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1915年1月20日- 1999年9月4日),男,原名赵炳章,出生于
扬州市江都
大桥镇,中国电影、
话剧导演,电影
教育家。
1933年,赵明肄业于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次年,参加
左派剧联,之后担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和业余实验剧团的舞台美术设计。1936年,他到上海
明星电影公司担任美工助理。次年八一三凇沪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救亡演剧四队。同年,在电影《
十字街头》里饰演乞丐。1938年,在武汉入抗敌演剧二队,先后历任秘书、编导、演员、美术设计、副队长等职。1947年,在国泰、昆仑等影业公司任特约副导演、导演。同年,和
应云卫共同执导的电影《
无名氏》在中国大陆上映。1949年,他与
严恭合作电影《
三毛流浪记》,该电影根据漫画家
张乐平同名
连环画改编。1956年,执导的《
铁道游击队》播出,次年,拍摄了《
凤凰之歌》和《
寂静的山林》。1960年,赵明在
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任副校长兼导演系主任,1964年在
天马电影出品(香港)有限公司制片厂导演《
年青的一代》,同年在
北京电影学院任副院长、教授,还曾任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84年,执导的《
青山夕照》播出。1990年,在剧情电影《
龙年警官》中饰演史建新。
1915年1月20日,赵明出生于
扬州市江都
大桥镇,他小时候在
私塾读书时喜欢绘画,摹仿戏剧演出,对艺术有浓烈爱好。1933年,肄业于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次年参加左翼剧联,之后担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和业余实验剧团的舞台美术设计。1936年,他到上海
明星电影公司担任美工助理。次年八一三凇沪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救亡演剧四队。
1937年,赵明在电影《
十字街头》里饰演乞丐。1938年,在武汉入抗敌演剧二队,先后历任秘书、编导、演员、美术设计、副队长等职。曾导演
话剧《胜利进行曲》、《愁城记》、《
水乡吟》、《杏花春雨江南》等,并在《
大地回春》、《蜕变》等话剧中扮演角色。1947年,在国泰、昆仑等影业公司任特约副导演、导演。同年,和
应云卫共同执导的电影《
无名氏》在中国大陆上映。
1949年,他与
严恭合作电影《
三毛流浪记》,该电影根据漫画家
张乐平同名
连环画改编,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该部影片先后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提名、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部优秀电影作品奖。同年10月,被调到北京中央电影局,作为
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接受了拍摄 《
团结起来到明天》的任务。1950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51年,执导的剧情电影《
团结起来到明天》在中国大陆播出,讲述了在上海解放前夕,某个纱厂工人不堪忍受资本家的压迫,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罢工斗争,但工人们对将要遇到的艰难险阻没有正确的认识,致使斗争受挫。最后在党组织正确领导下保卫工厂、翻身做主人的故事。之后执导的战争电影《
铁道游击队》于1956年2月1日播出,由
刘知侠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该部影片于1957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部国产片之一。1957年,执导的农村题 材影片《《
凤凰之歌》播出,由高依云、房珊等人主演,采用了
歌剧形式作 为这部抒情影片的表现手法。同年,在电影《
寂静的山林》中担任编剧。1958年,赵明作为海燕厂导演拍摄了《
绿洲凯歌》,通过一对新疆维吾尔族年轻男女的恋爱结婚经历,展 示了1957年新疆合作化运动中的
阶级斗争,以史诗的规模和抒情的风格被列为建国10周年的献礼片。
1960年,赵明在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任副校长兼导演系主任,同年2月1日,执导的剧情电影《风流人物数今朝》在中国大陆上映。1964年在
天马电影出品(香港)有限公司制片厂导演《
年青的一代》,同年在
北京电影学院任副院长、教授,还曾任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之后,自编自导的《年青的一代》《
青山夕照》播出。1990年,在剧情电影《
龙年警官》中饰演史建新。2007年,曾担任编剧的电视剧《
深度较量》播出”。
赵明共拍摄了20多部电影,培养了许多著名导演,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家乡人、家乡事念念不忘,对
江都区的发展变化欢欣不已。他一生追求光明、百折不挠,他的传奇经历堪称一部经典老电影。(
搜狐评)
赵明对自己影片的艺术形式常常有较高评价,可对影片的政治意义和主题却表现 出极不自信。之所以造成这种评价的错位,其主 要的原因就是导演并没有仅仅只用长期以来庸俗
社会学的评价尺度来审视自己的作品,而是自觉 地在用符合艺术审美规律的眼光来分析评价电影 艺术的特性。十七年时期,对电影的评价一直是 以政治倾向性论主题思想的研究框架,而缺乏对 电影作为一个自足的艺术系统的理解和建立在这 个理解基础之上的对电影形式的深入研究。一些 论者即使提及“艺术性”,他们所说的“艺术}生” 也只是“文学艺术性”,而非“银幕艺术性”。因此, 赵明能够在弥漫充斥的
意识形态的解读氛围中始 终保持一种难得的艺术家的品鉴视角,是不可多 得的弥足珍贵。(电影人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