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党校,成立于1950年,位于湖北武汉。
党校简介
中共
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是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培训轮训全省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的学校。省委党校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中共中央中南局党校、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第一任校长邓子恢。1993年9月,省委、省政府批准省委党校兼办省行政学院,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学校名称”的体制。
学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现有校委委员5人,常务副校(院)长
陶良虎,副校(院)长刘光远、邹德文、肖卫康,校委委员、教育长马跃珍,副巡视员罗桂荣、郑宗明。原常务副校(院)长
马哲军担任
湖北省第十届省委委员、省委决策支持顾问、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学校现有23个部处室,教职工266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7人,其它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人员9人,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
学校座落于武汉市中心城区,占地127.64亩,总建筑面积近13.5万平方米,有多个标准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学术报告厅,可同时容纳1350人上课。图书馆建筑面积5171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4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720多种2.5万册,有《弘博知识库》等五种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并开通文献传递服务。校办刊物有《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党政干部论坛》和《干部教育报》。
学校的主体班次有厅级干部进修班、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党群类、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类)、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全省党校系统师资培训班、往届选调生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等,年培训规模达4000-5000人。已基本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为主要内容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党校教学布局,以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行政能力为核心,以公仆意识、政府治理、依法行政为重点的行政学院培训模式。学校还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市场需求,接受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委托培训。
学校教学管理、学员管理等信息化服务平台相继建立。网络培训平台日趋完善,“
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和“中国公务员培训网湖北分中心”现有课程4000多门,注册学员已增至9.25万人,学习点击率达到1308万人次,举办多期网络培训班,中组部已将“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确定为示范平台,国家行政学院将“中国公务员培训网湖北分中心”运行管理推广模式总结为“湖北模式”,并在全国行政学院系统推广。
学校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双百四名”工程,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双百”工程,即聘请10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100名党政干部、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师,2008年以来,共外请领导和专家来校作报告600余人次;“四名”工程,即名课、名题、名师、名学科工程。目前,已评选出教学名师8名、优秀青年教师4名、教学名课25讲。
政治学学科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被列入“十二五”
湖北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被列入“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公共管理学科被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坚持以高端立项、高端发表、高端获奖、高端批示、高端转化为目标,积极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思想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近5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5项,在
人民出版社出版低碳经济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系列丛书、《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等著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7项,34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领导批示。仅2014年,就向省委省政府报送《研究报告》11期,8期得到省委领导批示,其中4期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的批示。
学校的学历教育有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有
政治学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有二级学科授权点7个,专业为
政治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理论和
中外政治制度。在职研究生教育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社会发展战略)、政治学、
经济学、党的建设(领导与人才学)、经济管理、公共管理、法学7个专业。
学校注重对外联系与交往,已先后同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
法国、
德国、
日本、
奥地利、
捷克、
新加坡、
新西兰、
印度尼西亚、
越南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有关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聘请了多名外籍专家学者为我校经济管理、英语等学科客座教授。
发展
2013年8月22日,省委党校相关负责人一行到武汉市
黄陂区,就党校搬迁选址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并与黄陂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党校搬迁是省委根据党校发展需要作出的决定,新选址校区将在建设规模、硬件、
软件设施上,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区交通区位优势,此次拟在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选址建设新校区。
在实地考察了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丰荷山村后,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陶良虎说,丰荷山村地块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省委党校搬迁的首选地。陶良虎表示,省委党校落户后,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为
黄陂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区委书记
胡洪春说,黄陂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中部崛起新的经济增长极。省委党校新校区选址地位于正在快速发展的
武汉临空经济区内,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将非常有利于党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机构设置
教研部门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负责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
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及中外哲学史、社会主义史、
社会学、心理学、
伦理学、科技哲学、民族宗教理论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基层党校本学科教学科研。
●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负责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党的学说、党的建设理论、党建学说史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基层党校本学科教学科研。
●
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负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经济管理、经济学说史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基层党校本学科教学科研。
