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岸(
越南语:Chợ Lớn/𢄂𡘯、𢄂𢀲,意为“大市场”,
法语:Cholon),是越南
胡志明市的一个区域,位于
西贡河的西岸,以宾太市场为中心市场。堤岸包括第五区的西半部分以及第六区和第十一区的一些相邻社区。这个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有华人居住,被认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唐人街之一。
越南名字Chợ Lớn字面意思是“大”(lớn)“市场”(chợ)。中文(和原始)名字是堤岸(
粤语中为tai4ngon6),意思是“堤岸”(法语:quais)。中
越南语对这个中文名字的读法是Đê Ngạn,但这种用法很少见。越南语使用者专门使用名字Chợ Lớn,而华语使用者(无论是在越南还是在中国)是唯一使用原始中文名字的人。
堤岸城是由华人社区建立的。十六世纪统治家族黎朝开始衰落,两个竞争家族,即Trịnh家族和Nguyễn家族开始争夺权力以填补黎朝的空缺。Nguyễn领主随后被任命为南方
总督,总部设在顺化,他们鼓励华人移民到该地区定居。1778年,居住在Biên Hòa的华人因为支持Nguyễn领主而遭到Tây Sơn势力的报复,不得不逃到现在的堤岸避难。1782年,超过10,000名华人再次被Tây Sơn屠杀,不得不重建。他们在河流的流动中建造了高高的堤岸,并将他们的新定居点命名为Tai-Ngon(
粤语中意为“堤岸”)。
堤岸于1879年被设立为一个城市,距离
胡志明市11公里(6.8英里)。到了20世纪30年代,它已经扩展到西贡市的市界。1931年4月27日,堤岸和邻近的西贡市合并成为一个名为西贡-堤岸的单一城市。然而,官方名称从未进入日常口语,城市继续被称为西贡。1955年
越南从
法国独立后,“堤岸”在1956年被从城市的官方名称中去除。在
越南战争期间,
美国军队的士兵和逃兵在堤岸维持了一个繁荣的黑市,交易各种美国特别是美军发行的物品。1968年的
春节攻势期间,四名
澳大利亚记者也在堤岸被杀。战争结束后,由于越南政府推动的城乡人口政策和排华政策,一度造成堤岸地区华民的出走,直到1980年代党中央开始改善越南华侨地位为止。近年来由于
胡志明市的扩张和发展,使得堤岸部分华人搬迁到第二郡、第七郡、富美兴、茹𦨭县等新兴市区。
- Gontran de Poncins -
法国作家、贵族和冒险家,1955年居住在此。他住在新华酒店,保留了一个插图日记,后来发表为《来自一个中国城市》(195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