漈头村
福建省屏南县棠口镇辖村
屏南县棠口际头村地处距屏南县城仅五公里的屏于二级公路旁,交通方便。2010年12月,被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沿革
这是个人才辈出之地,仅明清两朝,便有科举人士200多人,参与编撰明朝永乐大典》的黄童,颇受林则徐关注的“叔侄两进士”,被推宠树榜的“父子三贡生”书香门第等等。而今,书乡崇尚读书之风更甚,“一门双博士”等令人津津乐道的家门幸事层出不穷,漈头依然是屏南的“好漈头”。
这是个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乡村。古时,曾是建宁府通往福宁府福州府等地的交通要道,是海陆往来的中点,因此,辉煌的历史为漈头留下了许许多人文元素,并很好地保存下来。如今,走进村内,历史遗迹、遗物随处可见。
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古聂氏宗祠、古寺庙,古墓群、古龙井、古楹联、古牌匾。无不古香古色,古意盎然,令人顿生时光倒流之感。看那数十方刻着“文魁”“武魁”“夫妻同百龄”等内容的形形色色的古牌匾,你想,作为漈头人怎不为此感到自豪。看那在清代不足百年的时间里就树起的十多座节孝坊,你想,作为今人怎不为此感慨良多。
其实,漈头村留给人们可值一赏的又何止这些。随便一座古,随便一段古墙,随便一条古巷,都充满着穿越历史的质感,若是经村中老者讲解,那这里的故事就会如穿村而过的那条鲤鱼溪里的水,源源不绝,令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幽古之喟叹。
漈头是开放的。历史上的交通要冲地位,使它很自然地接纳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甚至是基督教文化。现今的漈头人也不封闭,只要你感兴趣,走进哪家看文物,主人定会面带从容笑意,搬出一样样被他们视为“传家宝”的东西,满足你的欲望,还会为你讲解,这与自古根深蒂固的农人意识有多大的差异呀。
去年,该村举办的民俗文化节,漈头人就表演了传统武术、戏曲等看家技艺,展示了古牌匾、古梧桐树楹联等古物,他们那种毫不遮隐的开放意识,给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屏南县漈头村,一千多年的历史。南浦溪镇全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条交溪穿村而过,潭漈交替,飞珠溅玉,村在瀑漈源头,前人故而将村子命名为“漈头”。是屏南县公认的一个历史文物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历史文化古村。
屏南际头村肇始于李儇干符三年(公元876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古迹,具有浓厚的古文化积淀。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科举文化、武术文化、戏剧文化、饮食文化、医术文化及大量的古文化的遗址遗物。因此,际头村素来被人们冠以“屏南县好际头”的美称。
文化
际头村曾是屏南明清时期“四大书乡”之首。
从科举看,有进士3名、举人3名(其中武举人1名)、贡生31名、禀生3名、增生8名、秀才68名(其中武生14名)、监生85名;高士黄童曾参加我国历史上空前浩大的文化工程——明代《永乐大典》的编。清朝“叔侄两进士、父子三贡生”名闻遐迩,轰动县内外。《屏南县志》卷六中载:“开州区之初,读书颇少。此一时也。张姓叔侄(指际头张方矩张正元叔侄)中进士发甲之后,城乡远近,弦诵之声洋洋盈耳。可谓盛矣!国家举行新政,庠序气象又复焕然一新”。由此可见际头的文风促进了当时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县长刘廷翰送际头“士林硕望”匾额,以示彰扬。清邑文武秀才张步齐,例贝也赠修职郎,屏南开县建城董首,劳苦不惜,卓著功勋,邑宰沈钟,旌以匾曰:“紫电青霜”。清末的张赞(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辛亥革命
际头村的戏剧文化可推屏邑之冠,300多年前的清朝初年就有戏班。
屏南县的“平讲”“秦腔”“木偶戏”均开源于际头村,后来又以“闽剧”闻名于闽中各县。解放后的屏南县专业闽剧团的前身,就是际头村闽剧团。
际头村饮食文化早在清朝乾隆末年就已闻名。
其中最为出名算是际头饺子葱肉饼和花生炒米。清代凡县长到际头巡视都要饱尝际头扁食。无不赞扬际头扁食质感好,最叫人欣赏之处就是那滑溜的扁食外皮非常匀薄,卤汁清甜质地爽滑可口。际头扁食不但流传至屏南城乡,而且远播并闻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02年6月20日香港《成报》以“际头云吞、滑进喉咙”标题作了大篇幅的图文报道。《福建日报》《闽东日报》《白水洋》乡讯等报刊均有报道。
际头村武术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二百多年前清世宗祯帝(即雍正)即位后查抄了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作为嵩山少林寺的支派南少林——福建泉州少林寺亦难幸免。泉州南少林寺有个大师铁头和尚自己毁容后逃至际头村慈音寺隐居,并传授武术,坐化后由贴身徒弟张宗标挂孝尽哀,扶柩登山,墓葬际头青洋山上。少林武功,博大精深,从此际头村武术有“甲于南平市各县”之称,并代代相传。现健在的武术师有张世造、张尊朋、周家标、张世茂、张尊农、张尊居、张贤桥、张贤注等。值得一提的是,张贤柱在宁德八都一带享有盛名,武功显赫,多次参赛均受到宁德市有关部门的嘉奖。
际头村古文化遗址遗物甚多。