●公共管理教研部:负责公共行政管理学、公务员制度、领导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基层党校本学科教学科研。
●政法教研部:负责
马克思主义法学和
政治学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基层党校本学科教学科研;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综合教研部:负责
汉语言文学、外语、现代科技、历史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指导基层党校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外文资料翻译、外事接待翻译工作。
●战略与省情研究室:负责对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
湖北省发展战略的研究;承担和参与省委、省政府对有关重大现实问题的专项调研及重要文章的撰写;负责校内学员和教师思想理论信息的研究和利用;承担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
●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和远程教学网的建设与管理,组织软件的开发与利用;承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科研;负责电化教学的后援保障、设施的维护管理;指导全省党校系统远程教学网的建设。
教辅部门●报刊部:负责党校期刊、学院学报、校报的征采、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图书馆:负责各类文献、信息的采集、分编、管理、应用、开发和研究,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建设和管理
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指导基层党校图书情报工作。
行政部门●办公室:负责学院日常工作、内外联系、综合协调、秘书事务、对外宣传、机要、档案、信访、外事、保密、公务接待工作;承担对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及对基层党校的指导协调工作。
●教务处:编制学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与审定;反映教学情况,负责教学总结,研究干部教育规律;承担基层党校师资培训的组织实施和教务工作的业务指导。
●科研处:编制该校科研规划,指导全省党校科研管理,申报和管理科研课题,组织科研协作和攻关,管理协调科研活动;组织评审和宣传推广科研成果,编印《科研信息》,提供科研咨询服务;管理科研档案和科研经费。
●学员组织处:编制党校学员
培训规划;负责党校各类主体班次的招生、学员日常管理、考核鉴定、学籍管理和结业工作。
●公务员培训处:负责各级各类公务员培训(含涉外培训)规划;制定党校公务员教学计划,管理和协调教学活动;组织教材编写;加强与国内外公务员培训机构的联系和交流,开展教研、调研活动;承担公务员培训的招生、学员日常管理、考核鉴定、学籍管理和结业工作。指导市(州)县公务员培训工作。
●研究生处:负责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学籍和学位管理等工作。
●函授学院:负责函授学员的招生、教学和学籍管理;编制函授教育发展规划;指导省内各函授站的教学管理工作。
●组织人事处:负责该校机构编制、干部录用、教职工调配、考核、奖惩、职务任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专家管理、教职工培训、劳动工资、保险福利、临时工管理等组织人事工作;承担全省党校系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组织工作;承办出国出境人员政审工作。
●计划财务处:负责编制该校财务预决算;统筹计划和管理全校财务收入与支出;管理校内国有资产。
●后勤管理处:负责该校后勤工作的规划与管理,承担对物业管理中心、学员接待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绿化保洁中心、教材文印中心等后勤服务实体及基建工作的管理协调;负责该校的车辆交通、安全保卫和水电供应工作。
●机关党委(
纪检监察室):负责该校机关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纪检监察、精神文明工作,以及工、青、妇等群团工作。
教学改革
学校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需要,围绕构建以“三基本、五当代”和“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核心的党校教学新布局,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与全国党校教学改革环境相适应,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新体系;教学方法上,在倡导模拟教学、远程教学等的同时,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形成了以研究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新体系;教学管理上,以增强学员党性为主线,把对学员的管理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之中,既体现于
课堂教学,也体现于日常管理,形成了入学教育、党性分析、社会考察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
学校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学校较早开通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A级站,建成了
数字图书馆一期工程及函授管理、
财务管理、机要保密及
计算机中心四个局域网,新建10个
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两个函授远程教学教室。还通过召开全省党校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等形式,推动建站工作在全省党校系统展开;通过争取扶助资金、党委政府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基层困难党校建站。省党校共建网站91个,其中A级站2个,B级站14个,C级站75个,待建站2个,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已基本覆盖市州县党校。拟在“十五”期间,通过光纤,将各校联接起来,建成“全省党校干部教育网”,实现全省党校教育资源的共享。
科学研究
2000-2010年,学校共获得国家课题30项,省级项目43项。出版专著、教材330余本,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650多篇,有90余项成果获得省以上奖励。学校承担的“地(市)级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等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2002年有三项调研课题分别获得了中央党校颁发的
特等奖、
一等奖和
优秀奖。还先后推出了36本近600万字的统编教材。
2000年又首次推出了5本50万字的县级党校教材,填补了县(市)党校教材建设的空白。
学校共投入近二亿元,用于校园基本建设。学校正在进行校园环境整治,不久的将来,一个布局合理、洁绿亮美的党校呈现在人们面前。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党校前身为创建于1950年的中共中央中南局党校,1954年9月,中南局党校更名为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1958年10月,与中共湖北省委初级党校合并,改名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文化大革命"期间,省委党校停办。1972年12月复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校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3年9月,省委、省政府批准我校成立省行政学院,与省委党校实行"两个学校名称,一套工作机制"的体制。
历史沿革
历任主要领导
中共中央中南局党校(1951年8月-1955年5月)
邓子恢(兼校长:1951年8月-1954年)
李之连(副校长:1951年8月-1954年)
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1954年9月-1958年10月)
李凡夫(校长:1954年9月-1958年)
刘子厚(兼校长:1953年5月-1956年6月)
许道琦(兼校长:1956年10月-1958年10月)
陈 健(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58年10月-1963年5月)
张赤侠(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63年-1966年5月)
赵辛初(第一校长:1977年4月-1983年12月)
韩宁夫(第二校长:1977年-1983年12月)
冷裕光(校长:1973年3月-1974年4月;党委书记:1974年7月-1976年10月;第一副校长:1977年4月-1983年12月)
黄 先(校长:1974年7月-1977年4月;第二副校长:1978年4月-1983年12月)
焦德秀(兼校长:1977年4月-1983年12月)
雷 行(校长:1983年12月-1986年4月)
杨永良(兼校长:1995年10月-2005年5月)
李大强(兼院长:1995年10月-1999年8月)
周坚卫(兼院长:2002年9月-2008年2月)
陈训秋(兼校长:2005年5月-2006年9月)
杨 松(兼校长:2006年9月-2008年8月)
李宪生(兼院长:2008年2月-2012年1月)
潘立刚(兼校长:2008年8月-2010年8月)
侯长安(兼校长:2010年8月-2012年5月)
楼阳生(兼校长:2012年5月—2014年6月)
贺家铁(兼校长:2014年9月—2016年2月)
于绍良(兼校长:2016年2月—)
周大仁(校长:1986年4月-1995年10月;常务副校长:1995年10月-1999年8月;行政学院院长:1993年9月-1995年10月;常务副院长:1995年10月-1999年8月)
李明贵(常务副校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年8月-2006年4月)
马哲军(常务副校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2006年4月-2013年4月)
陶良虎(常务副校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