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盘石(朝鲜语:강반석,1892年-1932年7月31日),朝鲜妇女运动的领导人,朝鲜独立运动家
金亨稷之妻,
金日成的母亲。
康盘石由于生前事迹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所美化,事迹内容已难以确定。 1892年4月21日出生在距
平壤二十公里外的一个名叫七谷的小村里。她父亲康敦煜是
平安南道大同郡的长老会牧师,她17岁与金亨稷结婚,1912年生金日成,1920年搬到
东北地区生活,终年40岁。在
朝鲜被称朝鲜之母,有以她命名的大学——
康盘石烈士子女大学。
人物生平
在常见的
朝鲜族230个姓氏中有164个来源于中国,康姓就是其中之一,其始祖是随箕子入朝的康侯。
出生
朝鲜现任最高领导人
金正恩的曾祖母、亦即其祖父开国领袖
金日成的母亲康盘石,1892年4月21日出生在距
平壤二十公里外的一个名叫七谷的小村里。她的父亲康敦煜是位乡村教师,与人合办了一所私立学校,任校监。她有三个兄弟康晋锡、康用锡、康昌锡。康盘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具有文化素养的家庭里。
最晚在1911年夏季前,康盘石嫁到了万景台金家,丈夫
金亨稷,小她两岁,生于1894年7月10日。公公
金辅铉,婆婆李宝益。
青年时代
1912年4月15日,儿子金成柱出生,是这对小夫妻的长子,后改名
金日成。后来又有了儿子
金哲柱和
金英柱。
金家是在先祖金继祥那一代,为了生存,从
全罗北道的全州迁到北方来的。金家在万景台安家落户,是在金日成
曾祖父金膺禹时代。曾祖父出生在
平壤的中城里,因家境贫穷,19 世纪60年代,搬到了万景台,给平壤的地主李平泽家守墓。万景台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爬到附近的南山山顶上可以俯瞰大同江美丽如画的景色,所以,外地的富豪官僚都争先恐后地买下万景台一带的山地,修造祖先的坟墓。
金日成在他的回忆录《
与世纪同行》一书中回忆说,“我家祖祖辈辈都是佃农,家境十分贫寒。祖父
金辅铉一代,生下了六个子女,人口增到十来个人。祖父为了让子孙能够糊口,从没有歇过手。在别人都熟睡的凌晨,他就到村里东奔西走地捡粪;夜里则坐在油灯下搓草绳,打草鞋,编草席。祖母李玉益也是白天黑夜地纺线。母亲康盘石带着其他人白天到地里锄草,夜里织布。全家老小都拼死拼活地干活,却常年连粥都喝不饱。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我们吃的是没去皮的高粱米米碴子熬的粥,吃起来扎
喉咙,咽不下去。吃水果,吃肉,更是连想都不敢想。有一次,我的脖子上生了火气(一种地方病),祖母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点猪肉,我吃了它,火气顿时就消了。从此以后,我每当想吃猪肉的时候就想,再生点火气该多好。
住在万景台的时候,我的母亲作为有12口人的大家庭的长孙媳妇,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侍候丈夫,侍候公婆自不用说,就是打扫屋里屋外,刷过洗碗,缝补洗衣,纺纱织布,样样都由她做,忙得直不起腰来。白天,还要下地干活,一点也没有空闲的时候。在封建观念还很强、繁文褥礼又严格的当时,要当好一个大家庭的长孙媳妇,是非常不容易的。偶尔做一顿干饭,母亲只能摊到
锅巴,熬了粥,也只能喝到最稀的一碗。”
康盘石生活的时代是朝鲜民族生死存亡的时代,在
金日成出生之前的1910年
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她嫁了一个职业革命家丈夫
金亨稷,金亨稷是朝鲜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金家祖辈以耕种别人的土地为生,一家老少在生存线上挣扎,加上日本侵占朝鲜,少年金亨稷产生了革命志向。
金亨稷为了求知,在1911 年春天进入新式的崇实中学学习。像金家这样连粥都吃不饱的穷人家,供子女上中学,确是十分吃力的事情。当时崇实中学的学费每月要缴两元。为了交这两元学费,康盘石还到顺和江去捡河蚬,公婆种香瓜种小萝卜,才15 岁的小叔子也打草鞋,拿去换钱。
金亨稷也为了挣学费,每天放学后留在学校办的实习场里做苦工,直到傍晚。然后又到学校图书馆读几小时的书,深夜才回家,第二天凌晨又上学去。
走向革命
金亨稷一家有很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儿子
金哲柱和弟弟
金亨权牺牲。
金日成深情地回忆说,“解放后,当我回到家乡的时候,我的祖母迎至柴门外,搂着我,捶着我的前胸,说道:你把爹妈都丢在哪里,一个人回来了?一起回来不成吗?祖母都这样悲痛万分,而我却把躺在万里他乡的生身父母的遗骸,都没能运回来,只身走进老家柴门的人,心里又该多么痛苦啊!”
