行,
江西省及周边墓葬的考古发掘中,青白瓷堆塑长颈魂瓶时有出土,而在赣中和赣东北地区几乎每墓必出,故可推测定安馆与省博现藏的青白釉瓶,是由
长江下游地区的墓葬中盗出,几经辗转才被海关截获。从它们秀美的艺术造型和光润的青白釉色推测,很可能是制瓷高超的江西景德镇窑系或受其影响的窑址所烧。
相关文物
青釉堆塑魂瓶,高46.4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13.5厘米,出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
绍兴市三国墓。谷仓上半部堆塑多种饰物,包括三层崇楼、栖息的鸟和觅食的老鼠、八位侍仆各执不同的乐器等。谷仓的下半部为一完整的青瓷罐形,罐肩部其余部位塑贴一龟驮碑,碑上刻有“永安三年时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24字。此器用来随葬,称为“冥器”(又称“明器”),目的是祈望死者仍能保持生前的种种享受。此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瓷魂瓶,该魂瓶高59.2厘米,口径12.8厘米,底径14厘米,分盖和器身两部分。其堆贴图案集多种题材为一体,造型奇特,艺术价值无可置疑。该魂瓶刻有“元康二年润(闰)月十九日超(造)会稽”,记述了这件魂瓶产地和年代,为研究青瓷魂魄的断代和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出土发掘
陶硃书魂瓶于2023年10月14日藏于
运城博物馆。在
山西省临猗县东张乡
街西村出土,该魂瓶出生于东汉时期,体态为高17.7厘米,口径9厘米,肩宽13厘米,底径9.6厘米,重1.144公斤。
在2011年5月,一座青砖构建的古墓被挖掘出来,位于桂阳城西南的某处工地。县文物部门参与了清理工作,并在墓中发现了三件陶制品,其中两件是“魂瓶”。根据随葬的魂瓶特点,可以确定该墓主人是一位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大户,属于宋代墓葬。此外,在该县城北刘家岭宋代
壁画墓出土的器皿中,也发现了魂瓶。
南京在2019年考古出土了十余件
孙吴与两晋时期的魂瓶。其中,
日本展出的一件魂瓶是1993年出土于江宁上坊凤凰元年墓的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这件青瓷魂瓶高45厘米,底径17厘米。魂瓶上部密集堆塑了各种动物形象、人物和亭台楼阁,正面还有一卧龟驮碑。碑文为:“凤皇(凰)元年立/长少太守友作/浃使宜孙子。”
1986年,
晋朝时期的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在我市向阳乡河北窑厂出土。该罐为
五联罐,顶部为圆唇、盘口,分别有两层和三层楼阁,每层以两兽柱支撑。罐的外部装饰有各种人物像和展翅欲飞的鸽子,以及兽首衔环和鸡、羊、虎、螃蟹等纹饰。
1998年在宣州外贸巷邮电局宿舍工地出土了一件西晋时期的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该罐上部堆塑了人物、飞鸟、楼阁、走兽等,可分为两层,下层正面有10个胡人伎乐俑,形象生动活泼。肩部有一折沿,其上堆塑狮、熊、鸟等动物形象,腹部上粘贴模印的龟、鱼、长蛇、盘蛇、鳖等纹饰。整体形象生动,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田园富庶,六畜兴旺的美好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