有明清两代独具特色的古民居(保存完整的古民宅近42幢,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有黄氏、张氏祠堂4座,大王庙l座)、有造工考究的古墓群(包括高士黄童的御葬墓、南少林铁头和尚墓、文武秀才张步齐墓、空宠,墓……)、有乾隆流传至今的鲤鱼溪、有南少林武功真传遗址慈音寺(包括练功石、《脉书》、伤草药以及流传至今的武林故事;有千年古龙井、有大量独特的梧桐柱联和浮雕精美的古牌匾(原牌匾有160多面),大量在“文革”中被毁,现已收存30多面),有历尽沧桑全国少有福建省仅有的石牌坊群、有保存完好的清朝的“皇帝圣旨”、有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红娘树”、有历史悠久的梁亭(凉亭)、有高耸挺拨树龄600余年的大日本柳杉群和成片《孑遗植物》水松林、有冬暖夏凉的小洋楼、还有造型美观结构牢固的古廊桥……际头村历史悠久,乡贤名土精英荟萃。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文化积淀堪称我县的瑰宝。早在一九九五年,村两委就做出“保护古村、建筑新村”的决定;一九九八年又发出保护古廊桥的通告,同年,村委会又与每家每户村民签订了保护鲤鱼溪的公约;二000年号召全体村民搜集“文革”期间散失的石牌坊群的零部件;二00一年春节召开乡亲联谊会倡议对古牌匾、古楹联以及“圣旨”等文物进行收集、整理。据统计,二00二年至今村两委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万元,用于名胜古迹修复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修复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百祥桥、搬迁了金造桥、清晏桥,铺设了环村水泥路2000余米,延伸和拓宽了鲤鱼溪300多米,修复了慈音寺、大圣殿及聂氏宗祠,建造农民公园一期工程,创办村史陈列室并着手编辑《际头村志》,长期聘请两位保洁员整治村容村貌。二00四年八月以来,又多次召开乡亲联谊会,“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筹委会”紧密配合村两委就如何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文化强村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给全体村民发出“拓展旅游经济,振兴古村际头”的倡议书。
为了使际头村民俗得以发扬光大,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际头村成功地举办了“借民俗活动舞台,倡文明新风,搭文化游桥梁、促经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民俗文化节,并在《白水洋》乡讯刊登了专版和制作了5000张邮资明信片。此外,从二00四年起该村还筹资出版了《古村际头》彩印专刊并向国内外发行了15000多份,各方读者反映极佳。
屏南县人民政府2006年3月在《屏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指出:“申报际头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我们认为际头村干群对历史文化名村筹建申报的热情难能可贵,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不懈努力的一系列作法,曾先后得到国家、省、市、县有关领导的赞许和肯定。
近两年来,中国中央电视台、福建东南台、宁德电视台、屏南有线台以及《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闽东日报》《宁德晚报》《白水洋》乡讯社等新闻媒体都先后多次播放和刊登有关古村际头的报道。2011年5月以来,际头村已加大了申报工作的力度,乡党政领导还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协助收集组织申报材料。有鉴于此,我们认为,际头村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渊源可溯,资料栩实,完全具备上报有关评选条件。
获得荣誉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
周边景点
兔耳岭风景区
兔耳岭位于堂义村后山,与第一旗山山脉相连,山势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险,高而不危。
矮小症的芦苇,春夏皮绿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独特的风景,五月开满杜鹃花属,日出登山,抬头观看天空,有祥云出瑞,喜从天降,是神话般的美景 ;旅游登高最佳去处。
白溪草场
古田白溪天然草场位于距离杉洋镇10公里外的白溪村畔,海拔1000米,总面积2.4万多亩。这里重峦叠嶂、风光旖旎,芳草连天 景色秀丽。登上山岗举目望去,群山起伏,云雾缭绕,田野、溪流、山岩、人工湖,汇成了一幅幅南国风光的秀丽佳景。在草场上抬头远眺,万亩草场壮观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有“南国草原”之美誉,
白水洋
是鸳鸯溪五大景区中最具特色的天然景观,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净无沙砾,登高俯瞰,其形状犹如一丘刚刚耙平的巨大农田,平展展地铺呈在崇山峻岭之中。三大浅水广场中,面积最大的中洋达4万平方米,最宽处182米,河床布水均匀,水深没。阳光下,洋面波光粼粼,一片白炽,故称之为白水洋。经国家建设部组织专家证实,白水洋世界已发现的稀有浅水广场,享有“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盛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化
际头村曾是屏南明清时期“四大书乡”之首。
际头村的戏剧文化可推屏邑之冠,300多年前的清朝初年就有戏班。
际头村饮食文化早在清朝乾隆末年就已闻名。
际头村武术文化源远流长。
际头村古文化遗址遗物甚多。
获得荣誉
周边景点
兔耳岭风景区
白溪草场
白水洋
参考资料