金亨稷后来从崇实中学辍学,携家离开万景台,搬到烽火里住。他白天在明新学校教书,晚上,到夜校去进行群众启蒙工作,每天很晚才回家。金亨稷也常到平安南道和
平安北道以及黄海道一带去。在这过程中,金亨稷结识了很多革命同志,如张哲镐、康济河、姜镇乾、金时雨等,培养了骨干,并打下了群众基础。1917年3月23 日,在
平壤李辅植家里,金亨稷发起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朝鲜国民会。它的目的是,全体
朝鲜民族团结一致,用朝鲜人自己的力量争取国家独立,建立真正的文明国家。虽然当时的国民会只有九个人,可是九个人如同九颗火种,开始照亮黑暗的北部朝鲜。
金亨稷的抗日活动很快就被朝奸和日本人察觉,他在1917年秋被捕判刑。康盘石领着5岁的
金日成去探过监。1918年秋,
金亨稷刑满出狱。伤好后就告别妻儿,远走他乡,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19年秋,金亨稷回到了家,要带妻子和儿子一起走,离开万景台。他已决定把活动地点放在北部边境一带和南满地区。从此,康盘石带着孩子们,义无反顾地跟着丈夫走上了颠沛流离的革命生涯,他们坐火车到了新安州,又长途步行,经介川、熙川、江界到中江。在这里又受到了警方的缉捕,只好转移到中国的东北去。康盘石和次子哲柱从此再没有踏上祖国
朝鲜的领土。
到了
中原地区的临江后,
金亨稷因自幼对医道有研究,故弃教从医,作为革命活动的掩护。
此后康盘石的兄弟康晋锡也组织了 白山武士团进行革命活动,不幸在1924年在
平壤被日本警察逮捕,判了15年刑,他坐牢13年8个月后,被保释出来,于1942年在家去世。
1923年3月16日,11岁的
金日成奉父母之命,步行千里,回了老家,进了外祖父的学校就读。两年后,听说父亲再次被捕,他思亲心切,立即告别老家亲人,步行15天赶回中国。才知父亲已脱险转移,但
金亨稷在这次脱险后在一个谷草垛中躲了几天,因天寒地冻,脚、膝盖、下半身被冻伤,得了不治之症。康盘石带着三个儿子坐爬犁从临江八道沟转移到
抚松县居住。两月后一家人在抚松相聚。
1925年2月3日,金日成在吉林省抚松县第一小学上了一年学。
长期动荡的生活,损害了金亨稷的健康,1925年秋,金亨稷的病开始严重起来,虽有康盘石精心的照料,还是无法挽救他的病情,到了1926年春天,病情恶化,卧床不起。
1926 年6 月5 日深夜,
金亨稷怀着革命事业未竟的遗憾,不幸去世,年仅32岁。临死前,他将自己使用的两支手枪,交给妻子康盘石,嘱咐她埋藏起来,等金日成长大后交给他使用,
金亨稷被安葬在离抚松小南门街十里的阳地村。那是一处紧挨
松花江的高坡。康盘石将丈夫安葬在这里,她是想让丈夫在九泉之下也能眺望他一往情深的祖国。从这一天起,康盘石失去了丈夫,她才34岁,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可谓孤儿寡母。
葬礼结束后,康盘石和丈夫的同志们商量了金日成的前途问题,经过他们的保证和介绍,6月中旬,金日成离开抚松,去了正义府桦甸县
属下的第二军事政治学校华成义塾,在这里,金日成在学生中组织了革命组织“打倒帝国主义同盟”,半年后金日成辍学回到吉林市。
1926年12月26日,金日成帮助母亲成立了反日妇女会。丈夫去世后,康盘石积极投入了革命斗争。她在抚松城内及农村,建立夜校,对朝鲜族妇女进行教育。
金日成则于1927年至1929年进入
吉林市文中学求学。其间,康盘石靠给人洗衣做针线活为生,每月还要给金日成邮三元学费。因从事抗日活动,金日成1929年10月被中国东北地方政府逮捕,囚禁于吉林监狱。他在狱中考虑成熟了以武装斗争为主的关于朝鲜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金日成入狱后,康盘石也在寒冷的冬天带着孩子们们转移到了安图芦苇村。为了锻炼大儿子坚强的革命意志,康盘石一次也没有去监狱探望。1930年5月金日成获释后,离开了吉林市,为筹划武装斗争而积极奔走于中国
东北地区各地和
朝鲜北部。
一年以后,当
金日成从吉林回到
安图县时,康盘石才见到了阔别两年多的长子金日成。她很欣慰地看到儿子已在斗争中成熟起来,就将丈夫交给她保管的两支手枪转交给了儿子。
1932年春,金日成创建安图抗日游击队,康盘石则始终秘密活动在中国的东北
吉林省境内,隐居山村,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康盘石还帮组织上偷运过手枪。
长期艰苦动荡的生活,损害了康盘石的健康。1932年夏,当金日成听弟弟报告说母亲病重时,他从游击队住地背着15公斤玉米面匆忙赶回家,那次回家是最后的告别,因为金日成即将率领他的游击队向南满地区挺进。临别时康盘石还将平时给富户们洗衣服挣来的20块钱送给儿子做经费用。
金日成似乎对母亲将不久人世已有预感,
1932年7月21日下午,康盘石在芦苇村那座低矮的茅屋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一年,她刚好40岁。这位坚强的母亲,留给儿子金日成的遗言是“只要日本鬼子还在,就不要迁移我的坟墓。”康盘石死后,被中国乡亲们安葬在安图县芦苇村后面的高山上。母亲去世两年后,金日成才有机会来到母亲的墓前凭吊。那是1934年冬,金日成已在中国东北组建了朝鲜人民革命军。金日成没给母亲立碑就走了,金哲柱1935年6月牺牲,金英柱隐姓埋名,假造身世浪迹东三省,曾给人看孩子谋生。
1945年8月,
金日成和他领导的人民革命军随
苏联军队越过
鸭绿江回到了阔别20年的
朝鲜。当年秋天,他就正式建立了
朝鲜劳动党,当选为党的总书记。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金日成任
内阁首相。当年
金亨稷梦想的和平、民主、独立的朝鲜,终于在儿子金日成的手中变成了现实。但当祖国欢呼胜利的时候,他父母金亨稷、康盘石的骨骸却没有运回朝鲜。
立碑纪念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后,
安图县政府给康盘石立了碑,刻有三兄弟的名字。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1年,中国还出过一本《朝鲜的母亲康盘石女士》的
连环画。
金日成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又加上
朝鲜战争,一直没有顾得上给父母迁坟。后来才按母亲遗言,迁了父母的坟到万景台。为纪念父母亲,
朝鲜专设了
金亨稷郡,办有
金亨稷师范大学、康盘石中学、康盘石女子革命学院,立有他们的铜像。
金日成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老实说,我母亲是因为伺候搞革命的丈夫,才没有说的,若是单从一个普通妇女的角度来看,我母亲的一生可以说是难以承受苦难与艰险的一生。我的母亲没有享受过多少夫妻团圆的生活,因为我父亲经常在外搞独立运动,这自然是难免的。只有在父亲到江东当教员的时候,才过了年把团圆日子。此外搬到八道沟以后,也许又过了一两年团圆的家庭生活。
由于父亲被捕坐牢,出狱后不是卧病就是躲避警察的监视在外奔波,父亲去世后我又出去闹革命,经常不在家,因而我的母亲一直没有过过全家团聚的生活,而是忧心忡忡地度过了一生。”
家族成员
后世评价
深切缅怀康盘石培育金日成为“民族的太阳”,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奉献一切的高洁生涯和业绩。
他祖母康盘石也组织了“反日妇女会”,成为朝鲜女性反日的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白峰《金日成传》
日本:雄山阁出版社,19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